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临时非对称斜拉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7233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临时非对称斜拉桥,包括配重组件(1)、第一桥台(21)、第二桥台(22)、桥塔(3)、悬臂组件(4)、连接件(5)、斜拉吊索(6);第一桥台和第二桥台施工在河道两侧,配重组件装在第一桥台上,桥塔装在配重组件上,桥塔垂直设在第一桥台靠近河道的一端;悬臂组件的一端通过连接件与配重组件连接,悬臂组件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二桥台上,使悬臂组件跨越河道;若干根斜拉吊索的一端分别拉结在桥塔上,若干根斜拉吊索的另一端分别拉结在配重组件和悬臂组件,若干根斜拉吊索在桥塔的两侧不对称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斜拉和配重作为斜拉桥的主要承重结构,结构受力合理,同时通过单元结构形式提高装配化程度。单元结构形式提高装配化程度。单元结构形式提高装配化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临时非对称斜拉桥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临时便桥,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临时非对称斜拉桥。

技术介绍

[0002]在高速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常常遇到需要跨沟、跨河的情况,在跨沟、跨河施工时,主要通过架设临时便桥的方式搭建运输通道,用于物料的跨沟、跨河运输。目前,国内的装配式钢桥主要有两大类,“321”装配式公路钢桥和“200”型钢桥,“200”型钢桥包括HD200型、HD203型装配式公路钢桥等。
[0003]现有技术的装配式钢桥主要由上部结构(钢主梁、桥面系)、下部结构(桥墩、盖梁)、基础等部分构成,配以专用的装配式钢桥架设工具。全桥设有许多连接系构件,如拉杆、斜撑、支撑架、联板、U型螺栓、马蹄卡等,使桥梁形成稳定的空间结构。现有技术的装配式钢桥存在以下缺点:
[0004]1、现有技术的装配式钢桥的结构及施工方法中,除贝雷片在后场拼装完成为若干组,现场通过吊装、拼接形成整体外,钢桥其余构件如钢管桩、主横梁、桥梁上部结构均采用构件现场组装、现场焊接等施工工艺,不仅装配化程度较低,而且诸如构件焊接部位、横向连接、主横梁与纵梁等连接处的卡具、限位装置等较为依赖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往往难以保证质量,对成桥后的通行能力影响较大。
[0005]2、随着基础设施行业的蓬勃发展,临时钢桥的跨度适应性逐渐增大,结构更加复杂,随之而来的是单位用钢量的增加,施工工艺要求增高,施工难度加大,这不仅降低了临时钢桥的装配化程度,而且在材料使用上的经济性也难以保证。
[0006]3、柱+梁式钢便桥往往需要在现有河床建造深基础(例如钢管桩)。对于河流的流速过快的情况下,施工类似临时钢管桩等结构变得尤为困难,而且安全性较低,容易延误现场施工进度。此外,柱+梁式临时桥的材料和施工机械准备困难,使得钢桥施工工期进一步滞后。
[0007]4、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技术的装配式钢桥存在桥面系易损坏、部分细节疲劳强度较低、桥面净宽不足、承载力较低、架设困难、桥面过窄、跨越能力较小、刚度不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临时非对称斜拉桥,通过斜拉和配重作为斜拉桥的主要承重结构,结构受力合理,同时通过单元结构形式提高装配化程度。
[0009]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10]一种装配式临时非对称斜拉桥,包括配重组件、第一桥台、第二桥台、桥塔、悬臂组件、连接件、斜拉吊索;第一桥台和第二桥台分别施工在河道两侧,且第一桥台的长度大于第二桥台的长度;配重组件安装在第一桥台上,桥塔安装在配重组件上,且桥塔垂直设置在第一桥台靠近河道的一端上;悬臂组件的一端通过连接件与配重组件连接,悬臂组件的另
一端安装在第二桥台上,使悬臂组件跨越河道;若干根斜拉吊索的一端分别拉结在桥塔上,若干根斜拉吊索的另一端分别拉结在配重组件和悬臂组件,若干根斜拉吊索在桥塔的两侧不对称分布。
[0011]所述的配重组件包括若干节依次连接的配重单元,每节配重单元均包括第一主梁和第一横梁;第一横梁垂直贯穿若干根第一主梁的腹板,若干根第一横梁沿第一主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主梁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悬臂组件的一端连接。
[0012]所述的若干根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有边梁,使一对边梁分别设置在配重单元的两侧,且边梁与第一主梁平行设置。
[0013]所述的边梁上间隔布置有多个卸扣,使其中多根斜拉吊索的另一端通过卸扣与边梁固定连接;桥塔竖向安装在两根边梁上,桥塔位于卸扣的旁侧。
[0014]所述的桥塔包括第二主梁和第二横梁;一对第二主梁分别竖直安装在两根边梁上,第二横梁连接在一对第二主梁之间,若干根第二横梁沿第二主梁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根斜拉吊索的一端分别间隔连接在一对第二主梁上。
[0015]所述的悬臂组件包括悬臂单元和连接板,相邻两节悬臂单元通过连接板连接。
[0016]每节所述的悬臂单元均包括第三主梁和第三横梁,第三横梁垂直贯穿若干根第三主梁的腹板;若干根第三主梁分别通过连接件与若干根第一主梁同轴连接;其中多根斜拉吊索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三横梁的两端。
[0017]所述的第三主梁的高度大于第一主梁的高度,连接件为变截面结构,使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主梁匹配对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三主梁匹配对接;连接件的上翼缘板呈斜面结构连接在第三主梁的上翼缘板与第一主梁的上翼缘板之间,连接件的下翼缘板与第三主梁的下翼缘板和第一主梁的下翼缘板齐平。
[0018]所述的连接件包括变截面梁、搭接梁和搭接板;搭接梁的两端分别搭接在变截面梁的腹板一端和第一主梁的腹板一端上,搭接梁的两端分别搭接在变截面梁的腹板和第三主梁的腹板上,使第一主梁通过变截面梁与第三主梁同轴连接;搭接板的两端分别搭接在变截面梁的上翼缘板和第三主梁的上翼缘板上。
[0019]所述的搭接板中部弯折呈钝角结构,使搭接板的一侧端能贴合在第三主梁的上翼缘板上,搭接板的另一端能贴合在变截面梁的上翼缘板上。
[002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由于设有配重组件和吊索,将配重结构和斜拉结构作为斜拉桥的主要承重结构,通过吊索提供的垂直拉力可以减少悬臂组件由于荷载移动而产生的变形,并通过吊索提供的水平拉力拉紧悬臂组件与配重组件,避免了传统的柱+梁的承重结构形式,无需插打钢管桩等深基础支撑,结构受力更合理,承载能力强,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0022]2、本技术由于设有悬臂结构,采用复合型轻量化的材料制作第三主梁,大大降低了斜拉桥的用钢量,运输和装配更轻便快捷,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实现了斜拉便桥的轻量化。
[0023]3、本技术由于采用单元结构形式装配构成配重组件和悬臂组件,各单元之间可通过螺栓现场拼接,大大提高了钢构件装配化程度,采用较为轻便的施工设备,在缩短施工工期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装配式临时非对称斜拉桥的立体图;
[0025]图2是本技术装配式临时非对称斜拉桥的主视图;
[0026]图3是本技术装配式临时非对称斜拉桥的俯视图;
[0027]图4是本技术装配式临时非对称斜拉桥的侧视图;
[0028]图5是本技术装配式临时非对称斜拉桥中配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技术装配式临时非对称斜拉桥中桥塔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本技术装配式临时非对称斜拉桥中悬臂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是本技术装配式临时非对称斜拉桥中连接件在配重组件与悬臂组件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0032]图9是本技术装配式临时非对称斜拉桥中变截面梁与第一主梁的连接主视图;
[0033]图10是本技术装配式临时非对称斜拉桥中变截面梁与第一主梁的连接侧剖图;
[0034]图11是本技术装配式临时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临时非对称斜拉桥,其特征是:包括配重组件(1)、第一桥台(21)、第二桥台(22)、桥塔(3)、悬臂组件(4)、连接件(5)、斜拉吊索(6);第一桥台(21)和第二桥台(22)分别施工在河道两侧,且第一桥台(21)的长度大于第二桥台(22)的长度;配重组件(1)安装在第一桥台(21)上,桥塔(3)安装在配重组件(1)上,且桥塔(3)垂直设置在第一桥台(21)靠近河道的一端上;悬臂组件(4)的一端通过连接件(5)与配重组件(1)连接,悬臂组件(4)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二桥台(22)上,使悬臂组件(4)跨越河道;若干根斜拉吊索(6)的一端分别拉结在桥塔(3)上,若干根斜拉吊索(6)的另一端分别拉结在配重组件(1)和悬臂组件(4),若干根斜拉吊索(6)在桥塔(3)的两侧不对称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临时非对称斜拉桥,其特征是:所述的配重组件(1)包括若干节依次连接的配重单元,每节配重单元均包括第一主梁(11)和第一横梁(12);第一横梁(12)垂直贯穿若干根第一主梁(11)的腹板,若干根第一横梁(12)沿第一主梁(1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连接件(5)的一端与第一主梁(11)连接,连接件(5)的另一端与悬臂组件(4)的一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临时非对称斜拉桥,其特征是:所述的若干根第一横梁(12)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有边梁(13),使一对边梁(13)分别设置在配重单元的两侧,且边梁(13)与第一主梁(11)平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临时非对称斜拉桥,其特征是:所述的边梁(13)上间隔布置有多个卸扣,使其中多根斜拉吊索(6)的另一端通过卸扣与边梁(13)固定连接;桥塔(3)竖向安装在两根边梁(13)上,桥塔(3)位于卸扣的旁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临时非对称斜拉桥,其特征是:所述的桥塔(3)包括第二主梁(31)和第二横梁(32);一对第二主梁(31)分别竖直安装在两根边梁(13)上,第二横梁(32)连接在一对第二主梁(31)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京跃张久明刘进选张光辉王辉宋合财郜卫东朱建平陈若檸龙果王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