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梭织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1247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09
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梭织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梭织织物包括面层、里层和连接层;面层和里层均为经纬纱编织结构;面层中的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均为透明纱线;里层中,第二纬纱具有颜色,且各第二纬纱被分为沿经向布设的若干纬纱组;每个纬纱组均包括沿经向布设的若干第二纬纱;同一纬纱组中,各第二纬纱以每次横跨至少两根第二经纱的浮沉规律与第二经纱编织;邻接的两个纬纱组的第二纬纱的浮沉方式相反;连接层中,各第一纱线以蛇形走位与第一数量的第一经纱交织以及下沉于第二数量的第二经纱;第一纱线的热收缩率小于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的热收缩率。该梭织织物的颜色层次感丰富、立体效果明显,视觉美感强,能够给人带来良好、新奇的视觉体验。体验。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梭织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织物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梭织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及审美标准的提升,人们对梭织织物的弹性和纹理等特性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传统的梭织织物往往仅停留在对表面花纹或立体效果方面进行改进,改进之后的梭织织物的层次感较弱,视觉效果单一,能够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感有限,因此依然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梭织织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梭织织物的颜色层次感丰富、立体效果明显,视觉美感强,能够给人带来良好、新奇的视觉体验。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梭织织物,包括面层、里层和连接层;所述面层和所述里层均为经纬纱编织结构;所述面层包括若干第一经纱和若干第一纬纱;所述第一经纱和所述第一纬纱均为透明纱线;所述里层包括若干第二经纱和若干第二纬纱;所述第二纬纱具有颜色,且各所述第二纬纱被分为沿经向依次布设的若干纬纱组;每个所述纬纱组均包括沿经向依次布设的若干所述第二纬纱;同一所述纬纱组中,各所述第二纬纱以每次横跨至少两根所述第二经纱的浮沉规律与所述第二经纱编织;邻接的两个所述纬纱组的所述第二纬纱沿纬向以相反的浮沉方式与所述第二经纱编织;所述连接层包括沿经向依次布设且具有与所述第二纬纱不同的颜色的若干第一纱线;各所述第一纱线均沿纬向延伸,其在经过所述第二纬纱浮起于所述第二经纱的区域时与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一经纱交织,其在经过所述第二纬纱下沉于所述第二经纱的区域时下沉于第二数量的所述第二经纱;所述第一数量大于等于两根且小于等于对应区域内下沉于所述第二纬纱的所述第二经纱的数量;所述第二数量大于等于两根且小于等于对应区域内浮起于所述第二纬纱的所述第二经纱的数量;所述第一纱线的热收缩率小于所述第一纬纱和所述第二纬纱的热收缩率。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经纱为透明纱线;所述里层还包括沿经向依次布设且均具有颜色的若干第三纬纱;所述第三纬纱的颜色与所述第二纬纱的颜色不同,且其与所述第二纬纱交错浮沉于所述第二经纱;所述第三纬纱的收缩率大于所述第一纱线的收缩率。
[0007]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纬纱组中,所述第二纬纱被分为沿经向的同一朝向依次布设的第一色纱组和第二色纱组;所述第一色纱组包括沿经向依次布设的若干第一色纱;所述第二色纱组包括沿经向依次布设的若干第二色纱;所述第一色纱和所述第二色纱均具有颜色且颜色不同。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色纱、所述第二色纱、所述第三纬纱和所述第一纱线的颜色分别为绿色、红色、白色和黑色。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层还包括沿经向依次布设且均透明的若干第二纱线;各所述第二纱线与各所述第一纱线一一对应且合为一股共同走线;所述第二纱线的收缩率小于所述第一纬纱和所述第二纬纱的收缩率。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纱线在经过所述第二纬纱浮起于所述第二经纱的区域时以平织方式与所述第一经纱交织。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纬纱、所述第二纬纱和所述第一纱线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弹性。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纬纱每次横跨的所述第二经纱的数量为3

10条。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纬纱为透明弹性纱线;所述透明弹性纱线选自TPU或TPEE。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色纱、第二色纱和所述第一纱线均为涤纶高弹纱线。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纬纱为弹性纱线。
[0016]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用于制备如上述所述的梭织织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设计织物编织方式并设定参数,将所设定的参数通过编织软件做出EP格式档案并输入于梭织机中;所述第一经纱和所述第二经纱采用同种透明纱线,将所述第一经纱和所述第二经纱所使用的透明纱线织成经纱盘头并装设于梭织机;梭织机包括八个储纬器;所述第一纬纱、所述第一纱线和所述第二纬纱根据版型涉及按相应位置放置于对应的所述储纬器内;启动梭织机按预设程序进行编织;将编织形成的面料经150

180℃的高温预缩定型,获得梭织织物。
[0017]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梭织织物中,里层中的各第二纬纱以每次横跨至少两根第二经纱的浮沉规律与第二经纱编织,邻接的纬纱组的第二纬纱沿纬向以相反的浮沉方式与第二经纱编织,也即,如两个邻接的纬纱组中的一个的第二纬纱沿纬向采用“浮






……”
的规律与第二经纱编织,那么,其另一个的第二纬纱则沿纬向采用“沉






……”
的规律与第二经纱编织,因此,里层呈现的是沿经向和纬向交替分布的格子图案,格子类型包括第二经纱在上的格子和第二纬纱在上的格子两种。连接层中,第一纱线根据第二纬纱相对第二经纱的浮沉情况,沿蛇形走线方式连接于面层或里层,第二纱线的热收缩率小于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的热收缩率,因此,梭织织物经高温定型之后,第二纱线的收缩较小并支撑于面层和里层之间并使面层与里层之间形成间隔,使得梭织织物具有良好的立体效果,以及赋予该梭织织物一定的弹性效果;而由于第二纱线交织的第一经纱的数量以及下沉的第二经纱的数量均大于等于两根,因此,第二纱线能够形成沿纬向具有一定宽度的孔洞,该孔洞位于第二纬纱相对第二经纱上浮的格子区域内,如此,当沿纬向的两侧观察该梭织织物时,人们既可以观察到位于面层的第一纱线,也可以观察到位于孔洞之下且浮起于第二经纱的第二纬纱的局部,而由于第一纱线的颜色不同于第二纬纱的颜色,因此,该梭织织物所能够体现的颜色层次较为丰富,层次感强,从而能够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感受和独特的视觉体验。此外,该梭织织物中,第一纱线自面层穿梭于里层的情况,使得第一纱线的颜色沿纬向呈现自面层向里层由深至浅、由浅至消失、再由浅至深的循环变化,因此能够进一步加强梭织织物的颜色层次感,并给人带来更为丰富的视觉感受。
[0019]2、里层中,第二经纱采用透明纱线,第二纬线下沉于第二经纱时通过具有颜色的第三纬纱进行遮挡,在上的第三纬纱对第二纬纱的遮挡较为全面,因此,里层所能够形成的两种格子的颜色更为纯粹,美观度效果也就更佳,并且一定程度上还加强了整体梭织织物
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提升织物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具体地,第三纬纱与第二纬纱交错浮沉于第二经纱,也即,沿纬线方向,当第三纬纱经过第二纬纱浮起于第二经纱的位置时,第三纬纱相应地下沉于第二经纱,当第三纬纱经过第二纬纱下沉于第二经纱的位置时,第三纬纱相应地浮起于第二经纱,如此,里层所呈现的依然是交替分布的格子图案,格子类型此时包括第二纬纱在第二经纱之上时所呈现的和第三纬纱在第二经纱在上时所呈现的两种颜色不同且颜色纯粹的格子;基于该构造,当沿纬向的两侧观察该梭织面料时,人们所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梭织织物,其特征是,包括面层(1)、里层(2)和连接层(3);所述面层(1)和所述里层(2)均为经纬纱编织结构;所述面层(1)包括若干第一经纱(11)和若干第一纬纱(12);所述第一经纱(11)和所述第一纬纱(12)均为透明纱线;所述里层(2)包括若干第二经纱(21)和若干第二纬纱(22);所述第二纬纱(22)具有颜色,且各所述第二纬纱(22)被分为沿经向依次布设的若干纬纱组(220);每个所述纬纱组(220)均包括沿经向依次布设的若干所述第二纬纱(22);同一所述纬纱组(220)中,各所述第二纬纱(22)以每次横跨至少两根所述第二经纱(21)的浮沉规律与所述第二经纱(21)编织;邻接的两个所述纬纱组(220)的所述第二纬纱(22)沿纬向以相反的浮沉方式与所述第二经纱(21)编织;所述连接层(3)包括沿经向依次布设且具有与所述第二纬纱(22)不同的颜色的若干第一纱线(31);各所述第一纱线(31)均沿纬向延伸,其在经过所述第二纬纱(22)浮起于所述第二经纱(21)的区域时与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一经纱(11)交织,其在经过所述第二纬纱(22)下沉于所述第二经纱(21)的区域时下沉于第二数量的所述第二经纱(21);所述第一数量大于等于两根且小于等于对应区域内下沉于所述第二纬纱(22)的所述第二经纱(21)的数量;所述第二数量大于等于两根且小于等于对应区域内浮起于所述第二纬纱(22)的所述第二经纱(21)的数量;所述第一纱线(31)的热收缩率小于所述第一纬纱(12)和所述第二纬纱(22)的热收缩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梭织织物,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经纱(21)为透明纱线;所述里层(2)还包括沿经向依次布设且均具有颜色的若干第三纬纱(23);所述第三纬纱(23)的颜色与所述第二纬纱(22)的颜色不同,且其与所述第二纬纱(22)交错浮沉于所述第二经纱(21);所述第三纬纱(23)的收缩率大于所述第一纱线(31)的收缩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梭织织物,其特征是,每个所述纬纱组(220)中,所述第二纬纱(22)被分为沿经向的同一朝向依次布设的第一色纱(221)组和第二色纱(222)组;所述第一色纱(221)组包括沿经向依次布设的若干第一色纱(221);所述第二色纱(222)组包括沿经向依次布设的若干第二色纱(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加明杨帅奇陈欢欢何秋梅赵培灼何严冰毛琳
申请(专利权)人: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