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垫后端升降调节装置、座椅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570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坐垫后端升降调节装置、座椅和车辆,坐垫后端升降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总成、连杆总成、第一滑动件和联动总成,支撑总成与坐垫骨架的后端可枢转地相连,连杆总成与坐垫骨架可枢转地相连,连杆总成上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动件可滑动地配合在第一滑槽内,第一滑动件与支撑总成相连,第一滑动件相对连杆总成和/或坐垫骨架可枢转,靠背骨架通过联动总成与支撑总成或连杆总成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坐垫后端升降调节装置能够降低或消除坐垫与靠背在连接处的错位,以及坐垫与靠背在放平模式时的高度差,具有乘坐舒适度高,结构简单的优点。结构简单的优点。结构简单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坐垫后端升降调节装置、座椅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座椅
,具体涉及一种坐垫后端升降调节装置、座椅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车辆上的坐垫一般只能进行高度调节,座椅在靠背向后旋转过程中,靠背下端会逐渐向上升起,靠背与坐垫连接处形成错位,在靠背下端对乘员靠背的支撑下,坐垫后端无法保持对乘员的持续支撑,尤其在靠背完全放平时,靠背和坐垫存在明显高度差,进而存在座椅乘坐舒适度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申请人发现相关技术中有座椅可以通过改变坐垫后端的高度来保持坐垫后端对乘员的持续支撑,由此保证乘坐舒适度。但具有该功能的座椅的结构复杂,成本高。
[0005]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坐垫后端升降调节装置,该坐垫后端升降调节装置能够降低或消除坐垫与靠背在连接处的错位,以及坐垫与靠背在放平模式时的高度差,具有乘坐舒适度高,结构简单的优点。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座椅。
[0007]本技术的实施例又提出一种车辆。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坐垫后端升降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总成、连杆总成、第一滑动件和联动总成,所述支撑总成与坐垫骨架的后端可枢转地相连;所述连杆总成与所述坐垫骨架可枢转地相连,所述连杆总成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动件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支撑总成相连,所述第一滑动件相对所述连杆总成和/或所述坐垫骨架可枢转,靠背骨架通过所述联动总成与所述支撑总成或所述连杆总成传动连接。
[000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坐垫后端升降调节装置,支撑总成、连杆总成、第一滑动件和坐垫骨架构成的曲柄滑块机构,能够使得连杆总成相对坐垫骨架沿设定轨迹枢转,以实现对坐垫后端的高度的调节,保证坐垫后端对乘员的持续支撑。靠背骨架相对坐垫骨架朝放平位置枢转时,可以通过联动总成和曲柄滑块机构抬升坐垫后端,由此有效降低或消除坐垫与靠背在连接处的错位,以及坐垫与靠背在放平模式时的高度差,乘员的乘坐舒适度高。而且,坐垫后端的抬升不需要额外驱动装置,由此本实施例的坐垫后端升降调节装置的制作成本低。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坐垫骨架包括后横轴,所述支撑总成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后横轴可枢转地相连,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动件相连,所述连杆总成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滑槽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件包括第一螺纹件,所述第一螺纹件穿过所述第
一滑槽并与所述支撑杆螺纹相连。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支撑杆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连杆至少有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杆沿所述后横轴的轴向间隔排列。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杆总成还包括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杆中每一者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横杆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杆中每一者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横杆与所述坐垫骨架可枢转地相连并邻近所述坐垫骨架的中部。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总成包括第二连杆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总成可枢转地相连,所述第二滑动件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滑动件与所述靠背骨架可滑动地相连,所述第二滑动件相对所述第二连杆和/或所述靠背骨架可枢转地相连。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靠背骨架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动件包括第二螺纹件,所述第二螺纹件穿过所述第二滑槽并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螺纹相连。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总成还包括转接杆,所述转接杆与所述支撑杆成角度,所述转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相连,所述转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相连。
[00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座椅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坐垫后端升降调节装置。
[001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座椅的技术优势与上述实施例的坐垫后端升降调节装置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0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述实施例的座椅。
[00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技术优势与上述实施例的座椅的技术优势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坐垫后端升降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0022]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坐垫后端升降调节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0023]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坐垫后端升降调节装置的正视图。
[0024]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座椅的示意图。
[0025]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座椅的另一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支撑总成;11、支撑杆;12、转接杆;2、连杆总成;21、第一连杆;211、第一滑槽;22、第一横杆;23、第二横杆;3、第一滑动件;31、第一螺纹件;4、联动总成;41、第二连杆;42、第二滑动件;5、坐垫骨架;51、后横轴;6、靠背骨架;61、第二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下面结合图1

图5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坐垫后端升降调节装置。
[003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坐垫后端升降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总成1、连杆总成2、第一滑动件3和联动总成4。支撑总成1与坐垫骨架5的后端可枢转地相连,支撑总成1实现对坐垫后端的支撑和高度调节。
[0031]连杆总成2与坐垫骨架5可枢转地相连,连杆总成2上开设有第一滑槽211,第一滑动件3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滑槽211内,第一滑动件3与支撑总成1相连,第一滑动件3相对连杆总成2和/或坐垫骨架5可枢转。其中,连杆总成2实现对坐垫的支撑,支撑总成1、连杆总成2、第一滑动件3和坐垫骨架5构成以连杆总成2为曲柄的曲柄滑块机构。
[0032]靠背骨架6通过联动总成4与支撑总成1或连杆总成2传动连接。靠背骨架6与坐垫骨架5可枢转地相连,靠背骨架6相对坐垫骨架5向后枢转至放平位置的过程中,会通过联动总成4带动上述曲柄滑块机构运动,进而将连杆总成2的后端上移,以提升坐垫后端的高度。
[003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坐垫后端升降调节装置,支撑总成1、连杆总成2、第一滑动件3和坐垫骨架5构成的曲柄滑块机构,能够使得连杆总成2相对坐垫骨架5沿设定轨迹枢转,以实现对坐垫后端的高度的调节,保证坐垫后端对乘员的持续支撑。靠背骨架6相对坐垫骨架5朝放平位置枢转时,可以通过联动总成4和曲柄滑块机构抬升坐垫后端,由此有效降低或消除坐垫与靠背在连接处的错位,以及坐垫与靠背在放平模式时的高度差,乘员的乘坐舒适度高。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坐垫后端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总成,所述支撑总成与坐垫骨架的后端可枢转地相连;连杆总成,所述连杆总成与所述坐垫骨架可枢转地相连,所述连杆总成上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支撑总成相连,所述第一滑动件相对所述连杆总成和/或所述坐垫骨架可枢转;和联动总成,靠背骨架通过所述联动总成与所述支撑总成或所述连杆总成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垫后端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骨架包括后横轴,所述支撑总成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后横轴可枢转地相连,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动件相连,所述连杆总成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滑槽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坐垫后端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件包括第一螺纹件,所述第一螺纹件穿过所述第一滑槽并与所述支撑杆螺纹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坐垫后端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支撑杆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连杆至少有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杆沿所述后横轴的轴向间隔排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坐垫后端升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总成还包括第一横杆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高磊蔡喜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