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系统及阻车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6072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系统及阻车方法,阻车系统包括:安装孔洞,设于隧道口路面之下,且顶部与隧道口路面相通;软性充气地桩,设于安装孔洞中,充气后高度超出隧道口路面高度;压缩气体容器,内填充有压缩气体,为软性充气地桩充气;控制模块,用于接收隧道监控系统发送的预警信号,并控制压缩气体容器向软性充气地桩充气;隧道监控系统用于接收交通故障信息,生成预警信号,并发送给控制模块。该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系统及阻车方法,接受隧道监控系统的控制,对充气地桩进行充气,使其在应急状态下必要时弹出,实现隧道口预警,不影响救援车辆出入及计划驶离危险区域的车辆安全;在应急状态解除时可进行释放,不影响隧道正常交通。道正常交通。道正常交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系统及阻车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交通预警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系统及阻车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隧道口禁行预警系统常见于隧道监控系统的主动管控子系统。随着智慧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隧道入口主动管控技术手段日益丰富,主要为隧道内发生火灾、水灾或其他重大事故,需要关闭隧道入口时使用,通过发布一系列通知和警示信息使得车辆减速并在隧道入口前停车,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0003]近期,国内外的隧道入口主动管控技术均发展较快,常见手段主要由隧道入口管控区间的号角扬声器、门架式可变情报板、车道指示器、固定摄像机、路侧多功能LED情报板、交通信号灯、爆闪灯等构成,若干潜在危险较大的隧道口还设置了转体栏杆以便在必要的应急条件下强行对拟驶入隧道车辆进行阻拦。然而,常见的入口主动管控手段无法实现隧道口进行强制阻拦预警的效果,转体栏杆的使用也容易对驶经车辆造成损伤、同时也会威胁计划倒车驶离危险区域的车辆安全。
[0004]因此,隧道预警需要更加直接、直观的方式对计划驶入隧道的车辆进行预警,同时不能对救援车辆造成实质性阻拦,更不能威胁计划驶离危险区域的车辆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系统及阻车方法,采用充气地桩实现隧道入口预警,接受隧道监控系统的控制,在应急状态下必要时弹出,实现隧道口预警,同时不影响救援车辆出入,不影响计划驶离危险区域的车辆安全;在应急状态解除时可进行释放,不影响隧道正常交通。r/>[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系统,包括:
[0007]安装孔洞,设于隧道口路面之下,且所述安装孔洞的顶部与所述隧道口路面相通;
[0008]软性充气地桩,设于所述安装孔洞中;所述软性充气地桩充气后高度超出所述隧道口路面的高度;
[0009]压缩气体容器,所述压缩气体容器内填充有压缩气体,用于为所述软性充气地桩充气;
[0010]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隧道监控系统发送的预警信号,并根据所述预警信号,控制所述压缩气体容器向所述软性充气地桩充气;所述隧道监控系统用于接收交通故障信息,根据接收到的交通故障信息生成预警信号,并发送预警信号给所述控制模块。
[0011]优选地,所述压缩气体容器内置于所述软性充气地桩中;所述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系统还包括控制线和第一走线槽,所述第一走线槽设于所述安装孔洞的下方,所述控制线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另一端由所述第一走线槽中穿过进入所述安装孔洞中,并与所述压缩气体容器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压缩气体容器设于隧道口的侧壁中;所述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系统还包括充气管和第二走线槽,所述第二走线槽设于所述安装孔洞的下方,所述充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气体容器的出气口连接,另一端由所述第二走线槽中穿过进入所述安装孔洞中,并与所述软性充气地桩的进气口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软性充气地桩内部还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软性充气地桩的底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软性充气地桩的顶端连接;所述软性充气地桩未充气时,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软性充气地桩处于充气膨胀的最终状态时,所述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0014]优选地,所述软性充气地桩上设有二位三通电磁阀,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设有第一气口和与所述第一气口切换导通的第二气口、第三气口,所述第一气口与所述软性充气地桩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气口与所述压缩气体容器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三气口与大气连通;所述二位三通电磁阀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软性充气地桩的表面设有预警图案和/或反光材料。
[0016]优选地,所述软性充气地桩的材质为氯丁橡胶。
[0017]优选地,还包括:
[0018]气桩栓,设于所述安装孔洞的顶部,并位于所述软性充气地桩的上方。
[0019]优选地,所述气桩栓的材质为轻型铸铁或碳纤维。
[0020]优选地,所述安装孔洞包括圆柱孔洞和位于所述圆柱孔洞上方的圆台孔洞。
[002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方法,应用于隧道监控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0022]接收交通故障信息;
[0023]生成预警信号,并将预警信号发送给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系统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压缩气体容器向软性充气地桩充气;
[0024]接收到交通故障解除信息;
[0025]生成解除信号,并将解除信号发送给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系统的控制模块。
[0026]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方法,应用于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系统的控制模块,包括以下步骤:
[0027]接收隧道监控系统发送的预警信号;
[0028]根据所述预警信号,控制压缩气体容器向软性充气地桩充气;
[0029]接收隧道监控系统发送的解除信号;
[0030]根据所述解除信号,使所述软性充气地桩恢复充气前的状态。
[003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2]本专利技术的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系统及阻车方法,根据隧道口主动管控的需求,利用隧道内已有监控系统的控制网络,通过控制模块接受隧道监控系统控制,在隧道监控系统检测到交通事故时,控制压缩气体容器打开,为软性充气地桩充气,使软性充气地桩迅速在隧道口弹出,待交通事故解除后,控制模块接收到隧道监控系统发送的解除信号,再将软性充气地桩放气,重新安装回安装孔洞中,并安装气桩栓,从而实现隧道入口在应急状态下必要的预警功能,同时不影响救援车辆出入,不影响计划驶离危险区域的车辆安全。地桩采用充气式材料,能够承受车辆的一定冲击而不损坏,相应车辆损伤也非常微小。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系统未充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系统充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系统未充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系统充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系统的结构框图;
[0038]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方法的交互图;
[0039]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所述的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方法的流程图;
[0040]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所述的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方法的流程图。
[0041]其中:1

安装孔洞;2

软性充气地桩;3

控制模块;4

控制线;5

第一走线槽;6

气桩栓;7

隧道口的侧壁;8

充气管;9

第二走线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孔洞,设于隧道口路面之下,且所述安装孔洞的顶部与所述隧道口路面相通;软性充气地桩,设于所述安装孔洞中;所述软性充气地桩充气后高度超出所述隧道口路面的高度;压缩气体容器,所述压缩气体容器内填充有压缩气体,用于为所述软性充气地桩充气;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隧道监控系统发送的预警信号,并根据所述预警信号,控制所述压缩气体容器向所述软性充气地桩充气;所述隧道监控系统用于接收交通故障信息,根据接收到的交通故障信息生成预警信号,并发送预警信号给所述控制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气体容器内置于所述软性充气地桩中;所述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系统还包括控制线和第一走线槽,所述第一走线槽设于所述安装孔洞的下方,所述控制线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另一端由所述第一走线槽中穿过进入所述安装孔洞中,并与所述压缩气体容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气体容器设于隧道口的侧壁中;所述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系统还包括充气管和第二走线槽,所述第二走线槽设于所述安装孔洞的下方,所述充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气体容器的出气口连接,另一端由所述第二走线槽中穿过进入所述安装孔洞中,并与所述软性充气地桩的进气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隧道口充气地桩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充气地桩内部还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软性充气地桩的底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软性充气地桩的顶端连接;所述软性充气地桩未充气时,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软性充气地桩处于充气膨胀的最终状态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友旗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西迈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