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6088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样检测装置,包括外筒、内筒以及筒盖,外筒包括反应液容纳腔和主体容纳腔,反应液容纳腔和主体容纳腔连通,主体容纳腔的一端敞开,主体容纳腔的侧壁包括透明结构;内筒包括挤压部和试纸安装部;外筒容置内筒,所述试纸安装部位于主体容纳腔内,挤压部探入反应液容纳腔内,且挤压部与反应液容纳腔的内壁配合形成有间隙;筒盖与外筒可拆卸式连接,且筒盖封闭或打开主体容纳腔的敞开侧。采样时,将采样拭子在外筒内洗脱,将内筒放入外筒中,内筒的挤压部将反应液容纳腔内的液体挤出,液体将多个检测试纸的层析部浸没,之后再进行结果判断,完成多联检测,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批量检测效率高。批量检测效率高。批量检测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样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检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采样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免疫层析法的原理是将特异的抗体先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的某一区带,当该干燥的硝酸纤维素的一端浸入样品后,由于毛细管作用,样品将沿着该膜向前移动,当移动至固定有抗体的区域时,样品中相应的抗原即与该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若用免疫胶体金或免疫酶染色可使该区域显示一定的颜色,从而实现特异性的免疫诊断。
[0003]现有公开号为CN208705337U的中国专利申请文献,其公开了一种采样检测装置包括:上卡,行卡上设置有通气孔、可视窗以及加样孔,加样孔设置为多个;下卡,下卡和上卡相对设置,下卡和上卡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和通气孔连通;检测试纸,检测试纸位于容纳空间的内部,检测试纸设置为多个,多个检测试纸之间间隔设置,检测试纸和可视窗相对设置,每个检测试纸和至少一个加样孔相对设置。
[0004]现有技术中的采样检测装置进行检测时,需要工作人员对至少一个加样孔进行加样,操作复杂,批量检测效率差,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样检测装置。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采样检测装置,包括外筒、内筒以及筒盖,所述外筒包括自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反应液容纳腔和主体容纳腔,所述反应液容纳腔和主体容纳腔连通,所述主体容纳腔远离反应液容纳腔的一端敞开,且所述主体容纳腔的侧壁包括透明结构;所述内筒包括依次连接的挤压部和试纸安装部,所述试纸安装部的周测设置有多个试纸安装位;所述外筒容置内筒,所述试纸安装部位于主体容纳腔内,所述挤压部探入反应液容纳腔内,且所述挤压部与反应液容纳腔的内壁配合形成有允许反应液通过的间隙;所述筒盖与外筒可拆卸式连接,且所述筒盖封闭或打开主体容纳腔的敞开侧。
[0007]优选地,所述挤压部的外壁上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自挤压部远离试纸安装部的一端向靠近试纸安装部的方向延伸。
[0008]优选地,所述试纸安装位在试纸安装部的外壁上呈凹陷设置,且所述试纸安装位的开口边缘位置设置有限位挡边。
[0009]优选地,所述筒盖内部设置有压片,当所述筒盖在外筒上安装到位后,所述压片与内筒抵接。
[0010]优选地,所述内筒包括中空结构,且所述内筒包括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0011]优选地,所述试纸安装部包括安装主体和连接座,所述安装主体和连接座二者插接连接,所述连接座远离安装主体的一端与挤压部紧固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挤压部的外壁上开设有导流槽,所述连接座靠近挤压部的一端开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连通导流槽和内筒的内部空间;所述试纸安装位位于连接座的一侧
开设有第一导通孔,所述第一导通孔连通试纸安装位和内筒的内部空间。
[0013]优选地,所述试纸安装部包括多个安装侧板,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安装侧板均卡接连接。
[0014]优选地,任一所述安装侧板的底部均设置有夹持块,所述试纸安装部底部的多个夹持块配合夹持挤压部。
[0015]优选地,所述试纸安装位靠近挤压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导通孔,所述第二导通孔连通试纸安装位和内筒的内部空间。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多个检测试纸分别安装在内筒外壁上的多个检测试纸安装位上,将反应液放置在外筒内,采样后,将样本加入反应液容纳腔,在反应液容纳腔内充分混匀,然后将内筒放入外筒中,内筒的挤压部将反应液容纳腔内的液体挤入主体容纳腔内,且液体将多个检测试纸的层析部浸没,等待一定时间再进行结果判断,完成多联检测,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批量检测效率高。
[0018]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挤压部设置导流槽,便于挤压部伸入反应液容纳腔时,液体自反应液容纳腔流入主体容纳腔内,通过挤压部与反应液容纳腔相互配合,高效的利用反应液,减少无效液体,提高样本利用率。
[0019]3、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内筒设置位为中空结构,并使内筒的上端敞开,在进行多联检测时,工作人员可以将采样器具(如采样拭子等)放入内筒中,整个检测过程在密闭环境内完成,能够有效防止反应液容纳腔内样本及采样器具残留样本造成污染环境,增强环境安全,降低操作人员感染风险,且进入内筒的液体浸没采样器具的采样端,能够防止对采样器具洗脱不完全导致的检测误差,有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2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采样检测装置整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采样检测装置整体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采样检测装置整体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内筒结构的俯视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采样检测装置整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采样检测装置爆炸结构的轴测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内筒结构的俯视图。
[0028]图中所示:
[0029]外筒1
ꢀꢀꢀꢀꢀꢀꢀꢀꢀꢀꢀꢀꢀꢀꢀꢀꢀꢀꢀꢀꢀꢀꢀꢀꢀꢀ
压片6
[0030]反应液容纳腔11
ꢀꢀꢀꢀꢀꢀꢀꢀꢀꢀꢀꢀꢀꢀꢀꢀꢀ
安装主体71
[0031]主体容纳腔12
ꢀꢀꢀꢀꢀꢀꢀꢀꢀꢀꢀꢀꢀꢀꢀꢀꢀꢀꢀ
连接座72
[0032]内筒2
ꢀꢀꢀꢀꢀꢀꢀꢀꢀꢀꢀꢀꢀꢀꢀꢀꢀꢀꢀꢀꢀꢀꢀꢀꢀꢀ
溢流口75
[0033]挤压部21
ꢀꢀꢀꢀꢀꢀꢀꢀꢀꢀꢀꢀꢀꢀꢀꢀꢀꢀꢀꢀꢀꢀꢀ
第一导通孔76
[0034]导流槽22
ꢀꢀꢀꢀꢀꢀꢀꢀꢀꢀꢀꢀꢀꢀꢀꢀꢀꢀꢀꢀꢀꢀꢀ
安装侧板81
[0035]试纸安装部23
ꢀꢀꢀꢀꢀꢀꢀꢀꢀꢀꢀꢀꢀꢀꢀꢀꢀꢀꢀ
卡接块82
[0036]筒盖3
ꢀꢀꢀꢀꢀꢀꢀꢀꢀꢀꢀꢀꢀꢀꢀꢀꢀꢀꢀꢀꢀꢀꢀꢀꢀꢀ
卡接槽83
[0037]试纸安装位4
ꢀꢀꢀꢀꢀꢀꢀꢀꢀꢀꢀꢀꢀꢀꢀꢀꢀꢀꢀꢀ
夹持块84
[0038]限位挡边5
ꢀꢀꢀꢀꢀꢀꢀꢀꢀꢀꢀꢀꢀꢀꢀꢀꢀꢀꢀꢀꢀꢀ
第二导通孔85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40]实施例一
[0041]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采样检测装置,包括外筒1、内筒2以及筒盖3。外筒1能够容纳反应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内筒(2)以及筒盖(3),所述外筒(1)包括依次设置的反应液容纳腔(11)和主体容纳腔(12),所述反应液容纳腔(11)和主体容纳腔(12)连通,所述主体容纳腔(12)远离反应液容纳腔(11)的一端敞开,且所述主体容纳腔(12)的侧壁包括透明结构;所述内筒(2)包括依次连接的挤压部(21)和试纸安装部(23),所述试纸安装部(23)的周测设置有多个试纸安装位(4);所述外筒(1)容置内筒(2),所述试纸安装部(23)位于主体容纳腔(12)内,所述挤压部(21)探入反应液容纳腔(11)内,且所述挤压部(21)与反应液容纳腔(11)的内壁配合形成有允许反应液通过的间隙;所述筒盖(3)与外筒(1)可拆卸式连接,且所述筒盖(3)封闭或打开主体容纳腔(12)的敞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21)的外壁上开设有导流槽(22),所述导流槽(22)自挤压部(21)远离试纸安装部(23)的一端向靠近试纸安装部(23)的方向延伸。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纸安装位(4)在试纸安装部(23)的外壁上呈凹陷设置,且所述试纸安装位(4)的开口边缘位置设置有限位挡边(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3)内部设置有压片(6),当所述筒盖(3)在外筒(1)上安装到位后,所述压片(6)与内筒(2)抵接。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标陈任远王馨金巍刘中华王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硕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