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直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8050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直流接触器,包括轭铁、线圈、底板、安装板、静触片组件、动触片组件、推杆、衔铁、复位弹簧、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端部联动有节能机构,所述节能机构包括、常开型静片、常开型动片、第一静触点、第一节能引线脚、第一节能引线脚、第一动触点,所述推杆联动有导套,所述导套端部延伸至常开型动片与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新能源直流接触器,线圈工作温度上升小,电能消耗小,提高产品释放电压,可长时间工作,增大被控制端触点间隙与异极耐压。制端触点间隙与异极耐压。制端触点间隙与异极耐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直流接触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接触器
,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直流接触器。

技术介绍

[0002]直流接触器使用广泛。可用于电信通讯设备、工程机械、电瓶车、电动叉车、汽车、火车、船舶、不间断电源等电控系统。现有技术中的直流接触器广泛应用于不间断电源等电控系统领域,但由于产品线圈用胶带绝缘后直接装入轭铁中,产品在长期工作中存在线圈与轭铁耐压击穿故障,售后市场产品此类故障反馈比例较多,为了减少、杜绝此类故障,提升产品性能,扩大市场占有率,开发新型的常闭直流接触器。
[0003]公开号为“CN208208660U”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常闭直流接触器,包括轭铁、线圈、电磁组件、座板、安装板、静触片组件和动触片组件,还包括塑料外罩,所述线圈设于塑料外罩内,线圈通过塑料外罩与轭铁绝缘分离。该专利技术主要通过塑料外罩将线圈与轭铁绝缘分离,保护线圈,提高产品线圈的耐压等级,避免出现线圈与轭铁耐压击穿故障。
[0004]但是上述文件公开的直流接触器存在以下问题:(一)无任何节能机构,直流接触器工作过程中线圈升温过快,线圈电能消耗过大且不可长时间工作;(二)直流接触器工作过程中,在电触头间隙中会产生电弧,电弧危害:

烧蚀触头表面;

切断时间延长;(三)该直流接触器中线圈的电连接方式采用传统的结构,即需设置螺丝,再将相应的线圈接入相应接口里面,而后在将螺丝拧紧,产品生产效率非常低下,且在拧紧螺丝的过程中需要一只手持续握稳线圈,防止螺丝在转动过程中线圈端部移位甚至脱落,导致接触不良等情况发生,因此需要针对现有的接触器中线圈的导电连接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能源直流接触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直流接触器,包括轭铁、线圈、电磁组件、底板、静触片组件、动触片组件,所述电磁组件包括推杆及沿推杆轴向依次套设于推杆上的衔铁、复位弹簧、铁芯,所述推杆一端延伸至穿过轭铁、另一端延伸至与动触片组件联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位于穿过轭铁的端部联动有节能机构,所述节能机构包括常开型静片、常开型动片,所述常开型静片一端设有第一静触点、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节能引线脚,所述常开型动片一端设有与第一静触点接触的第一动触点、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节能引线脚,所述推杆联动有导套,所述导套端部延伸至常开型动片处。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触器不通电时,常开型静片、常开型动片保持第一静触点与第一动触点接触的状态,此时电阻较小;接触器线圈工作初期,逐渐产生磁力,使得接触器有足够的吸力吸合;接触器线圈工作吸合到位时,推杆拉动导套,促使常开型动片与常开型
静片分离,此时第一动触点不与第一静触点接触,此时线圈电阻增大,供电电压不变,电流降低,功率降低,起到节能(降低温升)作用。在直流接触器中增设节能机构(开关短路原理),可使电磁线圈功率增大(产品初始吸合力大初始功率:50~150W),使产品工作初始状态稳定;产品工作动作完成后,断开短路电路,线圈电阻值增大,电磁线圈功率减小(约12W以下);电磁线圈功率减小后,优点:

线圈工作温度上升小;

电磁线圈使用的电能消耗小;

提高产品释放电压,

节能模块使产品可以长时间工作,

可以增大被控制端触点间隙与异极耐压。节能模块实行平台化,实现从50A~800A全系列(常闭、常开型)通用,减小零部件投入及模具费投入,减小开发费用投入,减小库存管理费用与库存积压。
[0008]上述的一种新能源直流接触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设有螺钉孔,所述螺钉孔内设有引线螺钉,所述底板上还设有排线槽,所述排线槽一端延伸至螺钉孔、另一端延伸至线圈,所述排线槽内设有漆包线,所述漆包线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快插端子、第二快插端子,所述第一快插端子位于远离漆包线的端部与引线螺钉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快插端子位于远离漆包线的端部朝向线圈一侧延伸直至与线圈可导电连接。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通用化,同类型产品50A~800A通用,减小零部件投入及模具费投入,减小开发费用投入,减小库存管理费用。使用快插端子优点: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加工一致性(稳定性)、提高线圈端与安装板的耐压;实现了自动绕线和自动沾锡工艺。
[0010]上述的一种新能源直流接触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快插端子包括可与引线螺钉连接的环形套接体,所述环形套接体一侧设有漆包线卡接的第一U型快插体,所述第二快插端子包括插接体、与漆包线卡接的第二U型快插体,所述插接体两侧设有倒刺。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U型快插体便于与漆包线连接,直接将漆包线端部卡接于第一U型快插体上即可,无需拧动等方式,具有组装快速、便捷的优势;环形套接体便于与引线螺钉连接,且操作简便,拧紧引线螺钉过程中无需手扶第一快插端子,由于第一U型快插体分布于引线槽内,因此可直接转动引线螺钉即可,不会影响第一快插端子的安装方向;第二U型快插体便于与漆包线连接,插接体插接于线圈骨架上,通过设置倒刺,增强第二快插端子与线圈的连接强度。
[0012]上述的一种新能源直流接触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节能机构还包括分布于第一静触点或第一动触点一侧的第一灭弧磁铁。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灭弧磁铁(也即永磁体(磁钢)),可以完全实现高电压电磁线圈接通与分断,避免高电压(≥10VDC)电弧烧坏短路线圈电触点;磁灭弧工作原理:电弧在磁场的作用下受力而产生运动,电弧被迅速冷却,介质强度迅速恢复,从而使电弧熄灭;磁吹弧优点:减小触点表面磨损烧蚀,减小切断时间(确保产品及时断开),减小可动触头部分位移行程,减小产品使用功率,增加产品使用寿命,减小触头部分因电弧产生的温升。
[0014]上述的一种新能源直流接触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节能机构还包括节能模座,所述常开型静片、常开型动片、导套、第一灭弧磁铁均安装于节能模座上。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节能模座,便于常开型静片、常开型动片、导套、灭弧磁铁等部件之间的组装、位置关系定位;且便于整个节能机构与接触器的组装;进一步的,仅需在节能模座上加工出常开型静片、常开型动片、导套、灭弧磁铁等部件的安装点位等,节能
模座作为一个单独的零部件进行加工,易加工。
[0016]上述的一种新能源直流接触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节能模座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灭弧磁铁端部插接于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壁设有朝向第一灭弧磁铁凸出的凸筋。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安装孔用于灭弧磁铁在节能模座上的插接定位;进一步在第一安装孔内部设置凸出的凸筋,在灭弧磁铁插接于第一安装孔内后,在凸筋的作用下,灭弧磁铁不会窜动,可稳定的插接于第一安装孔内。
[0018]上述的一种新能源直流接触器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节能模座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直流接触器,包括轭铁、线圈、电磁组件、底板、静触片组件、动触片组件,所述电磁组件包括推杆及沿推杆轴向依次套设于推杆上的衔铁、复位弹簧、铁芯,所述推杆一端延伸至穿过轭铁、另一端延伸至与动触片组件联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位于穿过轭铁的端部联动有节能机构,所述节能机构包括常开型静片、常开型动片,所述常开型静片一端设有第一静触点、另一端连接有第一节能引线脚,所述常开型动片一端设有与第一静触点接触的第一动触点、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节能引线脚,所述推杆联动有导套,所述导套端部延伸至常开型动片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螺钉孔,所述螺钉孔内设有引线螺钉,所述底板上还设有排线槽,所述排线槽一端延伸至螺钉孔、另一端延伸至线圈,所述排线槽内设有漆包线,所述漆包线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快插端子、第二快插端子,所述第一快插端子位于远离漆包线的端部与引线螺钉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快插端子位于远离漆包线的端部朝向线圈一侧延伸直至与线圈可导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快插端子包括可与引线螺钉连接的环形套接体,所述环形套接体一侧设有漆包线卡接的第一U型快插体,所述第二快插端子包括插接体、与漆包线卡接的第二U型快插体,所述插接体两侧设有倒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机构还包括分布于第一静触点或第一动触点一侧的第一灭弧磁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机构还包括节能模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西奎向延琴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汇拓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