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烷偶联剂固态副产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6466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烷偶联剂固态副产物处理装置,属化工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筒体、进料单元、搅拌单元、加热冷却单元和收集单元,其中加热冷却单元包括U型管,所述U型管伸入搅拌轴的空腔内,U型管一端与蒸汽进口管道和循环水出口管道连接,另一端与蒸汽出口管道和循环水进口管道连接,利用U型管从内部增加热量及循环冷却量。所述筒体设有与装置中管道的阀门相联锁的温度传感装置和压力传感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在搅拌轴中间插入U型管并与加热冷却系统相连接,可降低盐散热较慢、减少升温时间,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且安全性能高。能高。能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烷偶联剂固态副产物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化工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硅烷偶联剂固态副产物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硅烷偶联剂一般作为添加剂使用可作为连接有机与无机之间的“桥梁”,其中氨基、环氨基、丙氨基等硅烷偶联剂在生产时会产生含氨盐酸盐的固态副产物,通常使用的处理方法是采用碱性物质进行中和进而生成盐及含水氨然后进一步处理,目前多采用耙式干燥机进行反应及处理,其中投料口为侧边设置,其存在投料口直径与长度L比例不合理、供热及冷却系统呈现表面集中导致碱性物质分散较慢,反应接触时间较长,搅拌轴所受扭矩过大,电机负载过大导致设备卡死、筒体内高温盐降温较慢、出料口出的盐温度较高进而使得整套设备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3]经检索,专利公开号CN103274431A,公开日为2013年9月4日,该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蒸馏干燥的氟化钾氟化反应装置,由热油罐、电加热器、冷油罐,反应器、精馏塔、冷凝器、接收罐等组成,其特征在于:热油罐通过电加热器与反应器相连,冷油罐与反应器相连,反应器通过精馏塔与接收罐相连。本专利技术将传统立式反应釜改为卧式反应釜,把干燥机的功能延伸为反应装置和蒸馏装置,集三项功能于一体,但该装置采用电加热器对反应器进行加热,温度难以精确控制,但该技术的装置通过热油和冷油及外盘管进行升温和降温,升温速率和降温速率较慢,时间较长,能耗相对较大,液体加料口位于侧面增大固液接触时间,使反应时间延长,较为耗时。
[0004]此外,专利公开号为CN201807201U,公开日为2011年4月27日,该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馏设备,其中蒸发干燥器主体为圆筒状壳体,壳体内壁上设有夹层,通过向夹层通入导热剂来加热壳体内的待蒸发物质。夹层分别于与热剂入口和热剂出口相通。热剂入口设置于壳体顶部,热剂出口设置于壳体底部。在壳体内沿壳体的横向中轴线通过轴承安装搅拌轴,搅拌轴与壳体外的电机相连接,搅拌轴上垂直固定连接多个搅拌桨叶。搅拌桨叶包括矩形片状的搅拌臂,搅拌臂末端连接有矩形的搅拌片,该装置通过向夹层通入导热剂来加热壳体内的待蒸发物质,该技术专业采用单一夹套模式加热,升温较慢并且由于没有固体进料口不具备固液反应所需的设备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问题
[0006]针对现有固液分离装置升温速率慢、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硅烷偶联剂固态副产物处理装置,该装置利用U型管从内部增加热量及循环冷却量,可降低盐散热较慢、减少升温时间,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一种硅烷偶联剂固态副产物处理装置,包括:
[0010]筒体,所述筒体上侧开设有投料口,下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投料口上盖有盲板,所述盲板通过法兰与投料口连接,盲板上装有视镜,便于观察筒体内物料情况。所述筒体外包裹夹套,所述夹套内设有保温层,采用夹套供热及制冷增大供热面积及制冷面积,加快反应时间,降低冷却时间,减少操作时间,所述保温层内部充装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效果较好且使用寿命较高,同时减少能源损失,所述夹套一端与蒸汽进口管道B和循环水出口管道B连接,另一端与蒸汽出口管道B和循环水进口管道B连接。
[0011]所述盲板为快开式盲板,采用快开螺栓紧固方便投料,操作简单,同时在盲板上设置两个视镜口便于观察筒体内物料情况。将投料口开设在筒体中间,可以减少碱性反应物料分散时间,减少碱性物料与氨基盐酸盐的接触时间,提高反应效率进而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0012]进料单元,包括抽料管道,所述抽料管道设于筒体上侧中间,与筒体连接。
[0013]搅拌单元,包括搅拌轴和与搅拌轴相垂直的搅拌茅,所述搅拌轴与动力组件连接,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和用于调整搅拌轴转速的变速箱,所述变速箱与搅拌轴连接。
[0014]加热冷却单元,包括U型管,所述U型管伸入搅拌轴的空腔内,所述U型管一端与蒸汽进口管道A和循环水出口管道A连接,U型管另一端与蒸汽出口管道A和循环水进口管道A连接,利用U型管从内部增加热量及循环冷却量,可降低盐散热较慢、减少升温时间,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0015]收集单元,包括塔节和冷凝器,所述塔节设于筒体上方,冷凝器首端与塔节上端连接,末端与接收包连接,所述接收包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当接收包的数量为两个时,包括接收包A和接收包B,所述接收包A用于接收低沸点的溶液,所述接收包B用于接收高沸点的溶液,所述接收包B与真空泵连接。
[0016]所述筒体设有温度传感装置和压力传感装置,所述温度传感装置和压力传感装置与蒸汽进口管道A、蒸汽出口管道A、循环水进口管道A、循环水出口管道A、蒸汽进口管道B、蒸汽出口管道B、循环水进口管道B、循环水出口管道B以及真空泵的阀门相联锁,可进行程序升温、升压、降温等操作增加安全性能并且可远传至DCS,便于监控。
[0017]更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直径和长度比例为1:1.3,在保证容器体积及空间利用率的情况下,减少搅拌轴距,降低搅拌轴在运行中轴扭曲,保护电机,减少设备维修频率,节省生产成本。
[0018]使用前,打开电机,控制搅拌轴旋转,同时通入蒸汽,对筒体进行加热,将包含固液混合物的物料从抽料管道通入筒体中,物料在筒体中搅拌同时加热,低沸点的溶剂首先通过塔节经冷凝器进入接收包A,对于沸点较高的溶剂,打开真空泵,继续蒸馏,用接收包B收集,至视镜观测到筒体内混合物呈粉体,且冷凝器下方没有液体,说明干燥完成,向U型管中通入循环水降温冷却至室温,干燥得到的粉状产物由出料口卸出。
[0019]3、有益效果
[002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1)本技术的装置在搅拌轴中间插入U型管道并与加热冷却系统相连接,温度分布均匀,可减少升温时间和冷却时间,使筒体内盐充分冷却;
[0022](2)本技术采用夹套及保温层,增大供热及冷却接触面,减少能源损耗,增加
能源利用率;
[0023](3)本技术采用中间投料并且盲板与筒体采用法兰快开螺栓紧固方式,便于物料扩散,减少物料与筒体内物料接触时间,减少接触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便于操作;
[0024](4)本技术的筒体直径与长度之比为(1:1.3),在保证体积及空间利用率的情况下减少搅拌轴长度,降低扭矩,保护电机,减少维修频率,节省生产成本;
[0025](5)本技术采用温度、压力检测传感,并与供热、冷却、真空系统相联锁,数据传至DSC系统,进行程序性升温、升压及日常监控,增加安全性能、减少人工操作,提高自动化操作。
附图说明
[0026]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技术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烷偶联剂固态副产物处理装置,包括:筒体(100),所述筒体(100)下侧开设有出料口(140);进料单元(200),包括抽料管道(210),所述抽料管道(210)设于筒体(100)上侧中间,与筒体(100)连接;搅拌单元(300),包括搅拌轴(310),所述搅拌轴(310)位于筒体(100)内,与动力组件(330)连接;加热冷却单元(4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冷却单元(400)包括U型管(410),所述U型管(410)伸入搅拌轴(310)的空腔内,所述U型管(410)一端与蒸汽进口管道A(421)和循环水出口管道A(432)连接,U型管(410)另一端与蒸汽出口管道A(422)和循环水进口管道A(43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硅烷偶联剂固态副产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330)包括电机(331)和用于调整搅拌轴(310)转速的变速箱(332),所述变速箱(332)与搅拌轴(31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硅烷偶联剂固态副产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0)外包裹夹套(160),所述夹套(160)内设有保温层(150),所述夹套(160)一端与蒸汽进口管道B(441)和循环水出口管道B(452)连接,另一端与蒸汽出口管道B(442)和循环水进口管道B(45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硅烷偶联剂固态副产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0)上侧开设有投料口(110),所述投料口(110)上盖有盲板(120),所述盲板(120)通过法兰与投料口(110)连接,盲板(120)上装有视镜(13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硅烷偶联剂固态副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峰孙佳丽江志张明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硅宝有机硅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