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夹自动压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207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夹自动压装机构,它解决了管夹装配效率低等问题,其包括压装台体,压装台体上端安装有管体定位机构,管体定位机构一侧设置有液压驱动机构,液压驱动机构输出端朝下且与管体定位机构相对,管体定位机构配备有管体支撑座,管体支撑座与液压驱动机构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相对布置的压块且压块上开有压槽,压块与压槽之间设置有与液压驱动机构输出端联动的脱离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装配效率高、管体定位效果好等优点。管体定位效果好等优点。管体定位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夹自动压装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管体装配
,具体涉及一种管夹自动压装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的柴油机、汽油机油管生产过程中,油管与管夹、管夹衬垫的压装是通过油压机、专用工装、人工作业实现的;油管与减震片、减震片衬垫的压装也是通过油压机、专用工装、人工作业实现的;管夹衬垫、减震片衬垫都呈O形;管夹与管夹衬垫来料都是分开的状态;减震片与减震片衬垫的来料也是分开的状态;管夹片压装前,需将管夹衬垫预装到油管上;减震片压装前,也需将减震片衬垫预装到油管上。现有的管夹压装完成后,需要手动方式移送,导致油管生产效率较低。除此之外,常规的管夹压装采用人工按压,装配效果较差且较为消耗工人体力。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钣金管夹工装[201921648985.3],其包括固定座、安装在固定座上并用于固定钣金管夹的模座、位于模座上方并用于将卡夹装配于钣金管夹的抵压模组件、与固定座连接并用于控制抵压模组件移动的抵压装置,模座凹设有用以夹持钣金管夹的容置槽,抵压模组件包括用于顶持卡夹向下移动的压杆和与压杆固定连接并受控于抵压装置的抵压块,压杆的位置对应于卡夹装配于钣金管夹的位置。
[0004]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管夹装配较为费力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无法实现管体自动移送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可自动移送管体的管夹自动压装机构。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管夹自动压装机构,包括压装台体,压装台体上端安装有管体定位机构,管体定位机构一侧设置有液压驱动机构,液压驱动机构输出端朝下且与管体定位机构相对,管体定位机构配备有管体支撑座,管体支撑座与液压驱动机构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相对布置的压块且压块上开有压槽,压块与压槽之间设置有与液压驱动机构输出端联动的脱离机构。液压驱动机构为压块提供压力,实现管夹装配,所连接的脱落机构在液压驱动机构驱动下将管夹及其夹持的管体从压槽内脱离,提高管夹装配效率。
[0007]在上述的管夹自动压装机构中,脱离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压块之间的上臂和下臂,下臂转动连接有抬升臂且抬升臂端头与压块之间转动连接有联动臂,抬升臂在下臂摆动时由联动臂保持水平状态,抬升臂另一端与上臂之间转动连接有上顶出臂和下顶出臂。上臂和下臂转动连接,抬升臂在联动臂限位作用下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实现管体的托举,上顶出臂和下顶出臂在液压驱动机构上抬过程中将抬升臂所托举的管体顶出,方便下一管体的装配。
[0008]在上述的管夹自动压装机构中,下臂的下侧开有卡合槽,卡合槽随下臂转动与联动臂下端转动连接处卡合,下顶出臂配备有弧形的顶出条。下臂在转动过程中卡合槽避免下臂与联动臂下端转动处发生干涉,顶出条引导管体平稳滑出。
[0009]在上述的管夹自动压装机构中,管体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压装台体上端的调节定位盘,调节定位盘上开有沿横向或纵向延伸的调节槽且调节槽配备有指示刻度,调节槽内滑动安装有调节座,调节座与调节槽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调节座上端安装有升降机构以及设置在升降机构上端的气动夹爪。管体定位机构采用多方位对复杂管体进行定位,提高了装配精度,所配备的气动夹爪可实现快速解锁。
[0010]在上述的管夹自动压装机构中,锁紧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调节座内部的锁紧块,锁紧块具有延伸至调节座外侧的锁紧手柄,锁紧块与转动安装在调节座内部的传动齿轮啮合传动,传动齿轮与横向布置在调节座内的锁紧齿条啮合,锁紧齿条端头与调节槽内侧相对。锁紧机构利用齿轮齿条传动实现锁紧齿条端头与调节槽内壁顶压,实现锁紧块与调节槽的锁紧固定。
[0011]在上述的管夹自动压装机构中,升降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调节座上端的转动座,转动座上端固定有升降筒以及与升降筒螺纹连接的升降杆,转动座配备有与调节座插接固定的限位插销。升降机构可调节气动夹爪高度以及周向角度,适应不规则管体夹持需求。
[0012]在上述的管夹自动压装机构中,压装台体包括台面,台面下端设置有若干支撑腿,支撑腿之间连接有支撑梁,支撑腿下端设置有与支撑腿伸缩连接的调节腿。压装台体的支撑梁和支撑腿提供支撑力,由调节腿调节整体高度,保持台面处于水平状态。
[0013]在上述的管夹自动压装机构中,台面上端设置有限位架,限位架具有竖直布置的限位杆,限位杆与压块滑动连接。限位架所连接的限位杆贯穿压块,确保压块沿竖直方向滑动。
[0014]在上述的管夹自动压装机构中,压块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块内设置有与压槽相对的光感器。压块所配备的压力传感器感应按压力矩,避免压力过大导致管体变形,光感器用于检测管体以及管夹是否已与压槽卡合。
[0015]在上述的管夹自动压装机构中,液压驱动机构包括液压驱动座,液压驱动座内安装有液压缸,液压缸的顶杆朝下设置。液压驱动机构采用液压方式为压块提供升降力矩,保证管夹压装效果。
[0016]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脱离机构实现压装后的管体以及管夹与压块的自动分离,提高了管夹压装效率;管体定位机构对管体具有较好的定位作用,确保管夹装配精度,可适应复杂形状的管体定位需求;采用液压驱动为压力提供下压力矩,保证压装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管体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管体与管夹的装配效果图;
[0022]图中,压装台体1、台面11、支撑腿12、支撑梁13、调节腿14、限位架15、限位杆16、管体定位机构2、调节定位盘21、调节槽22、指示刻度23、调节座24、气动夹爪25、液压驱动机构3、液压驱动座31、液压缸32、管体支撑座4、压块5、压槽51、脱离机构6、上臂61、下臂62、抬升臂63、联动臂64、上顶出臂65、下顶出臂66、卡合槽67、顶出条68、锁紧机构7、锁紧块71、锁紧手柄72、传动齿轮73、锁紧齿条74、升降机构8、转动座81、升降筒82、升降杆83、限位插销84、管体9、管夹91、管夹衬垫92、减震片93、减震片衬垫94。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如图1

5所示,本管夹自动压装机构,包括压装台体1,压装台体1上端安装有管体定位机构2,管体定位机构2一侧设置有液压驱动机构3,液压驱动机构3输出端朝下且与管体定位机构2相对,管体定位机构2配备有管体支撑座4,管体支撑座4与液压驱动机构3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相对布置的压块5且压块5上开有压槽51,压块5与压槽51之间设置有与液压驱动机构3输出端联动的脱离机构6。管体定位机构2将管体9限位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夹自动压装机构,包括压装台体(1),所述的压装台体(1)上端安装有管体定位机构(2),所述的管体定位机构(2)一侧设置有液压驱动机构(3),所述的液压驱动机构(3)输出端朝下且与管体定位机构(2)相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定位机构(2)配备有管体支撑座(4),所述的管体支撑座(4)与液压驱动机构(3)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相对布置的压块(5)且所述的压块(5)上开有压槽(51),所述的压块(5)与压槽(51)之间设置有与液压驱动机构(3)输出端联动的脱离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夹自动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离机构(6)包括转动安装在压块(5)之间的上臂(61)和下臂(62),所述的下臂(62)转动连接有抬升臂(63)且所述的抬升臂(63)端头与压块(5)之间转动连接有联动臂(64),所述的抬升臂(63)在下臂(62)摆动时由联动臂(64)保持水平状态,所述的抬升臂(63)另一端与上臂(61)之间转动连接有上顶出臂(65)和下顶出臂(6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夹自动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臂(62)的下侧开有卡合槽(67),所述的卡合槽(67)随下臂(62)转动与联动臂(64)下端转动连接处卡合,所述的下顶出臂(66)配备有弧形的顶出条(6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夹自动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定位机构(2)包括设置在压装台体(1)上端的调节定位盘(21),所述的调节定位盘(21)上开有沿横向或纵向延伸的调节槽(22)且所述的调节槽(22)配备有指示刻度(23),所述的调节槽(22)内滑动安装有调节座(24),所述的调节座(24)与调节槽(22)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7),所述的调节座(24)上端安装有升降机构(8)以及设置在升降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远春张寒琦史炎磊王玉任银录
申请(专利权)人:臼井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