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粉混料吸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048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粉混料吸尘装置,包括混料装置、吸尘装置和吸尘支架,所述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箱、入料斗、支撑脚,所述支撑脚设置在混料箱下方,所述支撑脚与混料箱焊接连接,所述混料箱与入料斗一体式连接,所述混料箱底部设置出料口,所述混料箱与入料斗内部连通,所述吸尘装置包括吸尘软管、吸尘壳体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吸尘壳体内部,所述吸尘壳体上方一侧焊接连接吸风机箱,所述吸风机箱内部设置吸风机,所述吸尘软管的一端延伸至吸风机箱内部与吸风机连通,所述吸尘软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入料斗内部。设计了一种吸尘装置,能对塑粉混料过程中上扬的粉尘进行吸收,除尘彻底且能对收集后的粉尘进行回收。除尘彻底且能对收集后的粉尘进行回收。除尘彻底且能对收集后的粉尘进行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粉混料吸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吸尘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塑粉混料吸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塑粉是喷塑工艺的材料,简单来说就是塑料粉末经过高温加热之后通过压缩空气给的风喷到材质表面,在塑粉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充分混合之后进行后续加工,在混料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如果不及时清理会对生产环境和操作人员造成伤害,现有的混料环节中的除尘不彻底,无法对粉尘进行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涉及了一种塑粉混料吸尘装置,根据上述问题,涉及了一种吸尘装置,能对塑粉混料过程中上扬的粉尘进行吸收,除尘彻底且能对收集后的粉尘进行回收。
[0004]本技术涉及了一种塑粉混料吸尘装置,包括混料装置、吸尘装置和吸尘支架,所述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箱、入料斗、支撑脚,所述支撑脚设置在混料箱下方,所述支撑脚与混料箱焊接连接,所述混料箱与入料斗一体式连接,所述混料箱底部设置出料口,所述混料箱与入料斗内部连通,所述吸尘装置包括吸尘软管、吸尘壳体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吸尘壳体内部,所述吸尘壳体上方一侧焊接连接吸风机箱,所述吸风机箱内部设置吸风机,所述吸尘软管的一端延伸至吸风机箱内部与吸风机连通,所述吸尘软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入料斗内部,所述吸尘支架设置在吸尘壳体外侧,所述吸尘装置与吸尘支架焊接连接。
[0005]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设计了一种吸尘装置,能对塑粉混料过程中上扬的粉尘进行吸收,并进行回收。
[0006]进一步地,所述吸风机箱与吸尘壳体之间设置漏孔,所述漏孔与吸尘壳体内部连通,所述漏孔与吸尘软管连通。
[0007]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方便吸收的灰尘落入到传送台进一步处理。
[0008]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下方设置电机底座,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螺钉与电机底座焊接连接。
[0009]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驱动电机固定稳定。
[001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的传动轴固定连接锥台状传送台,所述传送台上方固定设置有三组等距的叶片。
[0011]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设置传送台方便对粉尘进行收集。
[0012]进一步地,所述吸风机与吸尘软管之间设置过滤网,所述漏孔与吸尘软管之间设置过滤网,所述滤网的孔径大小为2

4mm。
[0013]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防止粉尘被吸入到吸风机,方便粉尘下落到传送台。
[0014]进一步地,所述吸尘壳体一侧连接排尘软管,所述排尘软管与吸尘壳体内部连通。
[0015]进一步地,所述混料箱一侧开设柜门,所述柜门与混料箱箱体铰接连接。
[0016]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方便对混料后的塑粉进行收集。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混料装置;2、吸尘装置;3、吸尘支架;4、混料箱;5、入料斗;6、支撑脚;7、吸尘软管;8、吸尘壳体;9、驱动电机;10、吸风机箱;11、吸风机;12、漏孔;13、电机底座;14、传送台;15、叶片;16、过滤网;17、排尘软管;18、柜门;19、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为了便于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
[0023]本技术的实施例1参照图1、图2所示,包括混料装置1、吸尘装置2和吸尘支架3,所述混料装置1包括混料箱4、入料斗5、支撑脚6,所述支撑脚6设置在混料箱4下方,所述支撑脚6与混料箱4焊接连接,所述混料箱4与入料斗5一体式连接,所述混料箱4底部设置出料口19,所述混料箱4与入料斗5内部连通,所述混料箱4一侧开设柜门18,所述柜门18与混料箱4箱体铰接连接,方便对混料后的塑粉进行收集,设计了一种吸尘装置,能对塑粉混料过程中上扬的粉尘进行吸收,并进行回收
[0024]所述吸尘装置2包括吸尘软管7、吸尘壳体8和驱动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9设置在吸尘壳体8内部,所述驱动电机9下方设置电机底座13,所述驱动电机9通过螺钉与电机底座13焊接连接,驱动电机固定稳定,所述吸尘壳体8上方一侧焊接连接吸风机箱10,所述吸尘壳体8一侧连接排尘软管17,所述排尘软管17与吸尘壳体8内部连通,所述吸风机箱10内部设置吸风机11,所述吸尘软管7的一端延伸至吸风机箱10内部与吸风机11连通,所述吸风机11与吸尘软管7之间设置过滤网16,防止粉尘被吸入到吸风机,所述吸尘软管7的另一端延伸至入料斗5内部,所述吸尘支架3设置在吸尘壳体8外侧,所述吸尘装置8与吸尘支架3焊接连接。所述驱动电机9的传动轴固定连接锥台状传送台14,所述传送台14上方固定设置有三组等距的叶片15,设置传送台方便对粉尘进行收集,所述吸风机箱10与吸尘壳体8之间设置漏孔12,所述漏孔12与吸尘壳体8内部连通,所述漏孔12与吸尘软管7连通。所述漏孔12与吸尘软管7之间设置过滤网16,所述滤网的孔径大小为2

4mm,方便粉尘下落到传送台。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步骤如下:将塑粉从入料斗5放置在混料箱4内,粉尘会上扬,打开吸风机11,吸风机11通过吸尘软管7将上扬的粉尘吸收,粉尘经过过滤网16落入道传送台14,驱动电机9驱动传送台14转动,传送台14上的粉尘落入到排尘软管17,再进一步进行回收。
[00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
技术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粉混料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料装置(1)、吸尘装置(2)和吸尘支架(3),所述混料装置(1)包括混料箱(4)、入料斗(5)、支撑脚(6),所述支撑脚(6)设置在混料箱(4)下方,所述支撑脚(6)与混料箱(4)焊接连接,所述混料箱(4)与入料斗(5)一体式连接,所述混料箱(4)底部设置出料口(19),所述混料箱(4)与入料斗(5)内部连通,所述吸尘装置(2)包括吸尘软管(7)、吸尘壳体(8)和驱动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9)设置在吸尘壳体(8)内部,所述吸尘壳体(8)上方一侧焊接连接吸风机箱(10),所述吸风机箱(10)内部设置吸风机(11),所述吸尘软管(7)的一端延伸至吸风机箱(10)内部与吸风机(11)连通,所述吸尘软管(7)的另一端延伸至入料斗(5)内部,所述吸尘支架(3)设置在吸尘壳体(8)外侧,所述吸尘装置(2)与吸尘支架(3)焊接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粉混料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机箱(10)与吸尘壳体(8)之间设置漏孔(12),所述漏孔(12)与吸尘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先富饶增永曹先贵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丽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