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防臭加弹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817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防臭加弹丝,涉及纺织纱线,旨在解决加弹丝本体在受力之后,各纤维单丝之间容易出现相对移动,导致加弹丝本体的强度降低而导致加弹丝本体损坏影响寿命,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纱芯,纱芯外黏附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的吸湿短纤,纱芯外设有若干同向螺旋加捻的包覆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纱芯通过黏附的方式粘接吸湿短纤和包覆纱,使得加弹丝的纤维单丝之间具有良好的连接强度,实现加弹丝本体在受力之后,各纤维单丝之间不容易出现相对移动,提高加弹丝本体的强度且延长使用寿命,包覆纱选用苎麻纤维材质,通过苎麻纤维具有抑菌、防霉、吸汗等性能,能提高由纱线编织成的面料具有抑菌防霉的特点。编织成的面料具有抑菌防霉的特点。编织成的面料具有抑菌防霉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防臭加弹丝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纱线,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菌防臭加弹丝。

技术介绍

[0002]加弹丝是在加弹机器上进行连续或同时拉伸、经过加捻器变形加工后的成品丝。一般对DTY来说,工艺选择低的残伸度、染色性较佳,强度较高,卷缩率较高,在不毛丝的情况下,会选择较低的残伸度,而过高残伸度会产生DTY僵丝,缩率下降,织布染整不易定型,起皱等不良影响。
[0003]现有技术中的加弹丝可以分为高弹丝与低弹丝,加弹丝是由多根纤维单丝通过倍捻机捻合在一起,虽然单根纤维单丝的结构强度很好,但是捻合加弹之后,纤维单丝与纤维单丝之间的结构强度不是很好,加弹丝本体在受力之后,各纤维单丝之间容易出现相对移动,导致加弹丝本体的强度降低而导致加弹丝本体损坏影响寿命。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防臭加弹丝。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菌防臭加弹丝,包括纱芯,所述纱芯外黏附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的吸湿短纤,所述纱芯外设有若干同向螺旋加捻的包覆纱,所述吸湿短纤夹持于纱芯与若干包覆纱之间。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纱芯通过黏附的方式粘接吸湿短纤和包覆纱,使得加弹丝的纤维单丝之间具有良好的连接强度,实现加弹丝本体在受力之后,各纤维单丝之间不容易出现相对移动,提高加弹丝本体的强度且延长加弹丝本体的寿命,并且通过吸湿短纤,能对纱线接触的水分在毛细作用下进行吸湿疏导,在将该加弹丝本体用作面料的主体物料时,能提高面料的吸湿速干能力。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纱芯为弹性纱与股纱螺旋倍捻合股而成,所述纱芯外上浆形成有用于粘附吸湿短纤的浆层。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纱芯选用弹性纱和股纱倍捻而成,通过弹性纱具有良好的弹性,能提高纱芯的弹性性能以及抗拉断能力,并且纱芯外的浆层,能对吸湿短纤以及包覆纱进行连接,进一步提高吸湿短纤和包覆纱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纱的粗度大于股纱的粗度,所述弹性纱由若干股莱卡纤维加捻而成,所述股纱由若干股富强纤维加捻而成。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纱的粗度大于股纱的粗度,实现弹性纱与股纱相互加捻时,纱芯的截面呈椭圆形结构,增大纱芯与包覆纱之间接触面积,提高纤维单丝之间的摩擦力,且莱卡纤维材质能使纱芯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抗拉能力。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包覆纱的捻向与弹性纱和股纱的捻向反向设置,所述富强纤维的截面呈异形结构。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覆纱的捻向与弹性纱以及股纱的捻向反向设置,能增大包覆纱与弹性纱以及股纱之间的抗松散性,由于富强纤维的截面呈异形,能增加纤维之间的抱合力。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包覆纱沿纱芯的圆周方向阵列分布,相邻所述包覆纱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吸湿短纤穿过的间隙。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覆纱阵列分布形成间隙,能使吸湿短纤的端部穿过间隙位于加弹丝本体的外表面,实现吸湿短纤能位于加弹丝本体的表面,对加弹丝本体表面的水分进行吸收疏导。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包覆纱由若干股苎麻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吸湿短纤选用竹炭纤维材质。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覆纱选用苎麻纤维材质,通过苎麻纤维具有抑菌、透气、凉爽、防腐、防霉、吸汗等性能,能提高由纱线编织成的面料具有抑菌防霉的特点,具有良好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竹炭纤维具有抗菌抑菌、抗紫外线、防螨、防臭、防虫的能力,从而使加弹丝本体具有良好的抗菌防臭的性能。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纱芯通过黏附的方式粘接吸湿短纤和包覆纱,使得加弹丝的纤维单丝之间具有良好的连接强度,实现加弹丝本体在受力之后,各纤维单丝之间不容易出现相对移动,提高加弹丝本体的强度且延长加弹丝本体的寿命,并且通过吸湿短纤,能对纱线接触的水分在毛细作用下进行吸湿疏导,在将该加弹丝本体用作面料的主体物料时,能提高面料的吸湿速干能力。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中纱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纱芯;2、吸湿短纤;3、包覆纱;4、弹性纱;5、股纱;6、浆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4]一种抗菌防臭加弹丝,如图1所示,包括纱芯1,纱芯1外黏附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的吸湿短纤2,纱芯1外通过倍捻机加捻有若干同向螺旋加捻的包覆纱3,具体的,包覆纱3以Z捻向加捻在纱芯1外,并且吸湿短纤2夹持于纱芯1与若干包覆纱3之间。
[0025]如图2所示,纱芯1为弹性纱4与股纱5螺旋倍捻合股而成,纱芯1外上浆形成有用于粘附吸湿短纤2的浆层6,弹性纱4的粗度大于股纱5的粗度,弹性纱4由若干股莱卡纤维通过加捻机以S捻向加捻而成,股纱5由若干股富强纤维通过加捻机以S捻向加捻而成,实现包覆纱3的捻向与弹性纱4和股纱5的捻向反向设置,富强纤维的截面呈异形结构,具体的,富强纤维经具有异形喷丝孔的喷丝板纺纱而成。
[0026]如图1所示,若干包覆纱3沿纱芯1的圆周方向阵列分布,相邻包覆纱3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吸湿短纤2穿过的间隙,包覆纱3由若干股苎麻纤维加捻而成,吸湿短纤2选用竹炭纤维材质。
[0027]工作原理,纱芯1外通过浆层6以黏附的方式粘接吸湿短纤2和包覆纱3,能提高纤维之间的抱合力,不易出现松散的情况,并且包覆纱3同向螺旋加捻在纱芯1外,能对纱芯1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且包覆纱3采用苎麻纤维材质,通过苎麻纤维具有抑菌、透气、凉爽、防腐、防霉、吸汗等性能,能提高由纱线编织成的面料具有抑菌防霉的特点,具有良好的使用寿命,其中,纱芯1由弹性纱4和股纱5沿包覆纱3加捻方向的反向方向相互加捻而成,使得纱芯1与包覆纱3之间具有反向的扭力,能避免包覆纱3或纱芯1反向松散的情况,并且纱芯1中的弹性纱4采用莱卡纤维材质,能使纱芯1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抗拉能力,同时,股纱5采用截面呈异形结构的富强纤维,异形的截面能增大纤维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并且吸湿短纤2采用竹炭纤维材质,竹炭纤维具有抗菌抑菌、抗紫外线、防螨、防臭、防虫的能力,从而使加弹丝本体具有良好的抗菌防臭的性能,并且吸湿短纤2贯穿包覆纱3之间的间隙,能在毛细作用下将加弹丝本体表面或皮肤表面的水分吸附至包覆纱3,保持面料表面以及皮肤的干爽,同时在晾晒时,具有良好的速干能力。
[0028]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防臭加弹丝,其特征在于:包括纱芯(1),所述纱芯(1)外黏附有若干沿其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的吸湿短纤(2),所述纱芯(1)外设有若干同向螺旋加捻的包覆纱(3),所述吸湿短纤(2)夹持于纱芯(1)与若干包覆纱(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臭加弹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纱芯(1)为弹性纱(4)与股纱(5)螺旋倍捻合股而成,所述纱芯(1)外上浆形成有用于粘附吸湿短纤(2)的浆层(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防臭加弹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纱(4)的粗度大于股纱(5)的粗度,所述弹性纱(4)由若干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夏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今日风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