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业污水的高效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627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工业污水的高效处理装置,包括混凝沉淀池、深床反硝化滤池和臭氧溶气氧化池;所述混凝沉淀池设置有串联连通的混合池、絮凝池和混凝沉淀池;所述混凝沉淀池的集水槽与深床反硝化滤池的进水渠相连,所述集水槽与进水渠中间设置有控制进水的进水闸板;所述深床反硝化滤池通过射流泵与臭氧溶气氧化池连通,射流泵与臭氧溶气氧化池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臭氧溶气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原有的深度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对整体的处理结构进行优化和集成,实现了同一装置实现三种工艺,实现三合一高效深度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去除总磷、COD、SS方面更加的高效,并且节省构筑物占地面积,实现成本降低。本降低。本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工业污水的高效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业污水的高效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污水处理中,通过单一的生物处理方法很难满足更高级别的排放标准,所以为了达标排放需要在生物处理的后端增加深度处理工艺。深度处理工艺主要针对污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总磷、总氮、悬浮物等物质。对于总磷的深度处理主要采用吸附沉淀法,通过投加铁盐和铝盐,在水中形成不溶性磷酸盐沉淀,然后通过固液分离将磷从污水中去除,主要步骤分为沉淀反应

混凝作用

固液分离。对于总氮的深度处理主要采用生物膜法,通过附着在滤料上的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发生反硝化反应,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排出。对于难降解的有机物,深度处理主要采用强氧化法,将长链的有机物通过强氧化剂的氧化作用,直接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去除有机物。现有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在应用中存在较多的限制,不能较为灵活的加以使用。首先是去除总磷的沉淀工艺,存在着抗冲击能力差,停留时间长,排泥困难,药剂使用成本高的缺点。并且在对总氮、COD、总磷的去除上需要使用多个处理工艺,不仅增加了占地面积和建造成本,而且整体工艺缺乏一体性,运行困难。
[0003]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0004](1)现有的污水深度处理方式抗冲击能力差,停留时间长,排泥困难,药剂使用成本高。
[0005](2)现有的污水深度处理方式需要使用多个处理工艺,不仅增加了占地面积和建造成本,而且整体工艺缺乏一体性,运行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工业污水的高效处理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用于工业污水的高效处理装置设置有:
[0008]混凝沉淀池、深床反硝化滤池和臭氧溶气氧化池;
[0009]所述混凝沉淀池设置有串联连通的混合池、絮凝池和混凝沉淀池;
[0010]所述混凝沉淀池的集水槽与深床反硝化滤池的进水渠相连,所述集水槽位于混凝沉淀池中斜管上方,用于收集混凝沉淀池出水,与进水渠中间设置有控制进水的进水闸板;
[0011]所述深床反硝化滤池通过射流泵与臭氧溶气氧化池连通,所述射流泵与臭氧溶气氧化池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臭氧溶气装置。臭氧溶气装置安装在臭氧溶气氧化池的进水管道上,通过形成负压将进水吸入从而溶解臭氧。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池和絮凝池上方分别设置有混合池搅拌器和絮凝池搅拌器,所述絮凝池搅拌器连接有双层叶片搅拌杆,并配套有反应桶。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凝沉淀池上方设置有沉淀池斜管,所述沉淀池斜管上方设置有三角形出水槽。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凝沉淀池底部为漏斗结构,漏斗结构上方设置有刮泥机,刮泥机位于混凝沉淀池中央,混凝沉淀池内设置有泥位计,所述混凝沉淀池耳房内设置有剩余污泥泵和回流污泥泵。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深床反硝化滤池底部分布设置有反冲洗气管。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臭氧溶气氧化池内部共分三段,每段臭氧溶气氧化池内均装填有催化剂,每一段臭氧溶气氧化池内均设射流投加泵,每段相连处设有挡水堰。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深床反硝化滤池的出水端连通有产水池,所述产水池的出水端通过反洗管路与深床反硝化滤池连通,所述深床反硝化滤池通过进气管路连通有鼓风机。
[0018]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0019]本技术在原有的深度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对整体的处理结构进行优化和集成,实现了同一装置实现三种工艺,实现三合一高效深度处理,本技术在去除总磷、COD、SS方面更加的高效,并且节省构筑物占地面积,实现成本降低。
[0020]本技术由污水厂前端生物处理出水首先进入高效混凝沉淀池,通过絮凝、斜管沉淀作用去除SS和TP,然后通过构筑物内部出水池进入深床反硝化滤池,通过过滤和反硝化作用去除TN和SS,出水直接被臭氧的溶气系统利用,通过与臭氧的深度氧化,去除COD。达到高效快速的完成污水厂生物处理出水的深度处理,进一步对水中污染物进行去除,并能够满足更高要求的水质标准,达标排放。
[0021]本技术采用三池联建的方式,将三种工艺深度融合,并且集成在一座构筑物中,节省了占地面积和建造成本。通过高效混凝沉淀池以及深床反硝化滤池和臭氧系统,能够更加高效的去除TP、TN、SS、COD,降低污水的停留时间,更加快速和有效的完成污水的深度处理。可以应用到寸土寸金的城市工业中心,或者土地面积狭小的高原地区。
[0022]以下是运行效果,出水已经达到天津市地标A类标准。
[0023][0024][0025]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的公开。
附图说明
[002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工业污水的高效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絮凝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工业污水的高效处理装置的工艺流程图;
[0030]图中:1、混合池;2、混合池搅拌器;3、连接管道;4、絮凝池;5、絮凝池搅拌器;6、回流污泥泵;7、剩余污泥泵;8、集水槽;9、进水渠;10、进水闸板;11、配水槽;12、鼓风机;13、反冲洗泵;14、臭氧溶气装置;15、臭氧氧化池进水管;16、射流泵;17、混凝沉淀池;18、深床反硝化滤池;19、产水池;20、废水池;21、臭氧一级氧化池;22、臭氧二级氧化池;23、臭氧三级氧化池;24、进水管;25、出水管;26、沉淀池搅拌电机;27、双层叶片搅拌杆;28、刮泥机电机;29、沉淀池斜管;30、刮泥机刮板;31、回流污泥管;32、剩余污泥管;33、挡墙。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工业污水的高效处理装置设置有:混凝沉淀池17、深床反硝化滤池18和臭氧溶气氧化池;
[0033]所述混凝沉淀池17设置有串联连通的混合池1、絮凝池4和混凝沉淀池17,混合池1底部与絮凝池4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混合池1的后端连接进水管24;所述混凝沉淀池17的集水槽8与深床反硝化滤池18的进水渠9相连,所述集水槽8与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工业污水的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工业污水的高效处理装置设置有:混凝沉淀池(17)、深床反硝化滤池(18)和臭氧溶气氧化池;所述混凝沉淀池(17)设置有串联连通的混合池(1)、絮凝池(4)和混凝沉淀池(17),混合池(1)底部与絮凝池(4)底部通过连接管道(3)连接;所述混凝沉淀池的集水槽(8)与深床反硝化滤池(18)的进水渠(9)相连,所述集水槽(8)与进水渠(9)中间设置有控制进水的进水闸板(10);所述深床反硝化滤池(18)通过射流泵(16)与臭氧溶气氧化池连通,所述射流泵(16)与臭氧溶气氧化池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臭氧溶气装置(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业污水的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池(1)和絮凝池(4)上方分别设置有混合池搅拌器(2)和絮凝池搅拌器(5),所述絮凝池搅拌器(5)连接有双层叶片搅拌杆(27),并配套有反应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业污水的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沉淀池(17)上方设置有沉淀池斜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昕鲁家伟张建设潘纪昕常勇旺史陈浩刘庆达孙震廖彧张怡然赵桐李宏斌刘彦麟刘源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泰达水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