一种降温设备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2208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59
一种降温设备控制电路属于降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程序降温设备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降温设备的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控制器、模数转换电路、外部温度采集电路、目标温度采集电路、电源转换电路、加热控制电路、振动马达功率切换控制电路、振动马达频率/启停控制电路、伺服电机驱动电路和限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模数转换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口分别与外部温度采集电路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目标温度采集电路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相连。连。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温设备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降温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程序降温设备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程序降温仪也称为程序冷冻仪、程控降温仪等,广泛应用于细胞、胚胎等生物样本的冻存。这类仪器采用微机控制技术,软件,能够准确地控制液氮的施放量或者生物样本所处的环境温度,从而保证被冻存的生物样本以适宜的冷冻速率降温冷冻。
[0003]目前市面上的程序降温仪尺寸小、功能单一、处理通量低,并且都不具备植冰功能。所谓的植冰就是通过包括接触外壁、添加冰成核剂、电极诱导、超声波诱导、改变降温速率以及改变压力诱导成核等技术。通过以上6种诱导成核的方式,能够诱导溶液在较高的零下温度成核,降低过冷度,改变冰晶的形态,降低胞内冰损伤。从而探究植冰温度对细胞存活率和活性的影响。实验表明,经过植冰的样本在复苏之后的存活率和活性要远高于未植冰的样本。这对于细胞研究领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就需要设计一种具备植冰功能的降温设备,那么就需要同时设计降温设备的控制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降温设备的控制电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控制器、模数转换电路、外部温度采集电路、目标温度采集电路、电源转换电路、加热控制电路、振动马达功率切换控制电路、振动马达频率/启停控制电路、伺服电机驱动电路和限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模数转换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口分别与外部温度采集电路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目标温度采集电路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相连,模数转换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口与控制器的检测信号输入端口相连,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分别与加热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振动马达功率切换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振动马达频率/启停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伺服电机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相连,限位控制电路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接控制器的检测信号输入端口;振动马达频率/启停控制电路的变频控制信号输出端口与振动马达功率切换控制电路的变频控制信号输入端口相连;电源转换电路的电能输出端口分别与括控制器的电源端口、模数转换电路的电源端口、外部温度采集电路的电源端口、目标温度采集电路的电源端口、加热控制电路的电源端口、振动马达切换控制电路的电源端口、振动马达频率/启停控制电路的电源端口、伺服电机驱动电路的电源端口、限位控制电路的电源端口相连。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控制器采用STM32F103C8T6芯片U1,U1的15、14、11脚分别与PA5、PA4、PA1对应相连,U1的17、16、10脚分别与PA7、PA6、PA0对应相连,U1的46脚接PB9,U1的32脚接PA11,U1的29~31脚分别与PA8、PA9、PA10对应相连,U1的25~28脚分别与PB12~PB15对应相连,U1的18、19脚分别与PB0、PB1对应相连,U1的2、3、4脚分别与PC13、PC14、PC15对应相连,U1的12、13脚分别与PA2、PA3对应相连。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模数转换电路采用TM7705芯片U3,U3的1、24、23、22、21脚分别与
PA5、PA4、PA1、AIN2、AIN1对应相连,U3的14~16脚分别与PA7、PA6、PA0对应相连。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外部温度采集电路采用PT100温度传感器 P3,P3的1脚接GND,P3的2脚通过电阻R15接AIN2。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目标温度采集电路采用PT100温度传感器 P6,P6的1脚接GND,P6的2脚通过电阻R6接AIN1。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S

500

48模块POW1、GPA40B

12模块POW2、GPA40B

05模块POW3和AMS1117

3.3芯片U8,POW1、POW2和POW3的输入端口分别与AC_L、AC_N相连,POW1的输出端接48V,POW2的输出端接+15V,POW3的输出端通过温度开关接S1接+5V;U8的3脚接+5V,U8的2脚接+3.3V。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加热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K4,K4的控制端一端接+15V,K4的控制端另一端接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Q2的基极接PB9,Q2的发射极接GND;K4的受控开关一端接AC_L,K4的受控开关另一端通过电热丝R97接AC_N。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振动马达功率切换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K1,K1控制端一端接+15V,K1控制端另一端接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Q1的基极接PA11,Q1的发射极接GND;K1的受控开关输入A端接Moto_A,K1的受控开关输入B端接Moto_B,K1的受控开关输出第一A端接MOTO_A_120W,K1的受控开关输出第二A端接MOTO_A_40W,K1的受控开关输出第一B端接MOTO_B_120W,K1的受控开关输出第二B端接MOTO_B_40W。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振动马达频率/启停控制电路包括SP3485芯片U2,U2的1脚接PA10,U2的2、3脚接PA8,U2的4脚接PA9,U2的6、7脚分别与EV4300_0.4KW变频器的RS485_A、RS485_B对应相连,EV4300_0.4KW变频器的输入端接AC_L、AC_N,EV43000.4KW变频器的输出端接MOTO_A、MOTO_B。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伺服电机驱动电路包括TLP250芯片OP11、OP12、OP13、OP14,OP11的2脚通过电阻R54接PB12,OP11的6、7脚接IRFP260NPB管Q10的栅极,Q10的源极分别与GND、OP11的5脚相连,Q10的漏极接接插件P5的2脚;OP12的2脚通过电阻R59接PB13,OP12的6、7脚接IRFP560NPB管Q11的栅极,Q11的源极分别与GND、OP12的5脚相连,Q11的漏极接接插件P5的3脚;OP13的2脚通过电阻R64接PB14,OP13的6、7脚接IRFP560NPB管Q12的栅极,Q12的源极分别与GND、OP13的5脚相连,Q12的漏极接接插件P5的4脚;OP14的2脚通过电阻R69接PB15,OP14的6、7脚接IRFP560NPB管Q13的栅极,Q13的源极分别与GND、OP14的5脚相连,Q13的漏极接接插件P5的5脚。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限位控制电路包括顶限位行程开关和底限位行程开关,顶限位行程开关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通过指示灯E1接EL357N(B)(TA)

G芯片OP10输入端阳极,OP10输入端阴极接GND2,OP10输出端集电极接+3.3V,OP10输出端发射极接PB0;底限位行程开关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通过指示灯E2接EL357N(B)(TA)

G芯片OP20输入端阳极,OP20输入端阴极接GND2,OP20输出端集电极接+3.3V,OP20输出端发射极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温设备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模数转换电路、外部温度采集电路、目标温度采集电路、电源转换电路、加热控制电路、振动马达功率切换控制电路、振动马达频率/启停控制电路、伺服电机驱动电路和限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模数转换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口分别与外部温度采集电路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目标温度采集电路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相连,模数转换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口与控制器的检测信号输入端口相连,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口分别与加热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振动马达功率切换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振动马达频率/启停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伺服电机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相连,限位控制电路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接控制器的检测信号输入端口;振动马达频率/启停控制电路的变频控制信号输出端口与振动马达功率切换控制电路的变频控制信号输入端口相连;电源转换电路的电能输出端口分别与括控制器的电源端口、模数转换电路的电源端口、外部温度采集电路的电源端口、目标温度采集电路的电源端口、加热控制电路的电源端口、振动马达切换控制电路的电源端口、振动马达频率/启停控制电路的电源端口、伺服电机驱动电路的电源端口、限位控制电路的电源端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降温设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采用STM32F103C8T6芯片U1,U1的15、14、11脚分别与PA5、PA4、PA1对应相连,U1的17、16、10脚分别与PA7、PA6、PA0对应相连,U1的46脚接PB9,U1的32脚接PA11,U1的29~31脚分别与PA8、PA9、PA10对应相连,U1的25~28脚分别与PB12~PB15对应相连,U1的18、19脚分别与PB0、PB1对应相连,U1的2、3、4脚分别与PC13、PC14、PC15对应相连,U1的12、13脚分别与PA2、PA3对应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降温设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数转换电路采用TM7705芯片U3,U3的1、24、23、22、21脚分别与PA5、PA4、PA1、AIN2、AIN1对应相连,U3的14~16脚分别与PA7、PA6、PA0对应相连;所述外部温度采集电路采用PT100温度传感器P3,P3的1脚接GND,P3的2脚通过电阻R15接AIN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降温设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温度采集电路采用PT100温度传感器P6,P6的1脚接GND,P6的2脚通过电阻R6接AIN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降温设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S

500

48模块POW1、GPA40B

12模块POW2、GPA40B

05模块POW3和AMS1117

3.3芯片U8,POW1、POW2和POW3的输入端口分别与AC_L、AC_N相连,POW1的输出端接48V,POW2的输出端接+15V,POW3的输出端通过温度开关接S1接+5V;U8的3脚接+5V,U8的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宇徐金元高运安石润华魏清阁张泉圣刘向韶何灿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碳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