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7590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架,车架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分别沿纵向延伸,且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在横向上间隔设置;第一冷却模块,第一冷却模块设置于第一纵梁背离第二纵梁的一侧上,且第一冷却模块安装在第一纵梁上,第一冷却模块包括第一风扇,第一风扇为轴流风扇,第一风扇倾斜设置,并与第一纵梁之间形成夹角α,α满足关系式: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增程式汽车的逐渐应用,针对增程式汽车的冷却模块的设计也逐渐受到重视。增程式汽车一般设置有两个冷却模块,一个冷却模块用于发动机冷却回路,另一个冷却模块用于电机和空调冷却回路。
[0003]现有技术中,两个冷却模块在车辆内部的布置不够合理,并且两个冷却模块内各部件的布置不够合理,车辆的冷却散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冷却模块的布置更加合理,散热效率更高。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分别沿纵向延伸,且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在横向上间隔设置;第一冷却模块,所述第一冷却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背离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上,且所述第一冷却模块安装在所述第一纵梁上,所述第一冷却模块包括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为轴流风扇,所述第一风扇倾斜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纵梁之间形成夹角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0),所述车架(10)包括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所述第一纵梁(11)和所述第二纵梁(12)分别沿纵向延伸,且所述第一纵梁(11)和所述第二纵梁(12)在横向上间隔设置;第一冷却模块(30),所述第一冷却模块(30)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11)背离所述第二纵梁(12)的一侧上,且所述第一冷却模块(30)安装在所述第一纵梁(11)上,所述第一冷却模块(30)包括第一风扇(33),所述第一风扇(33)为轴流风扇,所述第一风扇(33)倾斜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纵梁(11)之间形成夹角α,α满足关系式:10
°
≤α≤90
°
。第二冷却模块(20),所述第二冷却模块(20)设置于所述第一纵梁(11)和第二纵梁(12)之间,且所述第二冷却模块(20)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纵梁(11)和所述第二纵梁(12)上,所述第二冷却模块(20)和第一冷却模块(30)在纵向上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100),其特征在于,α满足关系式:25
°
≤α≤9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33)相对所述第一纵梁(11)朝向背离纵向的方向倾斜延伸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模块(20)包括中冷器(21)、高温散热器(22)和第二风扇(23),所述第二风扇(23)为轴流风扇,所述中冷器(21)、所述高温散热器(22)和所述第二风扇(23)在纵向上依次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散热器(22)夹持固定于所述中冷器(21)和所述第二风扇(23)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21)具有在横向上间隔设置的进气口(211)和出气口(212);在纵向方向的投影上,所述第二风扇(23)处于所述进气口(211)和所述出气口(212)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鹏松李紫帝杨秋雷忠琦赵光胤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