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差披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980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差披覆机,包括机架、底座、膜片定位架体、升降组件、升降驱动机构、上仓体、第一转动驱动机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底座设置于机架上,膜片定位架体设置于底座的上部,升降组件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底座的上部并位于膜片定位架体的下方,升降驱动机构与升降组件连接,升降驱动机构可驱动升降组件上下移动;上仓体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机架上并位于底座的上方,第一转动驱动机构设置于机架上,第一转动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枢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上仓体枢接,借由第一转动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连杆转动,以通过第二连杆带动上仓体升降,使得上仓体与底座合模或分离。离。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差披覆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差披覆
,尤其涉及一种压差披覆机。

技术介绍

[0002]压差披覆装饰工艺是一种可实现更高品质外观效果的3D表面装饰工艺,其采用真空大气压的方式对产品进行外观包覆,通过膜片的不同效果可以实现各种仿制材质的表面效果,比如木纹、皮革、碳纤维、纸布等纹路及质感。现有的压差披覆机通过驱使下模与上模进行合模,然后对合模形成的腔体进行加热和抽真空,接着驱使产品在腔体内上升并与膜片贴合,再通过高压塑形,从而得到压差披覆产品。然而,现有的压差披覆机采用油压结构驱使下模移动与上模进行合模,而由于采用油压结构,需要布置大型油路结构,存在体积大、占用厂房空间大以及成本高的问题。还有,在高压塑形阶段,现有的油压结构容易因受到高压力而移动,导致下模的位置难以保持不动,下模与上模合模不稳定,严重影响产品的披覆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较小、生产成本低的压差披覆机。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差披覆机,包括机架、底座、膜片定位架体、升降组件、升降驱动机构、上仓体、第一转动驱动机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膜片定位架体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部,所述膜片定位架体用于定位膜片,所述升降组件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部并位于所述膜片定位架体的下方,所述升降组件的上部用于定位工件,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升降组件上下移动;所述上仓体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第一转动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转动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上仓体枢接,借由所述第一转动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连杆转动,以通过所述第二连杆带动所述上仓体升降,使得所述上仓体与所述底座合模或分离。
[0005]较佳地,所述机架上设有沿所述上仓体上下移动方向设置的升降滑轨,所述上仓体滑设于所述升降滑轨上。
[0006]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杆呈间隔地枢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转动驱动机构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轴,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呈间隔地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轴上,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上仓体枢接。
[0007]较佳地,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一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连杆是否运动至所述第一连杆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连杆在同一长度方向上。
[0008]较佳地,所述膜片定位架体的上部设有用于定位膜片的定位柱。
[0009]较佳地,所述上仓体具有开口朝下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设有上压板,所述
上压板设有供所述工件穿过的通孔;所述上仓体与所述底座合模时,所述上压板抵压于位于所述支撑架体上的所述膜片上。
[0010]较佳地,所述上仓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密封于所述上仓体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密封胶条。
[0011]较佳地,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二转动驱动机构、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所述第二转动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转动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枢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组件枢接;借由所述第二转动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三连杆转动,以通过所述第四连杆带动所述升降组件升降。
[0012]较佳地,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四连杆是否运动至所述第三连杆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三连杆在同一长度方向上。
[0013]较佳地,所述机架上设有横移驱动机构,所述底座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横移驱动机构与所述底座连接,借由所述横移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底座横移,使得所述底座移动至所述上仓体的下方或者移动避开所述上仓体。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压差披覆机通过将上仓体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通过设置第一转动驱动机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利用所述第一转动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连杆转动,使得所述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摆动,从而使得第二连杆顶推上仓体下降或拉动上仓体上升,进而使得上仓体与所述底座合模或分离。本专利技术的压差披覆机通过采用纯机械联动的机构来驱使上仓体升降,与现有的采用油压机构相比,具有体积小、占用厂房空间小的特点,且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压差披覆机在底座避开上仓体时的立体结构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压差披覆机在底座移动至上仓体上方时的立体结构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压差披覆机在上仓体与底座合模后的立体结构图。
[0018]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压差披覆机的第一转动驱动机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连接结构图。
[0019]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压差披覆机的第一转动驱动机构在驱动第一连杆转动并带动第二连杆运动至第一连杆下方时的结构图。
[0020]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上仓体与底座分离后的立体结构图。
[0021]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上仓体与底座连接后的立体结构图。
[0022]图8是图7的剖视图。
[0023]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升降驱动机构驱动升降组件上升后的立体结构图。
[0024]图10是图9的剖视图。
[0025]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升降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0026]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上仓体的立体结构图。
[0027]图13是图6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0029]请参阅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的压差披覆机100包括机架1、底座2、膜片定位架体3、升降组件4、升降驱动机构5、上仓体6、第一转动驱动机构7、第一连杆8及第二连杆9。底座2设置于机架1上,膜片定位架体3设置于底座2的上部,膜片定位架体3用于定位膜片200,升降组件4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底座2的上部并位于膜片定位架体3的下方,升降组件4的上部用于定位工件300,升降驱动机构5与升降组件4连接,升降驱动机构5可驱动升降组件4上下移动。上仓体6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机架1上并位于底座2的上方,第一转动驱动机构7设置于机架1上,第一转动驱动机构7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杆8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杆8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9的一端枢接,第二连杆9的另一端与上仓体6枢接。借由第一转动驱动机构7驱动第一连杆8转动,以通过第二连杆9带动上仓体6升降,使得上仓体6与底座2合模或分离。其中,上仓体6与底座2合模时,上仓体6罩设于膜片定位架体3和升降组件4上。具体地,第一转动驱动机构7可采用现有的减速电机,但不以此为限。
[0030]请参阅图6至图8,以及图12,上仓体6具有开口朝下的容置腔62,容置腔62的内壁设有上压板63,上压板63设有供工件300穿过的通孔631。上仓体6与底座2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差披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底座、膜片定位架体、升降组件、升降驱动机构、上仓体、第一转动驱动机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膜片定位架体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部,所述膜片定位架体用于定位膜片,所述升降组件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部并位于所述膜片定位架体的下方,所述升降组件的上部用于定位工件,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升降组件上下移动;所述上仓体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第一转动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转动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枢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上仓体枢接,借由所述第一转动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连杆转动,以通过所述第二连杆带动所述上仓体升降,使得所述上仓体与所述底座合模或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差披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沿所述上仓体上下移动方向设置的升降滑轨,所述上仓体滑设于所述升降滑轨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差披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杆呈间隔地枢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转动驱动机构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轴,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呈间隔地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轴上,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上仓体枢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差披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一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雄许成琳韩长福
申请(专利权)人:德科摩橡塑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