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粉预混合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698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塑粉预混合下料装置,包括机箱、混合箱、下料箱、第一料斗、第二料斗、第一驱动电机、搅拌杆、加料板,所述混合箱位于机箱内部上方,所述下料箱位于机箱内部下方,所述第一料斗和第二料斗分别位于机箱顶部的两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机箱顶部中心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位于第一料斗和第二料斗之间,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位于混合箱内部,所述加料板套接在搅拌杆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预混合下料装置,通过设置倾斜进料通道防止粉尘飞扬,通过设置加料板交替进行加料,混料更加均匀、下料更加均匀。下料更加均匀。下料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粉预混合下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下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塑粉预混合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塑粉又称为电木粉,塑粉原是无色或黄褐色透明物,市场销售往往加着色剂而呈现红、黄、黑、绿、棕、蓝等颜色,有颗粒状和粉末状,塑粉耐弱酸和弱碱,遇强酸发生分解,遇强碱发生腐蚀,塑粉不溶于水,溶于丙酮、酒精等有机溶剂中,塑粉具有良好的电器绝缘性能和耐高温性能,用于制造电子电器和日用工业品。
[0003]塑料加工过程中,现有的塑粉入料口裸露在外部环境中,空气中的杂质会经过入料口落入到塑粉加工设备,且加料过程中会出现粉尘飞扬的情况;现有的塑粉混合功能存在搅拌混合不均匀的情况,不能满足正常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粉预混合下料装置,根据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预混合下料装置,通过设置倾斜进料通道防止粉尘飞扬,通过设置加料板交替进行加料,混料更加均匀、下料更加均匀。
[0005]本技术涉及一种塑粉预混合下料装置,包括机箱、混合箱、下料箱、第一料斗、第二料斗、第一驱动电机、搅拌杆、加料板,所述混合箱位于机箱内部上方,所述下料箱位于机箱内部下方,所述第一料斗和第二料斗分别位于机箱顶部的两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机箱顶部中心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位于第一料斗和第二料斗之间,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位于混合箱内部,所述加料板套接在搅拌杆上端。
[0006]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设计了一种预混合下料装置,混料均匀,下料均匀。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料斗的顶部设置倾斜向上的第一进料通道,所述第一进料通道与第一料斗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料斗的顶部设置倾斜向上的第二进料通道,所述第二进料通道与第二料斗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料斗与混合箱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料斗与混合箱内部连通。
[0008]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设置倾斜向上的第一进料通道和第二进料通道有效防止粉尘向上飞扬进入空气。
[0009]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箱底部设置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机箱外部一侧设置第一液压缸,所述机箱外部另一侧设置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延伸至混合箱内与第一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延伸至混合箱内与第二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板靠近第二底板的一侧固定设置磁铁,所述第二底板靠近第一底板的一侧固定设置磁铁,所述第一底板可向第一液压缸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底板可向第二液压缸方向移动。
[0010]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对塑粉进行预混合时,通过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闭合,能充分进行预混合,提高混料的均匀度。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下料箱包括纵向下料通道和横向下料通道,所述横向下料通道设置在纵向下料通道下方,所述横向下料通道内设置下料螺杆,所述机箱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横向下料通道内部与下料螺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横向下料通道另一端下方设置出料口。
[0012]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方便混合后的塑粉均匀下料。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下方设置“V”型滑道,所述滑道底部与下料箱固定连接,且与下料箱内部连通。
[0014]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方便预混合后的塑粉落入下料箱。
[0015]进一步地,所述加料板对应第一料斗和第二料斗的位置处设置有进料孔。
[0016]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使不同类型的塑粉交替进入混合箱,方便塑粉均匀混合。
[0017]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杆上固定连接五对搅拌叶。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料板平面图。
[0021]附图标记:1、机箱;2、混合箱;3、下料箱;4、第一料斗;5、第二料斗;6、第一驱动电机;7、搅拌杆;8、加料板;9、第一进料通道;10、第二进料通道;11、第一底板;12、第二底板;13、第一液压缸;14、第二液压缸;15、磁铁;16、纵向下料通道;17、横向下料通道;18、下料螺杆;19、第二驱动电机;20、出料口;21、滑道;22、进料孔;23、搅拌叶;24、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3]为了便于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
[0024]本技术的实施例1参照图1、图2所示,包括机箱1、混合箱2、下料箱3、第一料斗4、第二料斗5、第一驱动电机6、搅拌杆7、加料板8,所述机箱1底部设置四个支脚24,所述混合箱2位于机箱1内部上方,所述下料箱3位于机箱1内部下方,所述第一料斗4和第二料斗5分别位于机箱1顶部的两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与机箱1顶部中心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位于第一料斗4和第二料斗5之间,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输出轴固定连接搅拌杆7,所述搅拌杆7位于混合箱2内部,所述加料板8套接在搅拌杆7上端,所述搅拌杆7上固定连接五对搅拌叶23,设计了一种预混合下料装置,混料均匀,下料均匀,所述加料板8对应第一料斗4和第二料斗5的位置处设置有进料孔22,使不同类型的塑粉交替进入混合箱,方便塑粉均匀混合,所述第一料斗4的顶部设置倾斜向上的第一进料通道9,所述第一进料通道9与第一料斗4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料斗5的顶部设置倾斜向上的第二进料通道10,所述第二进料通道10与第二料斗5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料斗4与混合箱2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料斗5与
混合箱2内部连通。设置倾斜向上的第一进料通道9和第二进料通道10有效防止粉尘飞扬。
[0025]所述混合箱2底部设置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2,所述机箱1外部一侧设置第一液压缸13,所述机箱1外部另一侧设置第二液压缸14,所述第一液压缸13延伸至混合箱2内与第一底板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14延伸至混合箱2内与第二底板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板11靠近第二底板12的一侧固定设置磁铁15,所述第二底板12靠近第一底板11的一侧固定设置磁铁15,所述第一底板11可向第一液压缸13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底板12可向第二液压缸14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2下方设置“V”型滑道21,所述滑道21底部与下料箱3固定连接,且与下料箱3内部连通,在对塑粉进行预混合时,通过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2的闭合,能充分进行预混合,提高混料的均匀度。
[0026]所述下料箱3包括纵向下料通道16和横向下料通道17,所述横向下料通道17设置在纵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粉预混合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混合箱(2)、下料箱(3)、第一料斗(4)、第二料斗(5)、第一驱动电机(6)、搅拌杆(7)、加料板(8),所述机箱(1)底部设置四个支脚(24),所述混合箱(2)位于机箱(1)内部上方,所述下料箱(3)位于机箱(1)内部下方,所述第一料斗(4)和第二料斗(5)分别位于机箱(1)顶部的两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与机箱(1)顶部中心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位于第一料斗(4)和第二料斗(5)之间,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输出轴固定连接搅拌杆(7),所述搅拌杆(7)位于混合箱(2)内部,所述加料板(8)套接在搅拌杆(7)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粉预混合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斗(4)的顶部设置倾斜向上的第一进料通道(9),所述第一进料通道(9)与第一料斗(4)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料斗(5)的顶部设置倾斜向上的第二进料通道(10),所述第二进料通道(10)与第二料斗(5)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料斗(4)与混合箱(2)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料斗(5)与混合箱(2)内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粉预混合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箱(2)底部设置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2),所述机箱(1)外部一侧设置第一液压缸(13),所述机箱(1)外部另一侧设置第二液压缸(14),所述第一液压缸(13)延伸至混合箱(2)内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先富饶增永曹先贵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丽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