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复杂薄壁类卫星舱壳体对接装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592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复杂薄壁类卫星舱壳体对接装配装置,包括下平板、支撑部和上平板,所述下平板上加工有下陷槽,下陷槽容纳柱环向分离金属壳体的下端,实施柱环向分离金属壳体的定位;所述上平板为圆板结构,沿圆周方向固定有锥环向分离金属壳体,实施卫星舱壳体上部结构安装;所述支撑部固定于下平板上,上端支撑上平板,长度满足纵向分离装置和蜂窝罩的安装,纵向分离装置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锥环向分离金属壳体和柱环向分离金属壳体连接,相邻纵向分离装置上安装有蜂窝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型复杂薄壁类卫星舱壳体对接装配装置,适用于当前所有大型薄壁类复杂壳体的对接装配。体的对接装配。体的对接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复杂薄壁类卫星舱壳体对接装配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对接装配
,特别涉及一种大型复杂薄壁类卫星舱壳体对接装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大型复杂薄壁类卫星舱壳体(见图1)大多由多个零件组成,并非是一个独立的金属壳体,且成品体积较大。此类产品大多有很严格的装配要求,尤其对成品上下端面的平面度、平行度、相对于整体轴线的垂直度等要求较高。
[0003]此类壳体装配时,一般在零件状态下预制定位孔,装配时通过定位孔将各零件连接以保证位置的正确性,连接正确后再配打其他孔,最后将各部分零件连接,组成产品,为典型的传统对接装配方案。
[0004]组成壳体的零件外形不规则结构较复杂,且壁厚较薄,甚至有非金属零件产品。为了减轻重量,往往非金属产品尺寸较大。由于产品零件外形不规则,且存在多处窗口、断口。非金属零件多为玻璃钢和纺纶纸由胶液粘结而成,此类产品的塑性较差脆性较强。综上,组成壳体的零件在零件状态下很难保证尺寸及形位公差的要求。且成品体积较大,高度较高装配时存在很大的装配误差,因此利用传统的加工方案很难保证组件的尺寸及形位公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锐意研究,提供了一种大型复杂薄壁类卫星舱壳体对接装配装置,使装配满足产品的尺寸及形位公差要求,从而完成本技术。
[0006]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大型复杂薄壁类卫星舱壳体对接装配装置,该卫星舱壳体包括柱环向分离金属壳体、至少两个纵向分离装置、至少两个蜂窝罩和锥环向分离金属壳体,所述对接装配装置包括下平板、支撑部和上平板,所述下平板上加工有下陷槽,下陷槽容纳柱环向分离金属壳体的下端,实施柱环向分离金属壳体的定位;所述上平板的外周固定有锥环向分离金属壳体,实施卫星舱壳体上部结构安装;所述支撑部固定于下平板上,上端支撑上平板,长度满足纵向分离装置和蜂窝罩的安装,纵向分离装置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锥环向分离金属壳体和柱环向分离金属壳体连接,相邻纵向分离装置上安装有蜂窝罩。
[0008]进一步地,所述柱环向分离金属壳体包括上壳体段和下插接段,下插接段为与下陷槽配合的收口结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段的下端向内翻折,形成端框,所述下平板上通过柱环固定螺栓安装有压板,压板的一侧压住端框,使柱环向分离金属壳体与下平板紧固安装。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为独立支腿或多根支腿。
[00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为3~4根支腿。
[001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与下平板上加工有对应的定位孔和螺纹孔,通过与定位孔
配合的第一支腿定位销定位,并利用第一支腿固定螺栓紧固;所述支撑部与上平板上加工有对应的定位孔和螺纹孔,通过与定位孔配合的第二支腿定位销定位,并利用第二支腿固定螺栓紧固。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上平板和锥环向分离金属壳体上加工有对应的定位孔和螺纹孔,通过与定位孔配合的锥环定位销定位,并利用锥环固定螺栓紧固。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下平板的上下端面的平面度不大于0.02,平行度不大于0.02;所述支撑部的上下端面形成的安装平面的平面度不大于0.02,平行度不大于0.02;所述上平板的下端面的平面度不大于0.02,平行度不大于0.02。
[001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型复杂薄壁类卫星舱壳体对接装配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型复杂薄壁类卫星舱壳体对接装配装置,采用工装装配,增加了产品强度,降低了因产品本身强度不够引起的变形;
[0017](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型复杂薄壁类卫星舱壳体对接装配装置,利用工装将各部分零件定位,减小了装配误差,提高了装配精度;
[0018](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型复杂薄壁类卫星舱壳体对接装配装置,适用于当前所有大型薄壁类复杂壳体的对接装配。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卫星舱壳体的截面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对接装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柱环向分离金属壳体的端框结构;
[0022]图4为卫星舱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0023]附图标号说明
[0024]1‑
下平板;2

压板;3

柱环固定螺栓;4

支撑部;51

第一支腿定位销;52

第二支腿定位销;61

第一支腿固定螺栓;62

第二支腿固定螺栓;7

上平板;8

锥环定位销;9

锥环固定螺栓;10

下陷槽;100

柱环向分离金属壳体;110

下插接段;120

端框;200

纵向分离装置;300

蜂窝罩;400

锥环向分离金属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通过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特点和优点将随着这些说明而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0026]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002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复杂薄壁类卫星舱壳体对接装配装置,如图2所示,卫星舱壳体包括柱环向分离金属壳体100、至少两个纵向分离装置200、至少两个蜂窝罩300和锥环向分离金属壳体400,该对接装配装置包括下平板1、支撑部4和上平板7,所述下平板1上加工有下陷槽10,下陷槽10容纳柱环向分离金属壳体100的下端,用于定位柱环向分离金属壳体100,实现卫星舱壳体下部结构安装;所述上平板7一般为圆板结构,沿圆周方向固定
有锥环向分离金属壳体400,实施卫星舱壳体上部结构安装;所述支撑部4固定于下平板1上,上端支撑上平板7,长度满足纵向分离装置200和蜂窝罩300的安装,纵向分离装置200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锥环向分离金属壳体400和柱环向分离金属壳体100连接,相邻纵向分离装置200上安装有蜂窝罩300。
[0028]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柱环向分离金属壳体100包括上壳体段和下插接段110,下插接段110为与下陷槽10配合的收口结构。
[0029]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上壳体段的下端向内翻折,形成端框120,所述下平板1上通过柱环固定螺栓3安装有压板2,压板2的一侧压住端框120,使柱环向分离金属壳体100与下平板1紧固安装。
[0030]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4为独立支腿或多根支腿,优选为多根支腿,更优选为3~4根支腿。
[0031]支撑部4与下平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复杂薄壁类卫星舱壳体对接装配装置,该卫星舱壳体包括柱环向分离金属壳体(100)、至少两个纵向分离装置(200)、至少两个蜂窝罩(300)和锥环向分离金属壳体(4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装配装置包括下平板(1)、支撑部(4)和上平板(7),所述下平板(1)上加工有下陷槽(10),下陷槽(10)容纳柱环向分离金属壳体(100)的下端,实施柱环向分离金属壳体(100)的定位;所述上平板(7)的外周固定有锥环向分离金属壳体(400),实施卫星舱壳体上部结构安装;所述支撑部(4)固定于下平板(1)上,上端支撑上平板(7),长度满足纵向分离装置(200)和蜂窝罩(300)的安装,纵向分离装置(200)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锥环向分离金属壳体(400)和柱环向分离金属壳体(100)连接,相邻纵向分离装置(200)上安装有蜂窝罩(3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复杂薄壁类卫星舱壳体对接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环向分离金属壳体(100)包括上壳体段和下插接段(110),下插接段(110)为与下陷槽(10)配合的收口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复杂薄壁类卫星舱壳体对接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段的下端向内翻折,形成端框(120),所述下平板(1)上通过柱环固定螺栓(3)安装有压板(2),压板(2)的一侧压住端框(120),使柱环向分离金属壳体(100)与下平板(1)紧固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灵刚邵磊时立群刘金磊丁宁吴建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卓越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