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密接式车钩及端部牵引的车钩箱及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2401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密接式车钩及端部牵引的车钩箱及轨道车辆。所述车钩箱的车钩安装座(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密接式车钩及端部牵引的车钩箱及轨道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特别是一种用于密接式车钩及端部牵引的车钩箱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轨道机车车辆上主要采用传统的机械式车钩进行车辆间的连接,由于两连挂车钩之间存在较大的纵向间隙, 因此在车辆运用中会产生较大的纵向冲动,影响车辆尤其是客运车辆上人员的舒适性。因此为减小车辆间的连挂间隙,最大限度地降低车辆的纵向冲击力, 提高车辆的舒适度,在客运车辆上逐渐广泛使用连挂间隙很小的密接式车钩。
[0003]然而密接式车钩多数用于地铁车辆、动力分散动车组及高速列车,相比于传统机车,上述车辆车钩承受的牵引力及制动力普遍偏小,但是对于其他一些轨道车辆,例如动力集中动车组,其动力车车体结构一般与传统的机车车辆类似,但是为保证动力车车辆与非动力车车辆间的连挂,同时也为了提升车辆的舒适性,动力车车端也采用了密接式车钩。但是此类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的起动牵引力及制动力较大,车钩承受的力也较大。
[0004]一般地,密接式车钩连挂面到车钩旋转中心的距离比传统机械式车钩的大,以25T型客车密接式车钩及103型机械式客运车钩为例,25T型车钩连挂面到车钩旋转中心的距离为1145mm,103型车钩连挂面到旋转中心的距离仅为870mm,同等车身参数条件下通过小半径曲线工况时,密接式车钩与车辆间横向的水平偏转角度比机械式车钩的大,密接式车钩所需横向的运动空间更大,所以相应地密接式车钩箱的设计更加复杂、更加困难,所以对车辆端部结构的设计及性能要求更高。
[0005]同时采用端部牵引的机车,转向架的牵引装置与车钩安装位置通常都布置在机车端部,且安装位置基本重合,因此通常将车钩箱设置为集成该两种安装结构的一体式结构,所以车钩箱不但要承受来自车钩的纵向冲击力,而且也要承受来自牵引装置的牵引力和制动力,受力情况较为复杂,对车钩箱的承载可靠性、安全性更加苛刻。然而密接式车钩为车钩及缓冲器集成一体式结构,其安装方式与传统的车钩、缓冲器分开式完全不同:传统的缓冲器从车钩箱由下向上安装,密接式钩缓采用前置式螺栓安装,由于端部牵引装置的存在,影响密接式车钩的安装及拆卸的便利性,不利于车钩安装螺栓的拆装与拧紧力矩的紧固,也不利于后期车钩的检修维护。
[0006]基于上述原因的限制,在现有的轨道车辆及其车钩箱结构中,还没有一种既能满足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安装与运用要求,同时也能满足车体与转向架间采用端部牵引方式要求的轨道车辆及其车钩箱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轨道车辆车钩箱结构不能既满足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安装与运用要求,又满足车体与转向架间采用端部牵引方式要求,本技术提供一种既能满足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安装与运用要求,同时也能满足车体与转向
架间采用端部牵引方式传递牵引力和制动力要求的用于密接式车钩及端部牵引的车钩箱及轨道车辆。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用于密接式车钩及端部牵引的车钩箱,包括箱体结构,所述箱体结构包括车钩安装座、车钩箱下盖板及车钩箱后端板,所述车钩安装座嵌入安装在所述箱体结构的中部,所述箱体结构的前端设置开口,所述车钩安装座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对称设置外侧立板和内侧立板,所述外侧立板包括连接在所述车钩安装座前侧的外侧前端立板和连接在所述车钩安装座后侧的外侧后端下部立板、外侧后端上部立板,所述内侧立板包括连接在所述车钩安装座前侧的内侧前立板和设立在所述车钩安装座后侧的内侧后立板,所述外侧后端上部立板及所述外侧后端下部立板之间安装横向筋板,且所述横向筋板的内侧连接所述内侧后立板。
[0010]本技术车钩安装座嵌入式安装在车钩箱的箱体结构中,且车钩安装座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对称设置外侧立板和内侧立板,保证车钩安装座不管在承受车钩的拉应力还是压应力条件下,始终保持最佳的受力状态,从而既满足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安装与运用要求,同时也满足车体与转向架间采用端部牵引方式传递牵引力和制动力要求。
[0011]优选地,所述开口为喇叭状开口,以保证车辆在小半径曲线工况下,实现车钩自由转动。
[0012]优选地,所述车钩箱后端板呈等腰梯形结构,且所述车钩箱的平行于车体横向的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使得整个车钩箱结构的受力达到最佳的同时,保证了车钩箱结构的整体紧凑性。
[0013]优选地,所述车钩箱下盖板的内侧设置U字型凸台,所述车钩安装座的中部卡入所述U字型凸台内,使得利用所述凸台巧妙地将车钩安装座下部全部嵌入车钩箱下盖板中,一方面加强了车钩安装座与车钩箱下盖板的连接,使两者之间的焊缝接头形式为现场施焊的最佳方式,另一方面避免车钩安装座与牵引装置安装座、车钩箱下盖板之间连接焊缝交叉(即车钩安装座、车钩下盖板、牵引装置安装座两两之间的连接焊缝彼此独立),提升整个车钩箱结构的整体承载性能。
[0014]优选地,所述车钩安装座为整体锻造机加件,从材料本身角度提高了车钩安装座的承载强度。
[0015]优选地,所述车钩箱后端板的中部设置长方形孔,以便于车钩安装与拆卸,为扭力套筒提供施加拧紧力矩时的作业空间,同时后期检修时,在不拆卸牵引装置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由长方形孔对车钩实现自由拆装,使车钩检修维护更为便捷,提升用户使用满意度;另一方面,该长方形孔可实现车钩箱后端板的轻量化设计,为整个车钩箱结构减重。
[0016]优选地,所述车钩安装座上整体加工有车钩安装孔,以提升车钩安装的精度。
[0017]优选地,所述车钩安装座的中心位置加工有减重凹孔,且所述车钩安装座的两翼为沉台结构,板厚减小,并加工有减重孔,以降低整体质量实现轻量化设计。
[0018]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密接式车钩及端部牵引的轨道车辆,其包括所述的车钩箱。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车钩箱结构,满足了密接式车钩安装的要求,实
现与配置了密接式车钩的车辆间的连挂,有效地缩小车辆间的连挂间隙,最大限度地降低车辆间的纵向冲击力,提升了车辆人员的乘坐体验感、舒适感。
[0021]2)本技术轨道车辆及其车钩箱,充分考虑车辆在小半径曲线工况下,预留密接式车钩与车辆间存在的相对偏转所需的运动空间,实现密接式车钩的自由转动,满足车辆在小半径曲线工况下的运用要求。
[0022]3)本技术轨道车辆及其车钩箱,在满足上述1)的同时,允许车辆采用端部牵引的方式来连接车体和转向架,用于传递二者之间的牵引力和制动力,有效地改善车辆动力学性能以及车辆的运行安全性。
[0023]4)本技术提供的轨道车辆及其车钩箱,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在轻量化设计的同时,大幅度提升了该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该结构不仅能够承受来自车钩的作用力,同时也能承受转向架的牵引力和制动力。
[0024]5)本技术提供的轨道车辆及其车钩箱,安装占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密接式车钩及端部牵引的车钩箱,包括箱体结构,所述箱体结构包括车钩安装座(2

1)、车钩箱下盖板(2

2)及车钩箱后端板(2

3),所述车钩安装座(2

1)嵌入安装在所述箱体结构的中部),所述箱体结构的前端设置开口(2

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钩安装座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对称设置外侧立板和内侧立板,所述外侧立板包括连接在所述车钩安装座前侧的外侧前端立板(2

8)和连接在所述车钩安装座后侧的外侧后端下部立板(2

7)、外侧后端上部立板(2

5),所述内侧立板包括连接在所述车钩安装座前侧的内侧前立板(2

9)和设立在所述车钩安装座后侧的内侧后立板(2

4),所述外侧后端上部立板(2

5)及所述外侧后端下部立板(2

7)之间安装横向筋板(2

6),且所述横向筋板的内侧连接所述内侧后立板(2

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密接式车钩及端部牵引的车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希红童小山何永强李祥涛曹媛曾燕军李明明李龙刘宏也温坤陆军梁培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