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接触器用线圈导电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481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直流接触器用线圈导电连接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螺钉孔,所述螺钉孔内设有引线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还设有排线槽,所述排线槽一端延伸至螺钉孔、另一端延伸至线圈,所述排线槽内设有漆包线,所述漆包线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快插端子、第二快插端子,所述第一快插端子位于远离漆包线的端部与引线螺钉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快插端子位于远离漆包线的端部朝向线圈一侧延伸直至与线圈可导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提供直流接触器用线圈导电连接组件,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加工一致性(稳定性)、提高线圈端与安装板的耐压;实现了自动绕线和自动沾锡工艺。自动沾锡工艺。自动沾锡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接触器用线圈导电连接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接触器
,具体涉及直流接触器用线圈导电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直流接触器使用广泛。可用于电信通讯设备、工程机械、电瓶车、电动叉车、汽车、火车、船舶、不间断电源等电控系统。现有技术中的直流接触器广泛应用于不间断电源等电控系统领域,但由于产品线圈用胶带绝缘后直接装入轭铁中,产品在长期工作中存在线圈与轭铁耐压击穿故障,售后市场产品此类故障反馈比例较多,为了减少、杜绝此类故障,提升产品性能,扩大市场占有率,开发新型的常闭直流接触器。
[0003]公开号为“CN208208660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常闭直流接触器,包括轭铁、线圈、电磁组件、座板、安装板、静触片组件和动触片组件,还包括塑料外罩,所述线圈设于塑料外罩内,线圈通过塑料外罩与轭铁绝缘分离。该技术主要通过塑料外罩将线圈与轭铁绝缘分离,保护线圈,提高产品线圈的耐压等级,避免出现线圈与轭铁耐压击穿故障。
[0004]该直流接触器中线圈的电连接方式采用传统的结构,即需设置螺丝,再将相应的线圈接入相应接口里面,而后在将螺丝拧紧,产品生产效率非常低下,且在拧紧螺丝的过程中需要一只手持续握稳线圈,防止螺丝在转动过程中线圈端部移位甚至脱落,导致接触不良等情况发生,因此需要针对现有的接触器中线圈的导电连接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直流接触器用线圈导电连接组件。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直流接触器用线圈导电连接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螺钉孔,所述螺钉孔内设有引线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还设有排线槽,所述排线槽一端延伸至螺钉孔、另一端延伸至线圈,所述排线槽内设有漆包线,所述漆包线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快插端子、第二快插端子,所述第一快插端子位于远离漆包线的端部与引线螺钉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快插端子位于远离漆包线的端部朝向线圈一侧延伸直至与线圈可导电连接。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通用化,同类型产品50A~800A通用,减小零部件投入及模具费投入,减小开发费用投入,减小库存管理费用。使用快插端子优点: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加工一致性(稳定性)、提高线圈端与安装板的耐压;实现了自动绕线和自动沾锡工艺。
[0008]上述的直流接触器用线圈导电连接组件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快插端子包括与引线螺钉连接的环形套接体,所述环形套接体一侧设有漆包线卡接的第一U型快插体。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U型快插体便于与漆包线连接,直接将漆包线端部卡接于第一U型快插体上即可,无需拧动等方式,具有组装快速、便捷的优势;环形套接体便于与引线螺钉连接,且操作简便,拧紧引线螺钉过程中无需手扶第一快插端子,由于第一U型快插
体分布于引线槽内,因此可直接转动引线螺钉即可,不会影响第一快插端子的安装方向。
[0010]上述的直流接触器用线圈导电连接组件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快插端子包括插接体、与漆包线卡接的第二U型快插体。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U型快插体便于与漆包线连接,直接将漆包线端部卡接于第二U型快插体上即可,无需拧动等方式,具有组装快速、便捷的优势;插接体插接于线圈骨架上而后与线圈电连接即可,进一步实现快速、便捷组装。
[0012]上述的直流接触器用线圈导电连接组件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线圈骨架,所述线圈骨架端部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有沿线圈骨架轴向分布的插接孔,所述插接体与插接孔配合。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线圈骨架上设置连接块,便于对第二快插端子的定位,且实现第二快插端子与线圈骨架的连接。
[0014]上述的直流接触器用线圈导电连接组件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块侧壁上还设有与插接孔导通连接的开口。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开口,便于第二快插端子安装入插接孔内,安装时可直接将第二快插端子沿开口进入插接孔;进一步的,开口有助于第二快插端子散热。
[0016]上述的直流接触器用线圈导电连接组件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体两侧设有倒刺。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倒刺,增强第二快插端子与线圈的连接强度。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底板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线圈骨架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快插端子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快插端子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去除底座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标号注释:底板1、排线槽11、螺钉孔2、引线螺钉3、漆包线4、第一快插端子5、环形套接体51、第一U型快插体52、第二快插端子6、插接体61、第二U型快插体62、倒刺63、线圈骨架7、连接块71、插接孔72、开口73。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如图1至6所示的直流接触器用线圈导电连接组件,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有螺钉孔2,所述螺钉孔2内设有引线螺钉3,所述底板1上还设有排线槽11,所述排线槽11一端延伸至螺钉孔2、另一端延伸至线圈,所述排线槽11内设有漆包线4,所述漆包线4两端分别
连接有第一快插端子5、第二快插端子6,所述第一快插端子5位于远离漆包线4的端部与引线螺钉3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快插端子6位于远离漆包线4的端部朝向线圈一侧延伸直至与线圈可导电连接。可以实现通用化,同类型产品50A~800A通用,减小零部件投入及模具费投入,减小开发费用投入,减小库存管理费用。使用快插端子优点: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加工一致性(稳定性)、提高线圈端与安装板的耐压;实现了自动绕线和自动沾锡工艺。
[0028]所述第一快插端子5包括与引线螺钉3连接的环形套接体51,所述环形套接体51一侧设有漆包线4卡接的第一U型快插体52。第一U型快插体52便于与漆包线4连接,直接将漆包线4端部卡接于第一U型快插体52上即可,无需拧动等方式,具有组装快速、便捷的优势;环形套接体51便于与引线螺钉3连接,且操作简便,拧紧引线螺钉3过程中无需手扶第一快插端子5,由于第一U型快插体52分布于引线槽内,因此可直接转动引线螺钉3即可,不会影响第一快插端子5的安装方向。
[0029]所述第二快插端子6包括插接体61、与漆包线4卡接的第二U型快插体62。第二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直流接触器用线圈导电连接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螺钉孔,所述螺钉孔内设有引线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还设有排线槽,所述排线槽一端延伸至螺钉孔、另一端延伸至线圈,所述排线槽内设有漆包线,所述漆包线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快插端子、第二快插端子,所述第一快插端子位于远离漆包线的端部与引线螺钉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快插端子位于远离漆包线的端部朝向线圈一侧延伸直至与线圈可导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接触器用线圈导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快插端子包括与引线螺钉连接的环形套接体,所述环形套接体一侧设有漆包线卡接的第一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西奎向延琴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汇拓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