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模块化组装的物理方式净水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自来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模块化组装的物理方式净水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自来水生产多使用混凝
‑
沉淀
‑
过滤
‑
消毒的常规技术。混凝就是在原水中投加混凝剂
‑
聚合氯化铝(PAC),PAC在原水中产生正电荷,令水中的轻微颗粒物互相吸附形成颗粒团,增加沉降性能。沉淀多应用斜管(斜板)沉淀池,原水因投加混凝剂而形成的颗粒团在通过斜管(斜板)时,因自身势能不够而沉淀到斜管(斜板)的底层,上清液中固体物质得以减少。过滤就是收集沉淀上清液进入滤池,水中的细微杂质经过滤料吸附和拦截,滤后水进入清水池进行贮存,并在清水池投加消毒剂进行一段时间消毒。
[0003]消毒是自来水厂供水纳管前,为保证自来水在输送过程中不被微生物污染而进行的消毒,往往需要考察管网末端的余氯含量。
[0004]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1)混凝
‑
沉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模块化组装的物理方式净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模块化组装的物理方式净水方法沿水流方向包括以下步骤:S1,多介质过滤,利用不同粒径的滤料通过多层截留,去除泥砂、悬浮物、胶体杂质和藻类生物;S2,活性炭过滤,利用碳床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有机物及嗅味物质;S3,自清洗过滤,利用圆筒状滤网过滤未能成功捕获的悬浮物和溢出的滤材,并进行自清洗;S4,超滤膜分离,利用低压力驱动并按溶质的分子量大小分离和过滤杂质,并在超滤膜产水池处添加消毒剂进行消毒,出水至清水池贮存,后经过送水泵输送至市政管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模块化组装的物理方式净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不同粒径的滤料由上至下依次为无烟煤、石英砂、鹅卵石;在步骤S2碳床中的活性炭粒径为0.8mm
‑
3mm,长度为3mm
‑
8mm;运行状态下,进出口为0.05MPa
‑
0.2MPa,若超过最大运行压差则退出使用开始进行反洗,反洗水强度15L/m2*s。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模块化组装的物理方式净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自清洗过滤中,过滤介质首先经过粗滤滤掉较大颗粒的杂质,然后到达细滤网将较小的颗粒杂质去除;逐渐,过滤介质中的脏物、杂质在细滤网内侧累积,在细滤网的内、外两侧就形成了压差;当细滤网内外的这个压差达到预设值时,自动清洗过程被启动,此间系统的供水不中断;整个自清洗过程依靠系统管线内的压力和马达共同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模块化组装的物理方式净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利用不大于0.3Mpa低压力驱动并按溶质的分子量大小分离和过滤杂质;在超滤膜分离中,共3组超滤膜,各组独立运行,按控制指令分别在制水、停运、反冲洗、化学加强洗状态工作,根据运行情况对超滤膜进行在线化学清洗反洗;具体包括:在一种流体相内或是在两种流体相之间有一层薄的凝聚相,把流体相分隔为互不相通的两部分,并能使这两部分之间产生传质作用;分离过程是在流体压力差的作用下,利用膜对被分离组分的尺寸选择性,将膜孔能截留的微粒及大分子溶质截留,而使膜孔不能截留的粒子或小分子溶质透过膜;超滤膜去除水中细小的颗粒物,超滤颗粒的截留范围为0.001~0.01μm;随着运行时间的累积,膜丝表面及微孔中形成污染物残留,经过反冲洗和投加药剂清洗去除;超滤膜连续运行pH为7.0
‑
8.2,当进水pH偏高时,应启动盐酸投加系统将水质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力宏,张建设,鲁家伟,刘庆达,常勇旺,张怡然,董捷,刘桐玮,张永昕,赵桐,刘阳,刘超,黄东,刘源,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泰达水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