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圆磨床磨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047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圆磨床磨削方法,包括:S1.粗车圆棒形试样Φ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圆磨床磨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外圆磨床磨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高锰钢作为一种超强、超韧的金属材料,以高强、高韧、耐腐性、耐磨性,高均匀延伸、能够适应大变形的特点,在核潜艇、航空发电机、能源矿山、汽车防撞梁、特殊构件等场景得到良好的应用。高锰钢是全奥氏体钢,具有独特的性能。高锰钢导热性差,易产生加工硬化,导致磨削加工性能很差,尺寸精度不易控制,极易出现表面严重烧伤,见图1。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圆磨床磨削方法,实现高锰钢试样的外圆磨削加工,能够有效解决高锰钢试样的外圆磨削加工质量及效率。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一种外圆磨床磨削方法,包括:
[0006]S1.粗车圆棒形试样Φ11
×
175mm;
[0007]S2.磨削加工之前,在圆棒试样上以高温压缩成品样单件的长度为间隔,加工空刀凹槽;
[0008]S3.磨削加工至Φ(10
±
0.02)mm
×
175mm表面粗糙度为1.5

1.7μm的圆棒形试样,再采用精密车床沿空刀凹槽切断,两端倒毛刺至Φ(10
±
0.02)mm
×
15mm。
[0009]进一步的,所述空刀凹槽的尺寸为Φ9.5
×
2mm,预切试样长度每个为16mm。/>[0010]进一步的,磨削加工至表面粗糙度为1.6μm。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2]本专利技术方法采用在单根圆柱形试样上根据单件试样的长度先在车床上加工空刀凹槽,实现高锰钢试样的间隔性外圆磨削加工,减小高锰钢试样的接触磨削阻力,防止试样表面出现加工硬化层或表面烧伤,确保同组试样表面粗糙度与尺寸公差的同一性,改善了试样加工质量,提高了试样加工效率。
[0013]本专利技术保证了试样的尺寸公差与表面粗糙度,解决了高锰钢外圆磨削加工的质量与精度问题,促进了高锰钢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质量加速稳定、成熟、应用。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为现有产品出现表面严重烧伤的照片;
[0016]图2为试样加工图;
[0017]图3为成品试样。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实施例1
[0020]一种外圆磨床磨削方法,包括:
[0021]S1.粗车圆棒形试样Φ11
×
175mm;
[0022]S2.磨削加工之前,在圆棒试样上以高温压缩成品样单件的长度为间隔,加工空刀凹槽,目的是:

减小磨削阻力,减小试样与外圆磨床砂轮的接触面积;

减少磨削热,防止试样表面出现加工硬化层或表面烧伤。经过实验验证,加工凹槽的尺寸应为Φ9.5
×
2mm,预切试样长度每个为16mm。见图2。
[0023]S3.磨削加工至表面粗糙度为1.6μm的圆棒形试样,再采用精密车床沿空刀凹槽切断,两端倒毛刺至
[0024]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每根圆棒形试样可以加工8个高温压缩成品样。既便于后续切断加工又提高了试样加工质量,实现了高锰钢高温压缩试样的外圆磨削加工,解决了高锰钢、高合金钢等高强试样的外圆磨削加工质量,提高了加工效率。见图3。
[0025]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圆磨床磨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粗车圆棒形试样Φ11
×
175mm;S2.磨削加工之前,在圆棒试样上以高温压缩成品样单件的长度为间隔,加工空刀凹槽;S3.磨削加工至Φ(10
±
0.02)mm
×
175mm表面粗糙度为1.5

1.7μm的圆棒形试样,再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红阳刘洪霞李智丽张凤明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