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循环再生系统、控制方法及矿用自卸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8201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油循环再生系统,包括发动机、泵单元和机油罐,发动机下面设置有油底壳,油底壳连接有机油取样口和油底壳加注口,油底壳上设置有适配器,泵单元包括泵A和泵B,适配器的出油口依次通过第一机油管、泵A和第二机油管与机油罐连通,适配器的进油口依次通过第三机油管、泵B和第四机油管与机油罐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机油循环再生系统控制方法以及包括机油循环再生系统的矿用自卸车。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机油循环再生系统、控制方法及矿用自卸车,通过在矿车上外置增加机油管理系统,能够减少加注机油和更换机油的次数,能够延长机油的更换时间和减少加油次数,避免人力和机油的浪费,降低自卸车的运营成本。降低自卸车的运营成本。降低自卸车的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油循环再生系统、控制方法及矿用自卸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油循环再生系统、控制方法及矿用自卸车,属于矿用机械


技术介绍

[0002]机油是发动机润滑油,能对发动机起到润滑减磨、辅助冷却降温、密封防漏、防锈防蚀、减震缓冲等作用。而机油的数量和清洁度关系着自卸车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就是在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的把数量足够、温度、温度适当的洁净机油输送到全部传动件的摩擦表面,并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油膜,实现液体摩擦。从而减小摩擦阻力、降低功率消耗、减轻机件磨损,以达到提高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和耐久性的目的。
[0003]在现有的技术下,在矿用自卸车运输过程中,每运行三天后都需要补加一次机油,过500小时需要更换一次机油,存在人力和机油的浪费缺陷,自卸车的运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机油循环再生系统、控制方法及矿用自卸车,通过在矿车上外置增加机油管理系统,能够减少加注机油和更换机油的次数,能够延长机油的更换时间和减少加油次数,避免人力和机油的浪费,降低自卸车的运营成本。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机油循环再生系统,包括发动机、泵单元和机油罐,所述发动机下面设置有油底壳,所述油底壳连接有机油取样口和油底壳加注口,所述油底壳上设置有适配器,所述泵单元包括泵A和泵B,所述适配器的出油口依次通过第一机油管、所述泵A和第二机油管与所述机油罐连通,所述适配器的进油口依次通过第三机油管、所述泵B和第四机油管与所述机油罐连通。
[0007]所述机油罐上加装有计量单元和过滤单元,所述计量单元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二机油管侧面连通,所述计量单元的出油口与所述过滤单元的进油口连接,所述过滤单元的出油口通过第五机油管与燃油控制单元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发动机的燃油出口与通过第一燃油管与所述燃油控制单元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燃油控制单元的出油口通过第二燃油管与燃油箱连接。
[0008]所述泵单元内设置有用于检测进油口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的输入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与所述泵B的电源开关电连接;包括整车电源,所述整车电源给所述泵A、泵B、压力传感器、控制单元和发动机供电。
[0009]所述机油罐内设置有液位监测单元,所述液位监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整车电源给所述液位监测单元供电。
[0010]所述机油罐顶部设置有泄压阀。
[0011]所述机油罐内设置有保温装置。
[0012]一种机油循环再生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3]整车电源给机油循环再生系统供电,泵单元中的泵A开始工作,油底壳中的机油通过油底壳适配器依次进入第一机油管、泵单元、第二机油管进入到机油罐;
[0014]当油底壳中的机油的液位L低于适配器进口高度L,适配器吸入空气,空气通过第一机油管进入到泵单元中,此时泵单元中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低于预设值的信号,并将信号输送给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泵单元中的泵B打开,机油罐中的机油再通过第四机油管、泵单元、第三机油管和适配器后注入到油底壳;
[0015]当油底壳中的机油的液位L高于适配器进口高度L,适配器吸入机油,机油通过第一机油管进入到泵单元中,此时泵单元中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高于预设值的信号,并将信号输送给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泵单元中的泵B关闭,切断机油罐中的机油通过第四机油管、泵单元、第三机油管和适配器后注入到油底壳。
[0016]一种矿用自卸车,包括上述机油循环再生系统。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油循环再生系统、控制方法及矿用自卸车,通过在整车上外置机油罐,能够扩充动力系统中的机油容量,延长机油的更换时间,减少加油次数,而且机油罐也可以利用重力对机油中的杂质进行沉降清洁机油延长机油系统的维护保养时间;泵单元中含有泵A和泵B,泵A处于常开运行状态而泵B则通过控制单元可以根据传感器的信号对油底壳及时补充或者抽取机油。控制单元则根据泵单元中的传感器反馈的信号对泵B进行开关,油底壳和机油罐中的机油时刻在循环中,机油经过泵单元的过滤装置后会得到净化,去除机油中的杂质。可以延长发动机本体上机油滤芯的使用寿命和,减少人力和机油的浪费,可以节省自卸车的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机油循环再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油底壳机油低位时走向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油底壳机油高位时走向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程序运行原理图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将机油加注到燃油箱中的示意图。
[0023]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

发动机;2

油底壳;3

适配器;4

机油取样口;5

快速加注口;6

第四机油管;7

机油罐;7.1

计量单元;7.2

过滤单元;8

机油罐加注口;9

第二机油管;10

第一机油管;11

泵单元;12

第三机油管;13

控制单元;14

整车电源;15

油位监测单元;16

泄压阀;17

第一燃油管;18

燃油控制单元;19

第二燃油管;20

第五机油管;21

燃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5]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机油循环再生系统,包括发动机1、发动机1为整个自卸车的运行提供动力源。泵发动机1下面设置有油底壳2,油底壳2是安装在发动机1的底部主要作用是存储机油。油底壳2连接有机油取样口4和油底壳加注口5,机油取样口4可以便
捷的抽取油底壳2中的机油样本进行检测,快速加注口5用于便捷地向油底壳2中加注机油。
[0026]油底壳2上设置有适配器3,适配器3包括进油口、回油口和安装板。进回油口是由特殊镀层的钢管制作而成可以防腐蚀,而进油管可以根据不同发动机的油底壳液面高度和空间大小,做成不同的形状尺寸。泵单元11包括泵A和泵B以及金属过滤网,其中金属滤网在机油通过泵单元时,可以去除机油中的杂质,使得机油更洁净,也便于拆卸清洗。泵A处于常开运行状态,而泵B的打开或者关闭状态可以改变管路中机油的走向。适配器3的出油口依次通过第一机油管10、泵A和第二机油管9与机油罐7连通,机油罐7内中设置有保温装置。机油罐7是外接存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油循环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1)、泵单元(11)和机油罐(7),所述发动机(1)下面设置有油底壳(2),所述油底壳(2)连接有机油取样口(4)和油底壳加注口(5),所述油底壳(2)上设置有适配器(3),所述泵单元(11)包括泵A和泵B,所述适配器(3)的出油口依次通过第一机油管(10)、所述泵A和第二机油管(9)与所述机油罐(7)连通,所述适配器(3)的进油口依次通过第三机油管(12)、所述泵B和第四机油管(6)与所述机油罐(7)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油循环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罐(7)上加装有计量单元(7.1)和过滤单元(7.2),所述计量单元(7.1)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二机油管(9)侧面连通,所述计量单元(7.1)的出油口与所述过滤单元(7.2)的进油口连接,所述过滤单元(7.2)的出油口通过第五机油管(20)与燃油控制单元(18)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发动机(1)的燃油出口与通过第一燃油管(17)与所述燃油控制单元(18)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燃油控制单元(18)的出油口通过第二燃油管(19)与燃油箱(2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油循环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单元(11)内设置有用于检测进油口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单元(13)的输入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13)的输出与所述泵B的电源开关电连接;包括整车电源(14),所述整车电源(14)给所述泵A、泵B、压力传感器、控制单元(13)和发动机(1)供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油循环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罐(7)内设置有液位监测单元(15),所述液位监测单元(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弓丁丁王志行李海张顺佟文豪孙磊李国娟冯琳琳魏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