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智能化调节功能的新能源电池壳冲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114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智能化调节功能的新能源电池壳冲压设备,涉及新能源电池壳冲压技术领域,冲压设备用于对工件进行冲压,新能源电池壳冲压设备包括支撑装置、动力装置、模具和导流装置,支撑装置和动力装置连接,动力装置和模具传动连接,模具和支撑装置活动连接,导流装置和支撑装置连接,支撑装置包括壳体和载物台,工件置于载物台上,壳体上设有成型腔,载物台置于成型腔内,动力装置包括液压缸,液压缸外框和壳体紧固连接,壳体上设有传动腔,液压缸输出端穿过传动腔,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置于液压缸输出端下侧,下模置于成型腔内。成型腔内。成型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智能化调节功能的新能源电池壳冲压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壳冲压
,具体为一种具有智能化调节功能的新能源电池壳冲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觉醒,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新能源汽车及其下游产业,新能源电池是新能源车的稳定运行的核心器件,相较于常规的电池,新能源电池在制作过程以及出厂时都需要种类繁多的检测工序,保证新能源电池安全、稳定运行。
[0003]新能源电池壳作为电池的首要保护,制作工艺相当严谨,目前电池壳生产多通过冲压设备进行制造,常规的冲压设备在冲压拉伸过程中需要增设额外的润滑结构,对冲头和凹模进行润滑,防止电池壳取出困难,影响生产效率。由于凸模一般为上模,凹模一般为下模,相较于上模,下模润滑更加不易,大多通过人工进行润滑,具有一定危险性。
[0004]此外,目前有的新能源车要求当电池壳内气体压力达到1MPa~2MPa时必须防爆打开,否则会造成电池壳内压力积聚,危害驾乘人员安全。因此,为了满足防爆和美观要求,电池壳在加工时,需要在电池壳上压印一些图案,在冲压过程中,会使图案处的厚度小于周围的厚度,使此处的承载压力降低,在内部积压的情况下,会从压印处进行释压,防止电池壳内部压力积聚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智能化调节功能的新能源电池壳冲压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智能化调节功能的新能源电池壳冲压设备,冲压设备用于对工件进行冲压,新能源电池壳冲压设备包括支撑装置、动力装置、模具和导流装置,支撑装置和动力装置连接,动力装置和模具传动连接,模具和支撑装置活动连接,导流装置和支撑装置连接,支撑装置包括壳体和载物台,工件置于载物台上,壳体上设有成型腔,载物台置于成型腔内,动力装置包括液压缸,液压缸外框和壳体紧固连接,壳体上设有传动腔,液压缸输出端穿过传动腔,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置于液压缸输出端下侧,下模置于成型腔内。
[0007]支撑装置为主要的安装基础,通过动力装置提供冲压动力源,对工件进行冲压,形成电池壳,根据需要调节模具形状,从而适用于不同电池壳冲压,通过导流装置进行气体导流,该气体为呈气态的润滑油,将油气通入成型腔内,在进行冲压时,进行自动润滑,便于进行冲压完成后,进行脱模,通过载物台对工件进行支撑,载物台和下模同时放在成型腔内,通过液压缸提供冲压动力,沿竖直平面输出位移,带动上模移动,使上模和下模进行合模,上模下侧设有上型面,下模上侧设有下型面,上型面和下型面分别朝向工件两侧,对工件进行冲压,通过壳体对液压缸进行固定,液压缸的输出位移沿传动腔传动,成型腔为主要的冲压成型空间。
[0008]进一步的,支撑装置还包括复位弹簧,两个复位弹簧位于载物台下侧,复位弹簧远离载物台一侧和成型腔底部连接。通过复位弹簧对载物台进行支撑,复位弹簧下端支撑在成型腔内,初始状态下,通过复位弹簧使载物台在成型腔内位于较高位置,便于对工件进行定位安装。
[0009]进一步的,动力装置包括卡接组件,卡接组件和载物台活动来接,卡接组件包括夹板,夹板和载物台活动连接,工件置于夹板和载物台之间,夹板内侧设有传动面,上模上设有摩擦面,上模和夹板传动接触;传动时:传动面和摩擦面接触;载物台外侧和成型腔密封接触,载物台和工件将成型腔分成上腔室和下腔室,导流装置包括检测组件和进气管,进气管和成型腔连通,壳体上设有检测腔,检测组件置于检测腔内,检测组件包括滑杆、线圈和感压座,下模上设有若干导流道,检测腔通过导流道和成型腔连通,感压座和检测腔壁面接触,感压座远离成型腔一侧和滑杆传动连接,滑杆为磁铁材质,线圈置于检测腔内。
[0010]卡接组件通过夹板配合载物台对工件进行夹持,防止工件松动造成定位误差,夹板侧边设置传动面,传动面粗糙度较大,当液压缸带动上模下行时,通过上模的摩擦面和传动面进行摩擦传动,在摩擦力作用下,带动夹板下行,使夹板对工件进行夹持,完成定位夹持后,液压缸继续输出位移,带动上模下行,使复位弹簧逐步压缩,进气管一端和润滑油气源连通,通过升压将气化的润滑油通过进气管送入成型腔内,随着上模下行,工件和下模之间的空间逐渐减小,载物台周向和成型腔壁面密封接触,当工件和下模间空间减小时,油气混合体的体积减小,使单位体积内的油气密度增大,通过液压缸下移对油气进行压缩,使下模的下型面上接触的油气数量增多,在挤压成型时,使油气混合体位于工件和下型面之间,进行自动润滑,便于进行脱模,感压座和检测腔壁面为滑动密封接触,与载物台和成型腔的接触类型相似,感压座沿成型腔滑动的同时,带动滑杆移动,检测腔上端和大气连通,当通过进气管向成型腔注入额定质量的油气混合体,液压缸输出额定功率,带动上模下行,上模下行到将要对工件进行冲压的极限位置时,此时成型腔下端油气压力为冲压前压力最大时刻,感压座一侧朝向成型腔,另一侧朝向大气,在压差作用下,使感压座移动,滑杆为磁铁材质,滑动过程中,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线圈上产生感应电流,通过感应电流值大小对成型腔下端气压进行检测,根据使用需求设定标准值,当气压低于标准值时,控制进气管重新导通,对成型腔下端进行补气,直到油气压力达到标准值,对气压进行智能化调节,并对每次的初始气压进行检测,便于后续进行防爆测试。
[0011]进一步的,摩擦面粗糙度渐变设置,摩擦面粗糙度从下到上逐渐递增。
[0012]通过粗糙度从下到上渐增设置,使摩擦面下行时,粗糙度较小的位置先和传动面接触,在摩擦传动作用下,使夹板将工件压在载物台上,随着上模通过夹板带动载物台下行,复位弹簧逐渐压缩,复位弹簧对载物台的弹力和夹板所受摩擦力方向相同,使夹板和上模逐渐产生相对位移,上模和夹板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对工件进行二次夹紧;在进行冲压时,随着工件向下凹陷,上模和夹板间产生进一步相对位移,在摩擦传动作用下,当工件开始形变时,随着冲压的进行,使夹板对工件进行进一步夹紧,夹紧力逐步提高,对夹紧力进行调节,防止工件在冲压过程中松动,影响冲压质量,同时避免对工件保持较大夹持力,造成夹持形变。
[0013]进一步的,导流装置还包括增压气管,上模上设有主气道,增压气管和主气道连通,主气道下端设有若干分气道,分气道朝向工件上侧。
[0014]完成冲压后,通过增压气管进行气体增压,液压缸驱动上模上移.~cm,通过摩擦传动带动工件上移,将增压的气体依次通过主气道、分气道注入成型工件和上模之间,模拟电池受热膨胀时的气压,此时的气压为检测气压,检测电池壳在此气压下的膨胀率,注入气压大于工件和下模之间的气压,电池壳冲压形成的图案由于形变,厚度最薄,为主要的形变区,当工件质量良好时,在压差作用下,使工件的图案区向下形变,使下方的油气被压缩,通过感压座推动滑杆上移,线圈上产生检测电流值,将检测电流值大小和标准电流值大小作对比,标准电流值大小为质量完好的电池壳在检测气压下的膨胀率;当检测电流值较小时,即在额定压力下,电池壳膨胀率无法达到标准,在电池受热时无法膨胀泄压,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智能化调节功能的新能源电池壳冲压设备,所述冲压设备用于对工件(5)进行冲压,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电池壳冲压设备包括支撑装置(1)、动力装置(2)、模具(3)和导流装置(4),所述支撑装置(1)和动力装置(2)连接,所述动力装置(2)和模具(3)传动连接,所述模具(3)和支撑装置(1)活动连接,所述导流装置(4)和支撑装置(1)连接,所述支撑装置(1)包括壳体(11)和载物台(12),所述工件(5)置于载物台(12)上,所述壳体(11)上设有成型腔(111),所述载物台(12)置于成型腔(111)内,所述动力装置(2)包括液压缸(21),所述液压缸(21)外框和壳体(11)紧固连接,所述壳体(11)上设有传动腔(112),所述液压缸(21)输出端穿过传动腔(112),所述模具(3)包括上模(31)和下模(32),所述上模(31)置于液压缸(21)输出端下侧,所述下模(32)置于成型腔(11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智能化调节功能的新能源电池壳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1)还包括复位弹簧(13),两个所述复位弹簧(13)位于载物台(12)下侧,所述复位弹簧(13)远离载物台(12)一侧和成型腔(111)底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智能化调节功能的新能源电池壳冲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2)包括卡接组件(23),所述卡接组件(23)和载物台(12)活动来接,卡接组件(23)包括夹板(231),所述夹板(231)和载物台(12)活动连接,所述工件(5)置于夹板(231)和载物台(12)之间,所述夹板(231)内侧设有传动面(2312),所述上模(31)上设有摩擦面(313),所述上模(31)和夹板(231)传动接触;传动时:所述传动面(2312)和摩擦面(313)接触;所述载物台(12)外侧和成型腔(111)密封接触,所述载物台(12)和工件(5)将成型腔(111)分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导流装置(4)包括检测组件(41)和进气管(42),所述进气管(42)和成型腔(111)连通,所述壳体(11)上设有检测腔(113),所述检测组件(41)置于检测腔(113)内,检测组件(41)包括滑杆(411)、线圈(412)和感压座(413),所述下模(32)上设有若干导流道(3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崇运林支康张清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兴锻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