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旦白铜抗菌纤维、抗菌纱线及抗菌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573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细旦白铜抗菌纤维、抗菌纱线及抗菌面料,涉及纺纱技术,旨在解决抗菌纤维以及抗菌纱线和抗菌面料等附属产品在保持成本的情况下,难以维持抗菌效果的持久性,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经共混挤出呈一体结构的芯部以及翼部,若干翼部环形阵列分布于芯部外,所述翼部之间形成有若干沿芯部或翼部长度方向设置的沟壑。本发明专利技术芯部采用圆柱状结构,能使得抗菌纤维(单丝)芯部通过弧面进一步增大表面积,且翼部之间形成呈扇形的沟壑,提高抗菌纤维单丝的毛细效应,实现抗菌纤维(单丝)接触汗液等水分时,水分在毛细效应的作用下沿抗菌纤维进行疏导并与芯部以及翼部充分接触,能起到良好的抗菌抑菌效果。能起到良好的抗菌抑菌效果。能起到良好的抗菌抑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细旦白铜抗菌纤维、抗菌纱线及抗菌面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细旦白铜抗菌纤维、抗菌 纱线及抗菌面料。

技术介绍

[0002]抗菌纤维,是一种功能性纤维,可以阻断疾病传播,卫生保洁,对抗菌纺 织品有着重要作用,一般分为天然抗菌纤维和人工抗菌纤维。其中,加入金属 离子型抗菌剂的人工抗菌纤维中近年来发展迅速。它具有安全性高、不产生耐 药性等特点,特别是其优异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在纤维等领域已得到广泛 应用。无机抗菌剂最常用的金属离子主要是银、铜和锌。
[0003]而铜系抗菌纤维的抗菌原理为:铜表面和细菌外膜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使 细菌外膜破裂;之后铜表面作用于细菌外膜上的破洞,使细胞失去必要的营养物 质和水分,直至萎缩,或者局部氧化和生锈,这发生在单一的铜分子或者铜离 子从铜表面上游离出来并撞击细胞膜(蛋白质或者脂肪酸),铜离子流可以势无 阻挡地进入细胞内部,从而破坏细菌的活性。
[0004]市面上人工抗菌纤维的加工方法有共混纺丝法、后整理法和接枝改性法等, 共混纺丝法是开发功能性纤维的主要手段,其优点是铜元素不易溢出,耐洗性 好,效果稳定持久。缺点则是抗菌的高效性差,大部分加入的功能性粉体被包 嵌在内部。而后整理法是所制得的抗菌纤维不耐洗涤,抗菌持久性不好,对于 制造反应条件低,但接枝改性法制得的抗菌纤维其抗菌强度,持久性,稳定性 及安全性都优于其他金属离子型抗菌纤维,缺点是该方法生产技术难度较高, 使得制备的抗菌纤维以及抗菌纱线和抗菌面料等附属产品在保持成本的情况 下,难以维持抗菌效果的持久性。
[0005]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旦白铜抗菌纤维、 抗菌纱线及抗菌面料。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细旦白铜抗 菌纤维,包括经共混挤出呈一体结构的芯部以及翼部,所述若干翼部环形阵列 分布于芯部外,相邻所述翼部之间形成有若干沿芯部或翼部长度方向设置的沟 壑。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细旦白铜抗菌纤维采用传统共混挤出的方式挤出 形成由芯部和翼部组成,能增大抗菌纤维(单丝)的表面积,从而增大抗菌纤 维的抗菌效果,在长时间洗涤、使用后,仍旧保持良好的抗菌抑菌效果。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部经挤出呈一体结构的圆柱状结构,所述翼 部的数量为奇数个,设置于相邻翼部之间的所述沟壑截面呈扇形。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芯部采用圆柱状结构,能使得抗菌纤维(单丝) 芯部通过
弧面进一步增大表面积,且翼部之间形成呈扇形的沟壑,提高抗菌纤 维单丝的毛细效应,实现抗菌纤维(单丝)接触汗液等水分时,水分在毛细效 应的作用下沿抗菌纤维进行疏导并与芯部以及翼部充分接触,能起到良好的抗 菌抑菌效果。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部和翼部的外表面经浸扎后整理形成有抗菌 层。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芯部和翼部外表面经浸扎后整理形成抗菌层,能 通过抗菌层进一步提高抗菌纤维(单丝)的抗菌效果。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菌层由抗菌整理剂和铜系颗粒组成,若干所 述铜系颗粒经分散于抗菌整理剂中且于抗菌层内形成有呈球状结构的抗菌粒 子。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菌层选用抗菌整理剂结合铜系颗粒,通过铜系 颗粒分散聚团形成球状结构的抗菌粒子,实现汗液等水分经毛细效应沿其长度 方向疏导时,充分与抗菌层接触,通过抗菌粒子呈球状结构,具有良好的团聚 能力,提高抗菌层的耐水洗能力。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菌层与芯部或翼部之间涂覆有粘胶层,所述 芯部和翼部构成的纤维细度小于等于1dpf。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粘胶层在抗菌层和芯层之间,能提高芯部与抗菌 层之间的连接强度,具备提高抗菌纤维(单丝)的耐水洗能力。
[0017]一种抗菌纱线,采用细旦白铜抗菌纤维以单一方向加捻形成捻纱,所述捻 纱外形成有沿其捻向方向设置的若干导湿沟槽。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菌纱线以细旦白铜抗菌纤维以单一的方向(S捻 或Z捻向)加捻而成,且形成呈螺旋状结构的导湿沟槽,能在导湿沟槽与水分 接触时,能使水分沿导湿沟槽进行疏导。
[0019]一种抗菌纱线,包括纱芯以及包覆于纱芯外的股纱,所述股纱采用细旦白 铜系抗菌纤维加捻而成。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菌纱线由纱芯以及股纱构成包覆纱,而股纱以 细旦白铜系抗菌纤维加捻而成且包裹于纱芯外,能使抗菌纱线具备良好的抗拉 强度,并借助表面的抗菌纤维能提高良好的抗菌抑菌的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纱由若干纤维单丝加捻而成,所述纤维单丝 的捻向与细旦白铜系抗菌纤维的捻向相同或反向设置。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纤维单丝加捻形成芯纱,且纤维单丝的捻向与细 旦白铜系抗菌纤维的捻向反向设置,具备良好抗松散能力。
[0023]一种抗菌面料,采用抗菌纱线作为经纱或纬纱以经纬编织、经编或纬编的 方式织造成纺织织物。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用本申请文件中抗菌纱线以经纬编织方式织造 成梭织织物、以经编或纬编成针织织物,使纺织织物具备良好的抗菌效果。
[0025]一种抗菌纱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 的一种抗菌纱线,其制备步骤包括:
[0026]原丝制备,将改性聚酯切片材料中添加纳米铜粉和助剂,由单螺杆挤出机 以三段五区进行熔融挤出,经计量泵以及异形孔喷丝板纺丝形成呈一体结构的 芯部以及翼部;
[0027]首次拉伸,经第一罗拉后经过第一烘箱进行初次受热塑化,并采用侧吹冷 风进行
冷却,第一烘箱的设定温度采用160

180℃,第一罗拉的牵伸线速度为 400

450m/min;
[0028]再次拉伸,经第二罗拉后经过第二烘箱进行初次受热塑化,并采用浸渍冷 却水进行冷却,冷却水为添加抗菌整理剂的浆液,第二烘箱的设定温度采用 140

165℃,第二罗拉的牵伸线速度为450

500m/min;
[0029]上油、卷绕,经再次拉伸后得到的抗菌单丝经干燥后途径上油机构进行上 油,并进行卷绕、分络;
[0030]加捻,将若干股抗菌单丝沿单一方向进行加捻,制备得到捻纱半成品或股 纱半成品;
[0031]浸扎、烘干,将捻纱半成品以及股纱半成品再次浸没抗菌整理剂的浆液, 并经第三烘箱进行烘干,得到捻纱或股纱;
[0032]合股,将经浸扎、烘干步骤后的股纱或捻纱通过倍捻机或加弹机与纱芯或 若干股纱进行合股。
[003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4]细旦白铜抗菌纤维采用传统共混挤出的方式挤出形成由芯部和翼部组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旦白铜抗菌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经共混挤出呈一体结构的芯部(1)以及翼部(2),所述若干翼部(2)环形阵列分布于芯部(1)外,相邻所述翼部(2)之间形成有若干沿芯部(1)或翼部(2)长度方向设置的沟壑(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旦白铜抗菌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部(1)经挤出呈一体结构的圆柱状结构,所述翼部(2)的数量为奇数个,设置于相邻翼部(2)之间的所述沟壑(3)截面呈扇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旦白铜抗菌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部(1)和翼部(2)的外表面经浸扎后整理形成有抗菌层(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旦白铜抗菌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4)由抗菌整理剂和铜系颗粒组成,若干所述铜系颗粒经分散于抗菌整理剂中且于抗菌层(4)内形成有呈球状结构的抗菌粒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旦白铜抗菌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4)与芯部(1)或翼部(2)之间涂覆有粘胶层,所述芯部(1)和翼部(2)构成的纤维细度小于等于1dpf。6.一种抗菌纱线,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所述细旦白铜抗菌纤维以单一方向加捻形成捻纱,所述捻纱外形成有沿其捻向方向设置的若干导湿沟槽(5)。7.一种抗菌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纱芯以及包覆于纱芯外的股纱,所述股纱采用如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所述细旦白铜系抗菌纤维加捻而成。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菌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纱由若干纤维单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夏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今日风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