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超声振动辅助的冷态便携式一体化混胶涂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7043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4
一种带超声振动辅助的冷态便携式一体化混胶涂胶装置,包括搅拌电机舱、搅拌器、搅拌舱、超声换能器以及散热装置;还包括电池舱和蓄电池;在超声换能器的超声变幅杆的底端连接有振动头;在超声换能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胶液导管;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搅拌电机舱的上方位置处;在搅拌电机舱的周面内部设置有第一风道,在搅拌舱的周面内部设置有第二风道;在超声换能器的周面内部设置有第三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第二风道与第三风道形成上下贯通状的通风道。通过振动头的高频振动,改善高粘度胶液在狭窄沟槽内的铺展率,提高涂层的结合强度,延长封严涂层在高速磨耗条件下的使用寿命。延长封严涂层在高速磨耗条件下的使用寿命。延长封严涂层在高速磨耗条件下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超声振动辅助的冷态便携式一体化混胶涂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制造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带超声振动辅助的冷态便携式一体化混胶涂胶装置,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航空发动机圆环件内表面封严用胶液的混合和高铺展率涂覆。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多变,军事竞争也愈演愈烈,航空装备技术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航空发动机作为国之重器,每一次技术突破都能带来空军战斗力指数级的提升。目前航空发动机正朝着高推重比、低耗油率和长寿命的方向发展,其中耗油率与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的漏气损失具有强相关性,数据显示,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间隙与叶片长度比每增加1%,发动机整体效率下降1.5%,油耗上升3%,压气机径向间隙每增加0.076mm,航空发动机的单位油耗将增加1%。
[0003]可磨耗封严涂层是减少航空发动机压气机漏气损失的重要技术途径,航空发动机用可磨耗封严涂层在实际工作中与叶片、篦齿等零件刮磨,通过牺牲自身达到气路封严,保护叶片目的。目前可磨耗封严涂层的制备工艺主要分为热喷涂和冷涂覆,其中热喷涂技术主要用于制备无机物复合涂层,冷涂覆技术主要用于制备高分子有机物复合涂层。
[0004]在针对高分子高粘度有机物胶液时,无法使用传统的空气冷喷涂方式制备涂层,且混胶和涂胶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进行大批量生产时,占用的劳动力较高,同时高粘度胶液在涂覆时,由于表干时间较短,自然涂覆状态下,胶液往往难以在狭窄的零件沟槽中完全铺展,烘干后在涂层内部会形成气孔和镂空等缺陷,使得涂层的结合强度下降,最终造成封严涂层的服役寿命无法满足设计指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带超声振动辅助的冷态便携式一体化混胶涂胶装置,目的是实现机匣、整流器内环、挡环等航空发动机环件内表面封严涂层用胶液的混合和高铺展率涂覆,通过涂覆装置前端的振动头的高频振动,改善高粘度胶液在狭窄沟槽内的铺展率,提高涂层的结合强度,延长封严涂层在高速磨耗条件下的使用寿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带超声振动辅助的冷态便携式一体化混胶涂胶装置,包括搅拌电机舱、搅拌器、搅拌舱、超声换能器以及散热装置;在所述超声换能器连接在搅拌舱的下端,所述搅拌电机舱连接在搅拌舱的上端;在搅拌电机舱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电机,且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从搅拌电机舱的底端伸出;所述搅拌器设置在搅拌舱的内腔中,且搅拌器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超声换能器的超声变幅杆的底端连接有振动头;在超声换能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胶液导管,且胶液导管的下端从超声换能器的下端面伸出,胶液导管的进口端与搅拌舱底端的胶液通孔相连;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搅拌电机舱的上方位置处;在搅拌电机舱的周面内部设置有第一风道,在搅拌舱的周面内部设置有第二风道;在超声换能器的周面内部设置有第三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第二风道与第三风道形成上下
贯通状的通风道。
[0007]优选的,还包括电池舱和蓄电池;电池舱安装在搅拌电机舱的顶端;电池舱内部通过隔板分隔成顶部舱室和底部腔室,蓄电池在顶部腔室内;所述散热装置位于底部腔室中;所述散热装置包括风扇电机、以及设置在风扇电机输出轴上的散热风扇;风扇电机通过风扇电机底座安装在电池舱中部的隔板上;在电池舱的顶部舱室的外周处设置有进风通道,该进风通道连通至电池舱的底部舱室;所述蓄电池分别与风扇电机、搅拌电机、超声换能器导电连接;所述电池舱扣接在搅拌电机舱的顶端,并通过第二螺栓固定。
[0008]优选的,在所述电池舱的扣接有通风口后盖,在通风口后盖上分布有多个通风孔;所述电池舱与通风口后盖之间通过第一螺栓固定。
[0009]优选的,在通风口后盖内部设置有整流锥,该整流锥的边缘延伸至电池舱的进风通道位置处。
[0010]优选的,在所述搅拌电机舱和搅拌舱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搅拌电机舱扣接在搅拌舱的口部并通过第三螺栓固定。
[0011]优选的,所述搅拌器为椭球形笼式结构,所述搅拌舱的搅拌槽的形状为半椭球形。
[0012]优选的,所述振动头前端的球形体外表包覆有橡胶层。
[0013]优选的,在超声换能器的超声变幅杆的端面上设置有螺纹孔,在振动头上设置外螺纹并连接在与超声变幅杆的螺纹孔中。
[0014]优选的,所述搅拌舱扣接在超声换能器的顶端,并通过第四螺栓固定。
[0015]优选的,在所述超声换能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与第三风道相连通。
[00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带超声振动辅助的冷态便携式一体化混胶涂胶装置,集散热、胶料搅拌、超声振动功能于一体,采用超声换能器作为激励源,振动频率高,通过振动头的高频振动,改善高粘度胶液在狭窄沟槽内的铺展率,可以实现高粘度胶液的快速铺展,提高涂层的结合强度,延长封严涂层在高速磨耗条件下的使用寿命。
[0018](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混胶涂胶装置,适用于机匣、整流器内环、挡环等航空发动机环件内表面封严涂层用胶液的混合和高铺展率涂覆。
[0019](3)本专利技术中电池舱、搅拌电机舱、搅拌舱和换能器为同轴心设计,各舱室模块的轴向风道形成贯通式的通风道结构,散热风扇吸入的空气为蓄电池散热的同时,也为超声换能器内的晶片进行散热。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通风口后盖的主视图;
[0023]图3为图2中A

A处的剖视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通风口后盖的俯视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电池舱的俯视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电池舱的主剖视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搅拌电机舱及其内部的搅拌电机的主视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搅拌电机舱及其内部的搅拌电机的俯视图;
[0029]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搅拌舱的俯视图;
[0031]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搅拌舱的主视图;
[0032]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中超声换能器的俯视图;
[0033]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中超声换能器的主视图;
[0034]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中振动头的主视图;
[0035]图15为本专利技术中振动头左视图;
[0036]附图标号说明:101、通风口后盖;1011、螺栓孔A;1012、通风孔;102、第一螺栓;103、整流锥;104、蓄电池;105、电池舱;1051、螺栓孔B;1052、螺栓孔C;1053、线孔;1054、进风通道;106、第二螺栓;107、风扇电机底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超声振动辅助的冷态便携式一体化混胶涂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电机舱(111)、搅拌器(113)、搅拌舱(115)、超声换能器(118)以及散热装置;在所述超声换能器(118)连接在搅拌舱(115)的下端,所述搅拌电机舱(111)连接在搅拌舱(115)的上端;在搅拌电机舱(111)的内部设置有搅拌电机,且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从搅拌电机舱(111)的底端伸出;所述搅拌器(113)设置在搅拌舱(115)的内腔中,且搅拌器(113)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超声换能器(118)的超声变幅杆(1186)的底端连接有振动头(119);在超声换能器(118)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胶液导管(1185),且胶液导管(1185)的下端从超声换能器(118)的下端面伸出,胶液导管(1185)的进口端与搅拌舱(115)底端的胶液通孔(1154)相连;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搅拌电机舱(111)的上方位置处;在搅拌电机舱(111)的周面内部设置有第一风道(1115),在搅拌舱(115)的周面内部设置有第二风道(1155);在超声换能器(118)的周面内部设置有第三风道(1187);所述第一风道(1115)、第二风道(1155)与第三风道(1187)形成上下贯通状的通风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超声振动辅助的冷态便携式一体化混胶涂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舱(105)和蓄电池(104);电池舱(105)安装在搅拌电机舱(111)的顶端;电池舱(105)内部通过隔板分隔成顶部舱室和底部腔室,蓄电池(104)在顶部腔室内;所述散热装置位于底部腔室中;所述散热装置包括风扇电机(109)、以及设置在风扇电机(109)输出轴上的散热风扇(110);风扇电机(109)通过风扇电机底座(107)安装在电池舱(105)中部的隔板上;在电池舱(105)的顶部舱室的外周处设置有进风通道(1054),该进风通道(1054)连通至电池舱(105)的底部舱室;所述蓄电池(104)分别与风扇电机(109)、搅拌电机、超声换能器(118)导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栋罗文飞林筠张安琴高军尹翔董长青王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