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织造的发热面料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0042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层织造的发热面料,包括导电油墨层与面料层,所述导电油墨层负载于所述面料层的表面;面料层分为绝缘部与导电部,所述绝缘部由绝缘经纱与绝缘纬纱组成;导电部包括经向导电组与纬向导电组,经向导电组包括至少一组相互平行的第一经向导电组与第二经向导电组,纬向导电组包括第一纬向导电组与第二纬向导电组;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使发热膜具有更好的电压适用性,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生产不同导电间距的发热膜,并且发热膜的引出线间距不受限制,采用多层织造工艺方式织造了柔性发热膜的基础面料,使发热膜的金属引线通过编织的方式形成交叉的回路,从而使最后的引出线排在面料的同一侧,便于最后电源的连接。便于最后电源的连接。便于最后电源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织造的发热面料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热面料,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一定弹性和柔韧性的多层织造的发热面料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地暖是地板辐射采暖的简称,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均匀加热整个地面,利用地面自身的蓄热和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由下至上进行传导,来达到取暖的目的。
[0003]现有的地暖主要有水暖和电暖两种方式,其中水暖是通过循环温水给地面加热,从而辐射到房间里,水暖需要做到很好的密封从而对密封要求非常高,并且容易因长期使用而泄露,再有,水暖的热效率较低等问题,而逐渐成为传统地暖形式。电暖较水暖而言,不容易泄露,并且体积减小,而且安装方便,而受到喜爱。但是现有技术的电暖,需要将电暖结构固定,并且铺设水泥层,实现电暖的固定和保护。现有技术的电暖存在拆卸维修麻烦,且安装麻烦的问题。
[0004]电暖的面发热元件,采用碳膜或者金属基薄膜,附在塑料类薄膜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导电能力的薄膜,由于附着基材的限制,传统发热膜普遍柔韧性不佳,一般只具备收卷的能力,没有拉伸弹性。并且由于塑料材质的紧密特征和光滑的表面,导电薄膜普遍附着力不佳,在多次弯曲后容易脱落和导电层断裂。
[0005]传统的发热膜,因为导电油墨和塑料基板直接印刷,附着性不强,容易脱落,容易造成局部过热。并且为了连接一定距离的导电油墨,必须将铜箔按一定距离压制在导电油墨之上,这样连接导电油墨的铜箔导线,距离就被限定,在两边有比较长的距离,而且这种方式也不适合柔性的发热膜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为了使发热膜具有更好的电压适用性,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生产不同导电间距的发热膜,并且发热膜的引出线间距不受限制,采用多层织造工艺方式织造了柔性发热膜的基础面料,使发热膜的金属引线通过编织的方式形成交叉的回路,从而使最后的引出线排在面料的同一侧,便于最后电源的连接,提供了一种多层织造的发热面料。
[0007]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了该多层织造的发热面料的制备工艺。
[0008]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多层织造的发热面料的应用。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多层织造的发热面料,包括导电油墨层与面料层,所述导电油墨层负载于所述面料层的表面;所述面料层包括第一层、第二层与第三层,所述第二层与第一层、第三层之间通过接结点织接在一起,所述面料层分为绝缘部与导电部,所述绝缘部由绝缘经纱与绝缘纬纱组成;所述导电部包括经向导电组与纬向导电组,所述经向导电组包括至少一组相互平行的第一经向导电组与第二经向导电组,所述纬向导电组包括第一纬向导电组与第
二纬向导电组;其中,所述纬向导电组设置于面料层的尾部,第一经向导电组与第一纬向导电组在第一层连通形成通电回路,第二经向导电组与第二纬向导电组在第一层连通形成通电回路。
[0011]在本技术方案中,用于连接导电油墨的引线在导电油墨位置呈平行的等间距排列布局,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和油墨导电电阻水平,在导电面料基础材料布料的织造时,设定好不同的间距,连接油墨的导线,在织造的过程中,在织布机呈经线方向排列,并且在织布机上同时织造三层,通过第1层和第3层的经纱穿过第2层进行交织,从而使三层面料合成一体。根据需要的单元尺寸长度,在每个发热单元的底部位置,在纬纱方向上通过穿入两组金属线,并且这两种金属线数量和密度足够承载整体电流,并且金属的经线,通过上下交织的方式,分别汇总到这两种金属的纬线上。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经向导电组在穿过与所述第一纬向导电组交织后的两股纬纱,从第一层穿过第二层逐渐向第三层编织,待经过第二纬向导电组的纬纱后的两股纬纱,从第三层穿过第二层逐渐向第一层编织。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经向导电组在穿过与所述第一纬向导电组的纬纱前的两股纬纱,从第一层穿过第二层逐渐向第三层编织,待经过第一纬向导电组的纬纱后的两股纬纱,从第三层穿过第二层逐渐向第一层编织,最终与第二纬向导电组交织。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经向导电组与第二经向导电组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经向导电组与第二经向导电组的间距为3

10cm。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经向导电组为两根间距2

4cm的金属单丝或金属丝股;所述第二经向导电组为两根间距2

4cm的金属单丝或金属丝股,金属单丝采用铜、铝或银,或者至少含有铜、铝、银中一种的合金,金属单丝的直径0.08

0.12mm;金属丝股线为每10

20根金属丝合并成一根金属丝股线,所述金属丝股线3

5根,金属丝采用铜、铝或银,或者至少含有铜、铝、银中一种的合金,金属丝的直径为0.01

0.04mm。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纬向导电组由多跟间距1

2cm的金属单丝或金属丝股,金属单丝采用铜、铝或银,或者至少含有铜、铝、银中一种的合金,金属单丝的直径0.08

0.12mm;金属丝股线为每10

20根金属丝合并成一根金属丝股线,所述金属丝股线3

5根,金属丝采用铜、铝或银,或者至少含有铜、铝、银中一种的合金,金属丝的直径为0.01

0.04mm。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部的纱线包括涤纶、锦纶、维纶、氨纶中的一种。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面料层中每一层的经纱密度为180

300根/10cm,纬纱密度为120

200根/10cm。
[0019]一种上述的多层织造的发热面料的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0]1)将金属丝整理成直径为0.08

0.12mm的金属单丝;或者将金属丝整理至直径为0.01

0.04mm,并将10

20根金属丝合并成一根金属丝股线;
[0021]2)采用由绝缘纱线加捻而成的股线、第一经向导电组与第二经向导电组作为第一层与第三层的经纱,采用由绝缘纱线加捻而成的股线、第一纬向导电组与第二纬向导电组作为第一层的纬纱;采用由绝缘纱线反向加捻而成的股线作为第二层的纱线;
[0022]3)组织设计:确定面料层的层数、接结点位置、组织类型,设计组织图;
[0023]4)织造:根据步骤3)设计的组织图,采用提花织机、双轴织造;
[0024]5)将步骤4)得到的面料半成品进行水洗烘干定型,得到面料层;
[0025]6)在步骤5)得到的面料层有通电电路的一面印刷导电油墨,得到多层织造的发热面料。
[0026]在本技术方案中,只要通过一次制造,就将所有的引线和接入线一次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织造的发热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油墨层与面料层,所述导电油墨层负载于所述面料层的表面;所述面料层包括第一层、第二层与第三层,所述第二层与第一层、第三层之间通过接结点织接在一起,所述面料层分为绝缘部与导电部,所述绝缘部由绝缘经纱与绝缘纬纱组成;所述导电部包括经向导电组与纬向导电组,所述经向导电组包括至少一组相互平行的第一经向导电组与第二经向导电组,所述纬向导电组包括第一纬向导电组与第二纬向导电组;其中,所述纬向导电组设置于面料层的尾部,第一经向导电组与第一纬向导电组在第一层连通形成通电回路,第二经向导电组与第二纬向导电组在第一层连通形成通电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织造的发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经向导电组在穿过与所述第一纬向导电组交织后的两股纬纱,从第一层穿过第二层逐渐向第三层编织,待经过第二纬向导电组的纬纱后的两股纬纱,从第三层穿过第二层逐渐向第一层编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织造的发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经向导电组在穿过与所述第一纬向导电组的纬纱前的两股纬纱,从第一层穿过第二层逐渐向第三层编织,待经过第一纬向导电组的纬纱后的两股纬纱,从第三层穿过第二层逐渐向第一层编织,最终与第二纬向导电组交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织造的发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经向导电组与第二经向导电组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经向导电组与第二经向导电组的间距为3

10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织造的发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经向导电组为两根间距2

4cm的金属单丝或金属丝股;所述第二经向导电组为两根间距2

4cm的金属单丝或金属丝股,金属单丝采用铜、铝或银,或者至少含有铜、铝、银中一种的合金,金属单丝的直径0.08

0.12mm;金属丝股线为每10

20根金属丝合并成一根金属丝股线,所述金属丝股线3

5根,金属丝采用铜、铝或银,或者至少含有铜、铝、银中一种的合金,金属丝的直径为0.01

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忠朱辛伟张一楠祝宁钱磊马灵峰叶濰杜俊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南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