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固定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645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06
本披露内容的各种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在装运集装箱中固定负载的负载固定装置和方法。通常,每个负载固定装置包括基部和两个翼部,每个翼部具有角接合端。翼部附接到基部,并且能够相对于彼此以及相对于基部从紧凑构型移动到固定构型,在该紧凑构型中,第一距离将角接合端分开,在该固定构型中,更大的第二距离将角接合端分开。因为在翼部处于紧凑构型时,负载固定装置更紧凑(与固定构型相比),所以与具有固定在固定构型中的不可移动翼部的类似负载固定装置相比,更容易附接到装运集装箱,且特别是附接到装运集装箱的前角柱。特别是附接到装运集装箱的前角柱。特别是附接到装运集装箱的前角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负载固定方法和装置
[0001]优先权要求
[0002]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21年3月10日提交的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号17/197,906的优先权和权益,该专利申请要求于2020年3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2/990,126的优先权和权益,这两个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都通过援引并入本文。


[0003]本披露内容涉及负载固定装置和方法,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在装运集装箱中固定负载的负载固定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4]公司使用装运集装箱经由船舶、铁路或卡车长距离运输货物负载。装运集装箱是大型的,通常是金属容器,用于容纳和运输用于联运铁路、航海运输和公路货运应用的产品。图1A示出了已知的装运集装箱10,该装运集装箱包括第一侧壁12、与第一侧壁12相对的第二侧壁14、前端壁16、底板18、与底板18相对的顶板20、与前端壁16相对的第一后门22a和第二后门22b、第一前角柱(first front corner post)30和第二前角柱40。第一侧壁12和第二侧壁14在底板18与顶板20之间竖直延伸,并且底板18和顶板20在第一侧壁12与第二侧壁14之间水平延伸。前端壁16在第一侧壁12与第二侧壁14之间水平延伸,并且在底板18与顶板20之间竖直延伸。第一后门22a和第二后门22b共同地(当关闭时)在第一侧壁12与第二侧壁14之间水平延伸,并且分别地在底板18与顶板20之间竖直延伸。第一前角柱30竖直延伸,并且联结第一侧壁12和前端壁16,以形成装运集装箱10的第一前角。第二前角柱40竖直延伸,并且联结第二侧壁14和前端壁16,以形成装运集装箱10的第二前角。前角柱30和40是装运集装箱10的最坚固的部件中的一些。
[0005]为了经由装运集装箱装运货物负载,首先将货物装载到装运集装箱的内部中,从前端开始并朝向后端移动。在许多情况下,货物没有完全填满装运集装箱的内部,这意味着在负载内(即,在货物自身之间)和/或在货物与装运集装箱的壁之间存在空隙。如果空隙没有被最小化并且负载没有被固定以防止移动,那么货物可能在运送期间移位,并且彼此碰撞以及与装运集装箱的内壁碰撞,从而损坏货物和装运集装箱。图1B示出了已被装载到装运集装箱10中的圆桶D的示例负载L。鉴于装运集装箱10内的空闲空间量,除非被固定,否则圆桶D将很可能在运送期间移动,并且彼此碰撞以及与装运集装箱的壁碰撞。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披露内容的各种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在装运集装箱中固定负载的负载固定装置和方法。通常,本披露内容的每个负载固定装置包括基部和两个翼部,每个翼部具有角接合端(corner

engaging end)。翼部附接到基部,并且可相对于彼此以及相对于基部从紧凑构型移动到固定构型,在该紧凑构型中,第一距离将角接合端分开,在该固定构型中,更大的第二距离将角接合端分开。因为在翼部处于紧凑构型时,负载固定装置更紧凑(与固定构型
相比),所以与具有固定在固定构型中的不可移动翼部的类似负载固定装置相比,更容易附接到装运集装箱,且特别是附接到装运集装箱的前角柱。
[0007]操作者执行本披露内容的负载固定方法,以使用至少两个负载固定装置在装运集装箱中固定负载。具体地,操作者将单独的负载固定装置附接到装运集装箱的两个前角柱。为此,对于每个负载固定装置,操作者将负载固定装置(此时翼部处于紧凑构型)插入到由其相应前角柱的壁(部分地)限定的负载固定装置接纳通道中。接着,操作者将翼部操纵到固定构型中,使得它们的角接合端分开并接合前角柱的相对内角。这种接合确保负载固定装置在负载固定方法的剩余部分期间保持在适当位置。操作者将单独固定构件(比如柔性带)附接到每个负载固定装置,并围绕负载缠绕固定构件,直到它们的自由端相遇。操作者将相对固定构件的自由端(比如经由带扣)彼此附接,并使用张紧工具围绕负载张紧固定构件。这将负载拉在一起并靠在装运集装箱的前端壁上以固定负载,从而完成了负载固定方法。
附图说明
[0008]图1A是装运集装箱的立体图。
[0009]图1B是装载有圆桶的负载的图1A的装运集装箱的立体图(为了清楚起见以简化方式示出)。
[0010]图2是本披露内容的负载固定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1]图3是图2的负载固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12]图4A是图1A和图1B的装运集装箱的前角柱的俯视平面图。
[0013]图4B是图4A的前角柱的立体图,为了清楚起见,该前角柱的高度被截断。
[0014]图5A至图5D是俯视平面图,示出了图2的负载固定装置附接到图4A的前角柱并且固定构件附接到负载固定装置。
[0015]图5E是对应于图5D的立体图。
[0016]图5F至图5I是图1A的装运集装箱在图2的负载固定装置已附接到每个前角柱之后的立体图。这些图示出了负载被装载到装运集装箱中并使用负载固定装置和固定构件来固定。
[0017]图6是本披露内容的负载固定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8]图7是图6的负载固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19]图8是图6的负载固定装置在附接到图4A的前角柱之后并且固定构件已附接到负载固定装置之后的立体图。
[0020]图9是本披露内容的负载固定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1]图10是图9的负载固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22]图11是图9的负载固定装置在附接到图4A的前角柱之后并且固定构件已附接到负载固定装置之后的立体图。
[0023]图12是本披露内容的负载固定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4]图13是图12的负载固定装置基本上沿着图12的线13

13截取的截面前视立视图。
[0025]图14A至图14D是俯视平面图,示出了图12的负载固定装置附接到图4A的前角柱并且固定构件附接到负载固定装置。
[0026]图14E是对应于图14D的立体图。
[0027]图15是本披露内容的负载固定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8]图16是图15的负载固定装置基本上沿着图15的线16

16截取的截面前视立视图。
[0029]图17是图15的负载固定装置的一部分基本上沿着图15的线16

16截取的截面前视立视图。
[0030]图18是图15的负载固定装置在附接到图4A的前角柱之后并且固定构件已附接到负载固定装置之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虽然本文描述的系统、装置和过程可以以各种形式实施,但是附图示出了并且说明书描述了某些示例性且非限制性实施例。可能并非需要附图中示出的和说明书中描述的所有部件,并且某些实现方式可以包括额外的、不同的或更少的部件。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进行以下方面的变化:部件的布置和类型;部件的形状、大小和材料;以及部件的连接方式。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说明书中提到的任何方向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在包括第一前角柱和第二前角柱的装运集装箱中固定负载的负载固定方法,该方法包括:定位第一负载固定装置,该第一负载固定装置包括基部、可移动地附接到该基部并包括第一角接合端的第一翼部、以及可移动地附接到该基部并包括第二角接合端的第二翼部,该第二负载固定装置的第一翼部和第二翼部能够在该第一翼部和该第二翼部处于紧凑构型时,至少部分地在由该第一角柱限定的负载固定装置接纳通道内,相对于彼此从该紧凑构型移动到固定构型;以及通过将该第一翼部和该第二翼部操纵到该固定构型中,将该第一负载固定装置固定到该第一前角柱,因此该第一翼部和该第二翼部的相应第一角接合端和第二角接合端接合该第一前角柱的相对内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固定方法,进一步包括:定位第二负载固定装置,该第二负载固定装置包括基部、可移动地附接到该基部并包括第一角接合端的第一翼部、以及可移动地附接到该基部并包括第二角接合端的第二翼部,该第二负载固定装置的第一翼部和第二翼部能够在该第一翼部和该第二翼部处于紧凑构型时,至少部分地在由该第二角柱限定的负载固定装置接纳通道内,相对于彼此从该紧凑构型移动到固定构型;通过将该第一翼部和该第二翼部操纵到该固定构型中,将该第二负载固定装置固定到该第二前角柱,因此该第一翼部和该第二翼部的相应第一角接合端和第二角接合端接合该第二前角柱的相对内角;将第一固定构件附接到该第一负载固定装置;将第二固定构件附接到该第二负载固定装置;围绕该负载缠绕该第一固定构件和该第二固定构件;以及将该第一固定构件和该第二固定构件彼此附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固定方法,进一步包括围绕该负载张紧该第一固定构件和该第二固定构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固定方法,其中,将该第一固定构件附接到该第一负载固定装置包括:将该第一固定构件的第一端穿过部分由该第一翼部限定的第一固定构件接纳开口;以及将该第一固定构件的第一端穿过部分由该第二翼部限定的第二固定构件接纳开口,因此该第一固定构件围绕该基部缠绕。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固定方法,其中,该第一翼部和该第二翼部可枢转地附接到该基部,使得将该第一负载固定装置的第一翼部和第二翼部操纵到该固定构型中包括使该第一翼部和该第二翼部中的至少一个围绕该基部枢转,以将该第一翼部和该第二翼部的相应第一角接合端和第二角接合端分开。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载固定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将该第一负载固定装置至少部分地插入由该第一角柱限定的该负载固定装置接纳通道之前,将该第一翼部和该第二翼部操纵到该紧凑构型中。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载固定方法,其中,该第一负载固定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偏置
元件,该第一偏置元件可操作地接合到该第一翼部和该第二翼部,并被构造成将该第一翼部和该第二翼部偏置到该固定构型,使得将该第一负载固定装置的第一翼部和第二翼部操纵到该固定构型中包括使该第一偏置元件能够将该第一翼部和该第二翼部偏置到该固定构型中。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载固定方法,其中,将该第一负载固定装置的第一翼部和第二翼部操纵到该紧凑构型中包括使该第一翼部和该第二翼部中的至少一个围绕该基部枢转,并克服该第一偏置元件的偏置力,以将该第一翼部和该第二翼部的相应第一角接合端和第二角接合端朝向彼此移动。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固定方法,其中,该第一翼部和该第二翼部能够相对于该基部平移移动,使得将该第一翼部和该第二翼部操纵到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德怀特
申请(专利权)人:信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