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拜耳公司专利>正文

2-甲基-氮杂-喹唑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0264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如本文所述和定义的通式(I)的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

甲基

氮杂

喹唑啉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如本文所述和定义的通式(I)的2

甲基

氮杂

喹唑啉化合物、制备所述化合物的方法、用于制备所述化合物的中间体化合物、包含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和结合物,以及所述化合物作为单一药剂或与其他活性成分结合用于制备治疗或预防疾病,特别是过度增殖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抑制Ras

Sos1相互作用的通式(I)的2

甲基

氮杂

喹唑啉化合物。
[0003]US 2011/0054173 A1公开了某些1

或2

(4

(芳氧基)

苯基)乙基氨基

、氧基

或硫烷基)蝶啶和1

或2

(4

(杂芳氧基)

苯基)乙基氨基

、氧基

或硫烷基)蝶啶及其作为农用化学品和动物保健产品的用途。
[0004]在喹唑啉2位取代的化合物记载于例如EP 0326328、EP 0326329、WO93/007124、WO2003/087098和US 5,236,925中。这些化合物或者不被描述为药物活性化合物,或者如果它们被描述为药物活性化合物,将它们描述为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具有亲和力的化合物。
[0005]在大多数(45

100%)接受EGFR抑制剂的患者中,皮肤毒性是一种特定类别的副作用,其通常表现为丘疹脓疱性的皮疹。皮肤毒性与皮肤中EGFR的抑制有关,这对表皮的正常发育和生理至关重要。
[0006]然而,现有技术并未记载:
[0007]如本文所述和定义的本专利技术通式(I)的2

甲基取代的喹唑啉化合物,即具有喹唑啉核心、在其2位碳原子上带有甲基的化合物,其可有效地和选择性地抑制Ras

Sos1相互作用,而不会显著靶向EGFR受体。
[0008]Ras蛋白在人类癌症中发挥重要作用。Ras蛋白的突变存在于所有人类肿瘤的20

30%中,并且被认为是致瘤驱动因素,尤其是存在于肺癌、结肠直肠癌和胰腺癌中(Malumbres&Barbacid 2002Nature Reviews Cancer,Pylayeva

Gupta et al.2011Nature Reviews Cancer)。已知三种人类Ras基因编码四种不同的21kDa大小的Ras蛋白:H

Ras、N

Ras和K

Ras的两种剪接变体,即K

Ras4A和K

Ras

4B。所有Ras亚型在GTP结合域内都是高度保守的,主要在高变C端区域不同。不同的Ras亚型的C端通过脂化(法尼基化(farnesylation)、棕榈酰化(palmitoylation))进行翻译后地修饰,以促进膜锚定。Ras蛋白在细胞质膜上的定位使其靠近跨膜生长受体,并且已被证明对于从与细胞内下游通路结合的细胞外生长因子传递生长信号而言至关重要。多种上游信号可能激活Ras蛋白,这取决于细胞环境,例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等。激活的Ras可以通过各种下游通路(例如Raf

MEK

ERK或PI3K

PDK1

Akt通路)发出信号。
[0009]在分子水平上,Ras蛋白起到分子开关的作用。通过结合GTP和GDP,它们在细胞中以激活(GTP

结合)和非激活(GDP

结合)的状态存在。负载有激活的GTP的Ras通过与其同源
Ras结合域(RBD)的结合来招募其他蛋白质,导致效应蛋白的激活,继而引发下游多种功能的信号事件,例如细胞骨架重排或转录激活。Ras的激活状态受到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GEF)和GTP酶激活蛋白(GAP)的严格调控。GEF通过促进从GDP到GTP的核苷酸交换来充当Ras的激活剂。GAP通过催化结合的GTP水解为GDP来使Ras

GTP失活。在癌细胞中,通常在密码子12的GTP结合区域内的点突变消除了RAS有效水解结合的GTP的能力,即使在存在GAP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此,癌细胞包含增加水平的激活突变的Ras

GTP,这被认为是推动癌细胞增殖的关键因素。
[0010]到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了三个主要的RAS

特异性GEF家族(在Vigil2010Nature Reviews Cancer;Rojas等人2011,Genes&Cancer 2(3)298

305中进行了综述)。有两类SOS(son of sevenless)蛋白(SOS1和SOS2)、4种不同的Ras鸟嘌呤核苷酸释放蛋白亚型(Ras

GRP1

4)和两种Ras鸟嘌呤核苷酸释放因子(Ras

GRF1和2)。SOS蛋白普遍表达并被招募到激活的生长因子的位点。Ras

GRF主要在神经系统中表达,在神经系统中它们参与Ras的钙依赖性激活。相反,Ras GRP蛋白在造血细胞中表达并与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协同作用。在癌症的背景下,已发现主要涉及SOS蛋白。
[001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靶向Ras用于癌症治疗一直是一个梦想(Downward 2002Nature Reviews Cancer,Krens等人.2010Drug Discovery Today)。由于紧凑的性质、对GDP和GTP的高亲和力结合高细胞内GTP浓度,Ras蛋白本身一直被认为是不可成药的,即识别将结合并抑制激活Ras的小化学分子的机会被评为极低。已经采取了替代方法来减少Ras信号传导,例如通过寻找更有希望的药物靶点,例如参与Ras蛋白翻译后修饰的酶,尤其是法尼基转移酶(farnesyltransferase)和香叶基香叶基转移酶(geranylgeranyltransferase)(Berndt 2011Nature Reviews Cancer)。法尼基转移酶(FTI)的抑制剂已在临床前模型中鉴定和开发,其具有有希望的抗肿瘤作用。出乎意料地是,在临床试验中,这些抑制剂的功效有限。靶向参与Ras信号通路的上游和下游激酶已经更加成功。几种药物正在以及已经在抑制不同激酶的临床试验中,例如EGFR、Raf、MEK、Akt、PI3K(Taka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式(Ia)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N

氧化物、水合物、溶剂化物或盐,或它们的混合物,其中R1选自:

H、卤素、

OH、

CN、

NO2、C1‑
C6‑
烷基硫烷基,

NR
a
R
b
,其中R
a
和R
b
独立地选自

H或C1‑
C6‑
烷基,C1‑
C6‑
烷基、C1‑
C6‑
烷氧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3‑
C8‑
环烷基,C4‑
C8‑
环烯基、4至7元杂环烷基、5至10元杂环烯基、任选被氧代基团(=O)取代的杂螺环烷基、任选被氧代基团(=O)取代的稠合杂环烷基、任选被氧代基团(=O)取代的桥联杂环烷基、苯基、杂芳基、C1‑
C6‑
卤代烷基、

C(=O)OH,

C(=O)OR
c
,其中R
c
代表C1‑
C6‑
烷基、C3‑
C6‑
烯基、C3‑
C6‑
炔基、C3‑
C8‑
环烷基或C4‑
C8‑
环烯基,

N=S(=O)(R
d
)R
e
,其中R
d
和R
e
独立地选自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3‑
C8‑
环烷基或C4‑
C8‑
环烯基,

NH

C(O)

C1‑
C6‑
烷基,

NH

C(O)

NR
a
R
b
,其中R
a
和R
b
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或C1‑
C6‑
烷基,

NH

(CH2)
k

NH

C(O)

C1‑
C6‑
烷基,其中k为1或2,

NH

(CH2)
l

R
f
,其中l为0、1或2,并且R
f
代表4至7元杂环烷基、杂芳基或C1‑
C6‑
烷基磺酰基,其中在所有上述定义中,C1‑
C6‑
烷基

、C1‑
C6‑
烷氧基

、4至7元杂环烷基和杂芳基可以任选地被相同或不同的下述基团取代一次或两次或三次:卤素原子、羟基、氧代(=O)、氰基、硝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3‑
C8‑
环烷基、4至7元杂环烷基、C1‑
C6‑
烷氧基、C1‑
C6卤代烷基、C1‑
C6卤代烷氧基、C1‑
C6烷基磺酰基、苯基、苄基、杂芳基、

CH2‑
杂芳基、C3‑
C8环烷氧基、苯氧基、杂芳氧基、

NH

C(O)

C1‑
C6‑
烷基或

NR
a
R
b
,其中R
a
和R
b
独立地选自氢原子或C1‑
C6‑
烷基,

O

(CH2)
z

苯基、

O(CH2)
z

C4‑
C7‑
杂环烷基、

O(CH2)
z

杂芳基,其中z为0、1或2,并且苯基、杂环烷基和杂芳基可以任选地被选自羟基、杂环烷基或杂环烯基的基团取代,它们都可以被甲基和/或氧代基团取代,
其中L2a代表C(O),L2b代表键或C1‑
C6‑
亚烷基,X2代表并且Rx2代表代表代表或者,其中如上文所定义的另一个R1可以直接连接至第一个为以下基团的R1上:C1‑
C6‑
烷基、C1‑
C6‑
烷氧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3‑
C8‑
环烷基、C4‑
C8‑
环烯基、4至7元杂环烷基、5至10元杂环烯基、杂螺环烷基、稠合杂环烷基、桥联杂环烷基、苯基、杂芳基、C1‑
C6‑
卤代烷基;y为1、2或3;T和V都代表氮,或者T代表碳而V代表氮,或者T代表氮而V代表碳;A选自C6‑
10
芳基、5

10元杂芳基和9

10元双环杂环基;R2各自独立地选自C1‑4烷基,C2‑4烯基,C2‑4炔基,C1‑4卤代烷基,羟基

C1‑4烷基,羟基

C1‑4卤代烷基,C3‑6环烷基,3

6元杂环基,羟基

C3‑6环烷基,被3

6元杂环基取代的C1‑4卤代烷基,
被羟基、卤素、

NH2、

SO2‑
C1‑4烷基和二价取代基=O取代的3

6元杂环基,而=O只能是非芳环上的取代基;R6选自

H,卤素,C1‑4烷基,C3‑7‑
环烷基,任选包含1或2个氮、1个氧或1个硫原子的C4‑7杂环烷基,

O

C1‑4烷基,

NH2,

NH(C1‑4烷基)或

NH(C1‑4烷基)2;x为1、2或3。2.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N

氧化物、水合物、溶剂化物或盐,或它们的混合物,其中R1选自:

H、

Br、

OH、

NO2、

CH3、

O

CH3、

O

CH2‑
CH3、

O

CH(CH3)2、

O

(CH2)3CH3、

O

(CH2)2CH(CH3)2、、

O

CH2‑
苯基、

O

(CH2)2‑
O

CH3、

O

(CH2)2‑
S(O)2‑
CH3、

CH2‑
OH、

C(CH3)2‑
OH、

C(O)OH、

C(O)OCH3、

NH2、

NH(CH3)、

N(CH3)2、、、

NH

(CH2)2‑
NH

C(O)

CH3、

NH

(CH2)2‑
吗啉代、

NH

C(O)

CH3、

NH

C(O)

NH

CH3、

NH

C(O)

N(CH3)2、

NH

S(O)2‑
CH3、

N=S(O)(CH3)2、y为1或2;A选自C6‑
10
芳基、5

10元杂芳基和9

10元双环杂环基;R2各自独立地选自C1‑4烷基,C2‑4烯基,C2‑4炔基,C1‑4卤代烷基,羟基

C1‑4烷基,羟基

C1‑4卤代烷基,C3‑6环烷基,3

6元杂环基,羟基

C3‑6环烷基,被3

6元杂环基取代的C1‑4卤代烷基,被羟基、卤素、

NH2、

SO2‑
C1‑4烷基和二价取代基=O取代的3

6元杂环基,而=O只能是非芳环中的取代基;x为1、2或3。3.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N

氧化物、水合物、溶剂化物或盐,或它们的混合物,其中A选自C6‑
10

芳基、5

10元杂芳基和9

10元双环杂环基;R2各自独立地选自C1‑4‑
烷基,C2‑4‑
烯基,C2‑4‑
炔基,C1‑4‑
卤代烷基,羟基

C1‑4‑
烷基,羟基

C1‑4‑
卤代烷基,C3‑6‑
环烷基,3

6元杂环基,羟基

C3‑6‑
环烷基,被3

6元杂环基取代的
C1‑4‑
卤代烷基,被羟基、卤素、

NH2、

SO2‑
C1‑4‑
烷基和二价取代基=O取代的3

6元杂环基,而=O只能是非芳环中的取代基;x为1、2或3。4.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N

氧化物、水合物、溶剂化物或盐,或它们的混合物,其中A选自C6‑
10
芳基、5

10元杂芳基和9

10元双环杂环基;x为1或2;R2各自独立地选自C1‑4‑
烷基,C2‑4‑
炔基,C1‑4‑
卤代烷基,羟基

C1‑4‑
卤代烷基,被3

6元杂环基、卤素和二价取代基=O取代的C1‑4‑
卤代烷基,而=O只能是非芳环中的取代基。5.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N

氧化物、水合物、溶剂化物或盐,或它们的混合物,其中为并且,其中R3选自C1‑4‑
烷基、C1‑4‑
卤代烷基、羟基

C1‑4‑
烷基、羟基

C1‑4‑
卤代烷基、被3

6元杂环基取代的C1‑4‑
卤代烷基、C3‑6‑
环烷基、羟基

C3‑6‑
环烷基、3

6元杂环基、3

6元羟基

杂环基、卤素和

SO2‑
C1‑4‑
烷基;R4选自氢和

NH2;R5选自氢、C1‑4‑
烷基和卤素;或者R3和R5与它们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5

6元非芳族碳环、5

6元非芳族杂环或5

6元杂芳基,其中5

6元非芳族碳环、5
‑6‑
元非芳族杂环和5
‑6‑
元杂芳基均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卤素或被氧代基团取代。6.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N

氧化物、水合物、溶剂化物或盐,或它们的混合物,其中R3选自C1‑4‑
卤代烷基、羟基

C1‑4‑
卤代烷基和被3

6元杂环基取代的C1‑4‑
卤代烷基;R4为氢;R5选自氢、C1‑4‑
烷基和氟;或者R3和R5与它们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5

6元非芳族碳环、5

6元非芳族杂环或5

6元杂芳基,其中5

6元非芳族碳环、5

6元非芳族杂环和5

6元杂芳基均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氟或被氧代基团取代。7.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N

氧化物、水合物、溶剂化物或盐,或它们的混合物,其中选自: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N

氧化物、水合物、溶剂化物或盐,或它们的混合物,其中V为氮并且T为碳。9.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N

氧化物、水合物、溶剂化物或盐,或它们的混合物,其中y=1且R1选自10.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N

氧化物、水合物、溶剂化物或盐,或它们的混合物,其中V为氮,T为碳,y=1,R1选自并且选自: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或其互变异构体、N

氧化物、水合物、溶剂化物或盐,或它们的混合物,其选自:N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
‑6‑
乙氧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
‑6‑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

[(3R)
‑1‑
[4

[[(1R)
‑1‑
[3

(二氟甲基)
‑2‑


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

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S)
‑1‑
[4

[[(1R)
‑1‑
[3

(二氟甲基)
‑2‑


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

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
‑2‑
甲基
‑6‑
吡咯烷
‑1‑


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

{(1R)
‑1‑
[3

(二氟甲基)
‑2‑
甲基苯基]乙基}
‑6‑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

[(3R)
‑1‑
[4

[[(1R)
‑1‑
[3

(二氟甲基)
‑2‑
甲基

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

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S)
‑1‑
[4

[[(1R)
‑1‑
[3

(二氟甲基)
‑2‑
甲基

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

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1R)
‑1‑
[3

(二氟甲基)
‑2‑
甲基

苯基]乙基]
‑2‑
甲基
‑6‑
吡咯烷
‑1‑


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6


‑2‑
甲基

N

[(1R)
‑1‑
[3

(三氟甲基)苯基]乙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

[(3R)
‑1‑
[2

甲基
‑4‑
[[(1R)
‑1‑
[3

(三氟甲基)苯基]乙基]氨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S)
‑1‑
[2

甲基
‑4‑
[[(1R)
‑1‑
[3

(三氟甲基)苯基]乙基]氨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
N

[(1R)
‑1‑
[3

(1,1

二氟乙基)苯基]乙基]
‑6‑

‑2‑
甲基

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

[(3R)
‑1‑
[4

[[(1R)
‑1‑
[3

(1,1

二氟乙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

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S)
‑1‑
[4

[[(1R)
‑1‑
[3

(1,1

二氟乙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

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1R)
‑1‑
[3

(1,1

二氟乙基)苯基]乙基]
‑6‑

‑2‑
甲基

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

[(3R)
‑1‑
[4

[[(1R)
‑1‑
[3

(1,1

二氟乙基)
‑2‑
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

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S)
‑1‑
[4

[[(1R)
‑1‑
[3

(1,1

二氟乙基)
‑2‑
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

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
‑6‑


2,8

二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

{(3R)
‑1‑
[4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氨基)

2,8

二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
‑6‑
[(3R)
‑3‑
(二甲基氨基)吡咯烷
‑1‑
基]

2,8

二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1

{4

[4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氨基)

2,8

二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哌嗪
‑1‑
基}乙烷
‑1‑
酮N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

2,8

二甲基
‑6‑
(4

甲基哌嗪
‑1‑
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2

[4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氨基)

2,8

二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

2,6

二氮杂螺[3.4]辛烷
‑7‑
酮N

{(3S)
‑1‑
[4

({(1R)
‑1‑
[3

(二氟甲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S)
‑1‑
[2

甲基
‑4‑
({(1R)
‑1‑
[2

甲基
‑3‑
(三氟甲基)苯基]乙基}氨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6

乙氧基
‑2‑
甲基

N

{(1R)
‑1‑
[3

(三氟甲基)苯基]乙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1

(3

{(1R)
‑1‑
[(6

乙氧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基)氨基]乙基}
‑2‑
氟苯基)

1,1

二氟
‑2‑
甲基丙烷
‑2‑
醇6

乙氧基

N

{(1R)
‑1‑
[2


‑3‑
(三氟甲基)苯基]乙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

{(1R)
‑1‑
[3

(1,1

二氟乙基)
‑2‑
氟苯基]乙基}
‑6‑
乙氧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

{(1R)
‑1‑
[3

(二氟甲基)
‑2‑
甲基苯基]乙基}
‑6‑
乙氧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6

乙氧基
‑2‑
甲基

N

{(1R)
‑1‑
[2

甲基
‑3‑
(三氟甲基)苯基]乙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

{(1R)
‑1‑
[3

(二氟甲基)苯基]乙基}
‑6‑
乙氧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

{(1R)
‑1‑
[3

氨基
‑5‑
(三氟甲基)苯基]乙基}
‑6‑
乙氧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

‑4‑
胺6

甲氧基
‑2‑
甲基

N

{(1R)
‑1‑
[3

(三氟甲基)苯基]乙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
‑6‑
甲氧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

{(1R)
‑1‑
[2


‑3‑
(三氟甲基)苯基]乙基}
‑6‑
甲氧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

{(1R)
‑1‑
[3

(二氟甲基)
‑2‑
甲基苯基]乙基}
‑6‑
甲氧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6

甲氧基
‑2‑
甲基

N

{(1R)
‑1‑
[2

甲基
‑3‑
(三氟甲基)苯基]乙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

{(1R)
‑1‑
[3

(1,1

二氟乙基)
‑2‑
氟苯基]乙基}
‑6‑
甲氧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2,2

二氟
‑2‑
(2


‑3‑
{(1R)
‑1‑
[(6

甲氧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基)氨基]乙基}苯基)乙烷
‑1‑
醇1,1

二氟
‑1‑
(2


‑3‑
{(1R)
‑1‑
[(6

甲氧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基)氨基]乙基}苯基)
‑2‑
甲基丙烷
‑2‑
醇N

{(3R)
‑1‑
[4

({(1R)
‑1‑
[3

(1,1

二氟
‑2‑
羟乙基)
‑2‑
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3

(1,1

二氟
‑2‑
羟基
‑2‑
甲基丙基)
‑2‑
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2


‑3‑
(三氟甲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2

甲基
‑4‑
({(1R)
‑1‑
[2

甲基
‑3‑
(三氟甲基)苯基]乙基}氨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3

(二氟甲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2

甲基
‑4‑
{[(1R)
‑1‑
(2

甲基苯基)乙基]氨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2

甲基
‑4‑
{[(1R)
‑1‑
(3

甲基苯基)乙基]氨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2

甲基
‑4‑
{[(1R)
‑1‑
(4

甲基苯基)乙基]氨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2

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3

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4

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2

甲氧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3

甲氧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2

氯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3

氯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S)
‑1‑
[2

(二氟甲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S)
‑1‑
[2

(二氟甲氧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3

(二氟甲氧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2

甲基
‑4‑
({(1R)
‑1‑
[3

(三氟甲氧基)苯基]乙基}氨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3

溴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2

甲基
‑4‑
{[(1R)
‑1‑
{3

[(三氟甲基)硫烷基]苯基}乙基]氨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2

甲基
‑4‑
({(1R)
‑1‑
[3

(五氟

λ6‑
硫烷基)苯基]乙基}氨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3

[(1R)
‑1‑
({6

[(3R)
‑3‑
乙酰氨基吡咯烷
‑1‑
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基}氨基)乙基]苯甲酸甲酯N

[(3R)
‑1‑
(4

{[(1R)
‑1‑
(3

氰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2

甲基
‑4‑
{[(1R)
‑1‑
(3

硝基苯基)乙基]氨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3

[(1RS)
‑1‑
({6

[(3R)
‑3‑
乙酰氨基吡咯烷
‑1‑
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基}氨基)乙基]苯基}氨基甲酸叔丁酯N

[(3R)
‑1‑
(4

{[(1R)
‑1‑
(4


‑3‑
甲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2,3

二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3,4

二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2,4

二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S)
‑1‑
(3,5

二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
N

[(3R)
‑1‑
(4

{[(1RS)
‑1‑
(2,6

二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S)
‑1‑
(2,5

二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5


‑2‑
甲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3


‑5‑
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3


‑4‑
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3


‑2‑
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5


‑2‑
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5


‑2‑
甲氧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3


‑1‑
苯并呋喃
‑7‑
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S)
‑1‑
(3


‑1‑
苯并呋喃
‑7‑
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2

甲基
‑4‑
({(1RS)
‑1‑
[2

(1H

吡唑
‑1‑
基)苯基]乙基}氨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S)
‑1‑
[3

(二氟甲基)
‑1‑
甲基

1H

吡唑
‑4‑
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2

甲基
‑4‑
({(1RS)
‑1‑
[1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4‑
基]乙基}氨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S)
‑1‑
(5



1,3

噻唑
‑2‑
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2

甲基
‑4‑
({(1RS)
‑1‑
[3

(三氟甲基)

1,2,4

噁二唑
‑5‑
基]乙基}氨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5

溴吡啶
‑3‑
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6

氨基吡啶
‑2‑
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3

氨基
‑5‑
(三氟甲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

(3

氨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3

[(1S)
‑1‑
({6

[(3R)
‑3‑
乙酰氨基吡咯烷
‑1‑
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基}
氨基)乙基]苯基}氨基甲酸叔丁酯{3

[(1R)
‑1‑
({6

[(3R)
‑3‑
乙酰氨基吡咯烷
‑1‑
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基}氨基)乙基]苯基}氨基甲酸叔丁酯N

[(3R)
‑1‑
(4

{[(1S)
‑1‑
(3

氨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3

氨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3,5

二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S)
‑1‑
(3,5

二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S)
‑1‑
(2,6

二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2,6

二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2,5

二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S)
‑1‑
(2,5

二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3

[(1R)
‑1‑
({6

[(3R)
‑3‑
乙酰氨基吡咯烷
‑1‑
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基}氨基)乙基]苯甲酸N

{(3R)
‑1‑
[4

({(1R)
‑1‑
[3

(羟基甲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3

羟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3

(2,2

二氟乙氧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3R)
‑1‑
(4

{[(1R)
‑1‑
{3

[(E)
‑2‑
乙氧基乙烯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基]乙酰胺N

{(1R)
‑1‑
[3

(二氟甲基)苯基]乙基}
‑2‑
甲基
‑6‑
(4

甲基哌嗪
‑1‑
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

{(1R)
‑1‑
[3

(二氟甲基)
‑2‑
甲基苯基]乙基}
‑2‑
甲基
‑6‑
(4

甲基哌嗪
‑1‑
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

{(1R)
‑1‑
[3

(1,1

二氟乙基)苯基]乙基}
‑2‑
甲基
‑6‑
(4

甲基哌嗪
‑1‑
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

{(1R)
‑1‑
[3

(1,1

二氟乙基)
‑2‑
氟苯基]乙基}
‑2‑
甲基
‑6‑
(4

甲基哌嗪
‑1‑
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

{(1R)
‑1‑
[2


‑3‑
(三氟甲基)苯基]乙基}
‑2‑
甲基
‑6‑
(4

甲基哌嗪
‑1‑
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2,2

二氟
‑2‑
{2


‑3‑
[(1R)
‑1‑
{[2

甲基
‑6‑
(4

甲基哌嗪
‑1‑
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基]氨基}乙基]苯基}乙烷
‑1‑
醇1,1

二氟
‑1‑
{2


‑3‑
[(1R)
‑1‑
{[2

甲基
‑6‑
(4

甲基哌嗪
‑1‑
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基]氨基}乙基]苯基}
‑2‑
甲基丙烷
‑2‑
醇N

{(1R)
‑1‑
[3

氨基
‑5‑
(三氟甲基)苯基]乙基}
‑2‑
甲基
‑6‑
(4

甲基哌嗪
‑1‑
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

{(1R)
‑1‑
[3

(二氟甲基)苯基]乙基}
‑6‑
[(3R)
‑3‑
(二甲基氨基)吡咯烷
‑1‑
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

{(1R)
‑1‑
[3

(1,1

二氟乙基)苯基]乙基}
‑6‑
[(3R)
‑3‑
(二甲基氨基)吡咯烷
‑1‑
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

{(1R)
‑1‑
[3

(1,1

二氟乙基)
‑2‑
氟苯基]乙基}
‑6‑
[(3R)
‑3‑
(二甲基氨基)吡咯烷
‑1‑
基]
‑2‑
甲基吡啶[3,4

d]嘧啶
‑4‑
胺6

[(3R)
‑3‑
(二甲基氨基)吡咯烷
‑1‑
基]

N

{(1R)
‑1‑
[2


‑3‑
(三氟甲基)苯基]乙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

{(1R)
‑1‑
[3

(二氟甲基)
‑2‑
甲基苯基]乙基}
‑6‑
[(3R)
‑3‑
(二甲基氨基)吡咯烷
‑1‑
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2

{3

[(1R)
‑1‑
({6

[(3R)
‑3‑
(二甲基氨基)吡咯烷
‑1‑
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基}氨基)乙基]
‑2‑
氟苯基}

2,2

二氟乙烷
‑1‑
醇1

{3

[(1R)
‑1‑
({6

[(3R)
‑3‑
(二甲基氨基)吡咯烷
‑1‑
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基}氨基)乙基]
‑2‑
氟苯基}

1,1

二氟
‑2‑
甲基丙烷
‑2‑
醇2

[4

({(1R)
‑1‑
[3

(二氟甲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

2,6

二氮杂螺[3.4]辛烷
‑7‑
酮2

[4

({(1R)
‑1‑
[3

(二氟甲基)
‑2‑
甲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

2,6

二氮杂螺[3.4]辛烷
‑7‑
酮2

[4

({(1R)
‑1‑
[3

(1,1

二氟乙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

2,6

二氮杂螺[3.4]辛烷
‑7‑
酮2

[4

({(1R)
‑1‑
[3

(1,1

二氟乙基)
‑2‑
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

2,6

二氮杂螺[3.4]辛烷
‑7‑
酮2

[4

({(1R)
‑1‑
[2


‑3‑
(三氟甲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

2,6

二氮杂螺[3.4]辛烷
‑7‑
酮2

[4

({(1R)
‑1‑
[3

(1,1

二氟
‑2‑
羟乙基)
‑2‑
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

2,6

二氮杂螺[3.4]辛烷
‑7‑
酮2

[4

({(1R)
‑1‑
[3

氨基
‑5‑
(三氟甲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

2,6

二氮杂螺[3.4]辛烷
‑7‑
酮1

{4

[4

({(1R)
‑1‑
[3

(二氟甲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哌嗪
‑1‑
基}乙烷
‑1‑
酮1

{4

[4

({(1R)
‑1‑
[3

(1,1

二氟乙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哌嗪
‑1‑
基}乙烷
‑1‑
酮1

{4

[4

({(1R)
‑1‑
[3

(1,1

二氟乙基)
‑2‑
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哌嗪
‑1‑
基}乙烷
‑1‑
酮1

{4

[4

({(1R)
‑1‑
[3

(二氟甲基)
‑2‑
甲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哌嗪
‑1‑
基}乙烷
‑1‑
酮1

{4

[4

({(1R)
‑1‑
[2


‑3‑
(三氟甲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哌嗪
‑1‑
基}乙烷
‑1‑
酮1

{4

[4

({(1R)
‑1‑
[3

(1,1

二氟
‑2‑
羟基
‑2‑
甲基丙基)
‑2‑
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哌嗪
‑1‑
基}乙烷
‑1‑
酮1

{4

[4

({(1R)
‑1‑
[3

氨基
‑5‑
(三氟甲基)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哌嗪
‑1‑
基}乙烷
‑1‑
酮N4‑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

N6‑
乙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6

二胺N6‑
环丙基

N4‑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6

二胺N4‑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
‑2‑
甲基

N6‑
(丙烷
‑2‑
基)吡啶并[3,4

d]嘧啶

4,6

二胺N4‑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

N6‑
乙基

N6,2

二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6

二胺N4‑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

N6,2

二甲基

N6‑
(丙
‑2‑

‑1‑
基)吡啶并[3,4

d]嘧啶

4,6

二胺N6‑
环丙基

N4‑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

N6,2

二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6

二胺N6‑
环丁基

N4‑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6

二胺N4‑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

N6,2

二甲基

N6‑
(丙烷
‑2‑
基)吡啶并[3,4

d]嘧啶

4,6

二胺N4‑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

N6‑
(2

甲氧基乙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6

二胺N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
‑2‑
甲基
‑6‑
(哌啶
‑1‑
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N6‑
环戊基

N4‑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6

二胺N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
‑2‑
甲基
‑6‑
(哌嗪
‑1‑
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胺(3S)
‑1‑
[4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醇(3R)
‑1‑
[4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氨基)
‑2‑
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6‑
基]吡咯烷
‑3‑
醇N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
‑2‑
甲基
‑6‑
(吗啉
‑4‑
基)吡啶并[3,4

d]嘧啶
‑4‑

N4‑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乙基}
‑2‑
甲基

N6‑
{[(2RS)

氧杂环丁烷
‑2‑
基]甲基}吡啶并[3,4

d]嘧啶

4,6

二胺N4‑
{(1R)
‑1‑
[3

(二氟甲基)
‑2‑
氟苯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
申请(专利权)人:拜耳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