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垫后端支撑装置、座椅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5718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坐垫后端支撑装置、座椅和车辆,坐垫后端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件和限位件,支撑件包括第一枢转部和第二枢转部,第一枢转部具有配合槽,坐垫骨架的后横轴由配合槽的槽口可枢转地配合在配合槽内,第二枢转部与坐垫支撑板的后端可枢转地相连;限位件与第一枢转部相连并封闭配合槽的槽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坐垫后端支撑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在坐垫骨架上的安装简单方便的优点。架上的安装简单方便的优点。架上的安装简单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坐垫后端支撑装置、座椅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座椅
,具体涉及一种坐垫后端支撑装置、座椅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车辆上的坐垫一般只能进行高度调节,座椅在靠背向后旋转过程中,靠背下端会逐渐向上升起,靠背与坐垫连接处形成错位,在靠背下端对乘员靠背的支撑下,坐垫后端无法保持对乘员的持续支撑,尤其在靠背完全放平时,靠背和坐垫存在明显高度差,进而存在座椅乘坐舒适度差的缺陷。相关技术中虽然有座椅可以通过改变坐垫后端的高度来降低或消除坐垫与靠背在连接处的错位,并使坐垫和靠背在放平模式达到相同水平面,由此保证乘坐舒适度。但具有该功能的座椅中用于支撑坐垫后端的支撑装置具有结构复杂,安装难度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坐垫后端支撑装置,该坐垫后端支撑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在坐垫骨架上的安装简单方便的优点。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座椅。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又提出一种车辆。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坐垫后端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件和限位件,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枢转部和第二枢转部,所述第一枢转部具有配合槽,坐垫骨架的后横轴由所述配合槽的槽口可枢转地配合在所述配合槽内,所述第二枢转部与坐垫支撑板的后端可枢转地相连;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枢转部相连并封闭所述配合槽的槽口。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坐垫后端支撑装置,第一枢转部的配合槽与后横轴的可枢转,即可通过第二枢转部实现对坐垫骨架的后端的支撑和高度的调节。而且,第一枢转部可由配合槽的槽口直接套设在后横轴上,即实现第一枢转部与后横轴的可枢转相连。随后限位件与第一枢转部相连以封闭配合槽的槽口,由此,限位件有效阻止后横轴由槽口误脱出配合槽,保证后横轴与第一枢转部的稳定相连。由此坐垫后端支撑装置的结构简单,其在后横轴上的安装简单方便。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合槽的轮廓呈C形。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横轴和所述第一枢转部中的一者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沿所述后横轴的周向延伸,所述后横轴和所述第一枢转部中的另一者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限位凸起配合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设置于所述配合槽的周面上,所述第一限位槽沿所述配合槽的周向延伸。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封堵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
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与所述第一枢转部可拆卸地相连,所述封堵部与所述配合槽的槽口相对。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枢转部中的一者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枢转部中的另一者设有限位凸柱,所述限位凸柱配合在所述限位孔内。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枢转部的外周面上,所述限位孔的轴向与所述配合槽的径向一致。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枢转部的外周面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沿所述配合槽的周向延伸,所述封堵部的至少部分配合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座椅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坐垫后端支撑装置。
[00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座椅的技术优势与上述实施例的坐垫后端支撑装置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01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述实施例的座椅。
[00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技术优势与上述实施例的座椅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坐垫后端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0021]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坐垫后端支撑装置中支撑件的示意图。
[0022]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坐垫后端支撑装置的示意图,其中,隐藏限位件。
[0023]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坐垫后端支撑装置、后横轴和坐垫支撑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4]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座椅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支撑件;11、第一枢转部;111、配合槽;112、第一限位槽;113、第二限位槽;114、减薄槽;12、第二枢转部;2、限位件;21、第一连接部;22、封堵部;23、第二连接部;3、坐垫骨架;31、后横轴;311、限位凸起;4、坐垫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下面结合图1

图5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坐垫后端支撑装置。
[0029]如图1

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坐垫后端支撑装置包括支撑件1和限位件2。支撑件1包括第一枢转部11和第二枢转部12,第一枢转部11具有配合槽111,坐垫骨架3的后横轴31由配合槽111的槽口可枢转地配合在配合槽111内,第二枢转部12与坐垫支撑板4的后端可枢转地相连。
[003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坐垫后端支撑装置,第一枢转部11的配合槽111与后横轴31的可枢转,即可通过第二枢转部12实现对坐垫骨架3的后端的支撑和高度的调节。而
且,第一枢转部11可由配合槽111的槽口直接套设在后横轴31上,即实现第一枢转部11与后横轴31的可枢转相连,随后限位件2与第一枢转部11相连以封闭配合槽111的槽口,由此,限位件2有效阻止后横轴31由槽口误脱出配合槽111,保证后横轴31与第一枢转部11的稳定相连。由此坐垫后端支撑装置的结构简单,其在后横轴31上的安装简单方便。
[0031]需要说明地,支撑件1实现对坐垫支撑板4的后端的支撑的同时,可以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或靠背骨架的联动下相对后横轴31枢转,以实现对坐垫支撑板4的后端高度的调节,进而有效降低或消除坐垫与靠背在放平模式时的高度差,乘员的乘坐舒适度高。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配合槽111的轮廓呈C形。
[0033]具体地,配合槽111的槽口的尺寸小于配合槽111的直径,第一枢转部11需要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以便于配合槽111由槽口套设在后横轴31上,由此第一枢转部11不易松脱,第一枢转部11与后横轴31之间的连接强度高。
[0034]需要说明地,限位件2还有效阻止第一枢转部11变形而导致的配合槽111槽口尺寸变大,由此进一步保证第一枢转部11与后横轴3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0035]在一些实施例中,后横轴31和第一枢转部11中的一者设有限位凸起311,限位凸起311沿后横轴31的周向延伸,后横轴31和第一枢转部11中的另一者设有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坐垫后端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枢转部和第二枢转部,所述第一枢转部具有配合槽,坐垫骨架的后横轴由所述配合槽的槽口可枢转地配合在所述配合槽内,所述第二枢转部与坐垫支撑板的后端可枢转地相连;和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枢转部相连并封闭所述配合槽的槽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垫后端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槽的轮廓呈C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垫后端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轴和所述第一枢转部中的一者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沿所述后横轴的周向延伸,所述后横轴和所述第一枢转部中的另一者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限位凸起配合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坐垫后端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设置于所述配合槽的周面上,所述第一限位槽沿所述配合槽的周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垫后端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封堵部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高磊陈鹏飞刘骋远马建良刘佳平林方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