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海上生活污水的耐盐复合菌剂及筛选、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5269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海上生活污水的耐盐复合菌剂及筛选、使用方法。所述复合菌剂筛选方法为:在模拟好氧池中投加活性污泥,处理氯离子浓度为10000mg/L~20000mg/L的海水配制生活污水,系统稳定后进行菌种筛选。同时对驯化污泥进行微生物群落分析,选取所筛选菌种且在驯化污泥中丰度比例位于前14种的菌种组成耐盐复合菌剂。所述耐盐复合菌剂中的各菌种按其比例单独保藏,使用时将独立包装打开混合,在海上平台生活污水生化处理装置中活化、增殖并形成污泥絮体,以起到装置快速启动的目的。本菌剂耐退化、便于保藏运输、适用盐浓度范围广,使用方法简单、活化条件简便,使污水生化处理系统能够快速启动、达标。达标。达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海上生活污水的耐盐复合菌剂及筛选、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海上生活污水的耐盐复合菌剂及筛选、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海上采油平台用于近海和远海石油开采的平台,可在平台上进行开采和日常活动。在生产活动中人员产生了一定量的生活污水,包括冲厕废水、洗涤及洗浴废水、厨房废水。海上平台生活污水经收集后进行生化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海洋环境,执行标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GB 4914

2008。由于海上平台的空间限制,污水处理装置没有足够大的缓冲能力导致进水不均匀;同时大部分平台采用海水冲厕,导致生活污水的含盐量较高,氯离子含量高达20000mg/L,对生化处理效果造成很大影响。以上原因导致平台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在投运时需要较长的污泥驯化时间,有的长达50天。同时,生化活性污泥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日常维护,但平台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专业技术人员,长时间不进行维护,导致物理流失或者死亡、退化严重,处理效率随着时间而逐渐下降,需要重新进行驯化培养,耗时较长。
[0003]因此在污泥培养过程中需要一种能够适应海上平台生活污水特点,耐高盐的生物菌剂,在加入系统后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并进行繁殖,使系统出水能够快速达标,同时要便于运输。
[0004]目前做污水处理耐盐生物菌剂研究较多,涉及菌剂、菌剂制作方法以及相配套工艺三方面,但主要集中于在高盐环境筛选一株或数株具有耐盐功能的菌种,未考虑在污水处理系统(活性污泥)中是否能够存在以及存在的比例。为解决此问题,一些研究通过固定化,将菌种强行固定于污水处理系统中,但菌种活性、菌种适应性仍待研究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目前生化系统启动以及恢复困难,需要污水驯化时间较长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海上生活污水的耐盐复合菌剂及筛选、使用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海上生活污水的耐盐复合菌剂的筛选方法,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适用于海上生活污水的耐盐复合菌剂的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模拟好氧池中投加活性污泥,MLSS 3000~4000mg/L,处理氯离子浓度为10000mg/L~20000mg/L的海水配制生活污水;S2.系统稳定后,取系统中活性污泥使用氯离子浓度为20000mg/L的基础液体培养基进行菌种筛选,并对驯化污泥进行微生物群落分析,选取所筛选菌种且在驯化污泥中丰度比例位于前14种的菌种组成耐盐复合菌剂。
[0008]进一步的,模拟好氧池的有效容积3L,为SBR反应器,活性污泥MLSS 4000mg/L,设计停留时间5h,出水COD≤125mg/L。
[0009]进一步的,海水配制生活污水的配置方法为:将海水和生活污水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再添加葡萄糖、尿素、磷酸二氢钾,使配置成的生活污水COD 500mg/L,TN 50mg/L,TP 5mg/L,pH 7。
[0010]进一步的,海水配制生活污水的初始氯离子浓度为10000mg/L,COD 500mg/L,TN 50mg/L,TP 5mg/L,pH 7。
[0011]进一步的,步骤S1中,待活性污泥处理初始的海水配制生活污水出水稳定达标且污泥性状良好后,以5000mg/L为梯度逐渐增加氯离子浓度,直至氯离子浓度为20000mg/L。
[0012]进一步的,步骤S2中,基础液体培养基包括:葡萄糖4~5g/L,尿素0.2~0.24g/L,磷酸二氢钾0.1~0.12g/L,蛋白胨1~1.2g/L,pH7~8,氯化钠32960mg/L。
[0013]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海上生活污水的耐盐复合菌剂,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14]一种适用于海上生活污水的耐盐复合菌剂由14种菌组成,分别属于不动杆菌属、分枝杆菌属、硝化螺旋菌属、红游动菌属、芽孢杆菌属、纤维弧菌属、小纺锤状菌属、红杆菌属、组织菌属、土芽孢杆菌属、梭菌属、假单胞菌属、脱硫微杆菌属、生丝微菌属。
[0015]进一步的,分别属于不动杆菌属、分枝杆菌属、硝化螺旋菌属、红游动菌属、芽孢杆菌属、纤维弧菌属、小纺锤状菌属、红杆菌属、组织菌属、土芽孢杆菌属、梭菌属、假单胞菌属、脱硫微杆菌属、生丝微菌属的菌的投加比例(发酵液体积比)为4份、4份、4份、3份、3份、3份、3份、2份、2份、2份、2份、2份、2份、1份。
[0016]进一步的,耐盐复合菌剂中的各菌种分开进行甘油管保藏。
[0017]进一步的,耐盐复合菌剂中的各菌种分别在氯离子浓度为20000mg/L的基础培养基进行活化,以防止菌种退化。
[0018]进一步的,耐盐复合菌剂中的各菌种扩大培养使用的营养剂包括葡萄糖5~6g/L,尿素1~1.2g/L,磷酸二氢钾0.4~0.48g/L,蛋白胨3~3.6g/L。
[0019]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海上生活污水的耐盐复合菌剂的使用方法,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20]一种适用于海上生活污水的耐盐复合菌剂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上述耐盐复合菌剂以5

~20

(总体积比)的投加量投入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并在污水中投加营养剂,闷曝2天,期间保持pH值6~9,溶解氧1~4mg/L,温度5~35℃;S2.开始进水,进出水梯度为反应器体积的40%、60%、80%、100%,每梯度持续2天,污水处理装置启动完成。
[0021]进一步的,所述营养剂包括葡萄糖所述营养剂包括葡萄糖2~5g/L、尿素0.2~0.5g/L、磷酸二氢钾0.1~0.25g/L、蛋白胨0.5~1.25g/L。
[0022]本专利技术的耐盐复合菌剂扩大培养营养剂使用的碳源以及污水处理装置快速启动营养剂使用的碳源可用面粉、玉米淀粉等有机碳源替代。
[0023]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1、本申请菌剂筛选来源于海上平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生化污泥,通过微生物群落分析确定菌种,相对常规菌种富集筛选具有真实性;2、本申请的菌剂复合菌群种类齐全,具有完整的生物链,其环境适应性更强;3、本申请菌剂中各菌种为单独保藏、扩大培养、运输,避免了菌种扩大培养时的相
互影响造成菌种退化;4、本申请菌剂使用方法简单,活化条件简便,使设备能够快速启动、达标。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驯化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27]实施例1一种适用于海上生活污水的耐盐复合菌剂的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模拟好氧池中投加海上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活性污泥,污泥MLSS 4000mg/L,处理氯离子浓度为10000mg/L的海水配制生活污水,COD 500mg/L,TN 50mg/L,TP 5mg/L,pH 7。配置基础为体积比1:1的渤海海域海水和生活污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海上生活污水的耐盐复合菌剂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模拟好氧池中投加活性污泥,MLSS 3000~4000mg/L,处理氯离子浓度为10000mg/L~20000mg/L的海水配制生活污水;S2.系统稳定后,取系统中活性污泥使用氯离子浓度为20000mg/L的基础液体培养基进行菌种筛选,并对驯化污泥进行微生物群落分析,选取所筛选菌种且在驯化污泥中丰度比例位于前14种的菌种组成耐盐复合菌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海上生活污水的耐盐复合菌剂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海水配制生活污水的配置方法为:将海水和生活污水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再添加适量葡萄糖、尿素、磷酸二氢钾,使配置成的生活污水COD 500mg/L,TN 50mg/L,TP 5mg/L,pH 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海上生活污水的耐盐复合菌剂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海水配制生活污水的初始氯离子浓度为10000mg/L。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海上生活污水的耐盐复合菌剂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待活性污泥处理初始的海水配制生活污水出水稳定达标且污泥性状良好后,以5000mg/L为梯度逐渐增加氯离子浓度,直至氯离子浓度为20000mg/L。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海上生活污水的耐盐复合菌剂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基础液体培养基包括:葡萄糖4~5g/L,尿素0.2~0.24g/L,磷酸二氢钾0.1~0.12g/L,蛋白胨1~1.2g/L,pH7~8,氯化钠32960mg/L。6.一种适用于海上生活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国健石俊飞樊文琦孙立刚徐可于文轩吕宏智杜泽宇邵昱程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