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342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臂,第一臂从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第二臂,第二臂包括从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包括:导线接触部,沿第二方向设置在第一部分上,并且被配置为当导电端子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插入一个端子骨架内时,刺破放置在端子骨架内导线的绝缘层,以与导线形成电连接。当使用多个该导电端子在端子骨架内连接导线时,导电端子之间的间距更小,并且每个导电端子能够连接更多根导线,使得该导电端子能够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需求。子能够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需求。子能够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


[0001]本技术涉及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特别地,涉及一种能够连接多根导线,并且端子排列间距较小的导电端子。

技术介绍

[0002]在微型电机的制造过程中,常常需要对多根导线进行电连接。所谓导线,是用以制造电工产品中线圈或绕组的绝缘电线。导线按照基本组成,分为导电线心和电绝缘层,其中电绝缘层在外围包裹导电线心,起到电隔离的作用。对于多根导线的电连接,工业加工领域通过使用导电端子对多根导线进行压接来实现,其特点是无需焊接,无污染。
[0003]用于实现导线压接的导电端子,其中一端作为电连接的抽头,与外部电气元件诸如PCB电路板、电连接器等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希望导电端子在压接完成后端子之间的间距较小,即导电端子的抽头间距较小,这样可以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使用。
[0004]图1示出了作为现有技术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由图1可知,该导电端子10包括第一连接部101,第一臂102,第二臂103。其中,第一臂102从第一连接部101的第一端1011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第一臂包括端子接触部1021。第二臂103可视为包括从第一连接部101的第二端1012沿与第一方向成角度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1031。其中,第一部分1031包括用于刺破导线的导线接触部1032。该导线接触部1032包括沿与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形成在第一部分上的多条锋利凸起边缘1033。图1中还示出了所压接的多根导线20,多根导线20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平行排列。
[0005]在图1中,每条凸起边缘的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为了形成该导线接触部的凸起边缘,现有技术采用刮削工艺进行加工。刮削是指用刮刀在工件表面上刮去微量金属,并在工件表面留有刮槽。例如,在图1中,在第一部分上存在的一排排刮槽,即为刮削后留下的痕迹。同时,在快速刮削的过程中,刮槽的边缘会形成细小的毛刺,即现有技术中的凸起边缘。
[0006]图2示出了图1的导电端子放置在端子骨架内的示意图,其中AA

表示端子间距。结合图1,导电端子的第一连接部101位于图2中端子骨架的底部,导电端子的端子接触部1021朝上,图2中多个导电端子的排列方向可视为凸起边缘1033延伸的方向,即沿着与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图2中的端子间距AA

与导电端子的宽度BB

有关,也与所压接的导线的根数有关。类似于图1和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每个导电端子能够压接最多2根导线,并且端子间距通常在6.1mm以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当使用多个该导电端子在端子骨架内连接导线时,导电端子之间的间距更小,并且每个导电端子能够连接更多根导线,使得该导电端子能够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需求。
[0008]基于此,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臂,所述第一臂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
第二臂,所述第二臂包括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成角度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导线接触部,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上,并且被配置为当所述导电端子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插入一个端子骨架内时,刺破放置在所述端子骨架内导线的绝缘层,以与所述导线形成电连接。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臂还包括从所述第一部分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二端的一端沿一个第三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部分。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线接触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上的一条或多条锋利的凸起边缘。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线接触部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上的一个或多个条形通孔,其中,形成所述条形通孔的边缘包括所述锋利的凸起边缘。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边缘通过使用翻边工艺被形成。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导电端子插入所述端子骨架内时,抵靠在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之间,以防止所述第二臂变形。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端子接触部,所述端子接触部从所述第一臂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一端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并且被配置为与外部部件电连接。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端子接触部,所述端子接触部从所述第二臂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二端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并且被配置为与外部部件电连接。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锁定部,所述锁定部从所述第一臂或所述第二臂的两侧向外伸出,并且被配置为当所述导电端子插入所述端子骨架内时,将所述导电端子锁定在所述端子骨架内。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形成在第一臂上,并且被配置为在导电端子被加工时定位导电端子。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臂,所述第一臂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第二臂,所述第二臂包括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成角度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形成至少一个条形通孔,其中,形成所述条形通孔的边缘包括所述锋利的凸起边缘,可用于刺破导线以与所述导线形成电连接。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边缘通过使用翻边工艺被形成。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臂还包括从所述第一部分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二端的一端沿一个第三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附图说明
[0022]本技术的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优选实施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
[0023]图1为作为现有技术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0024]图2为图1所示的导电端子排列在端子骨架内的示意图。
[0025]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导电端子在一个视角下的立体图。
[0026]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正视图。
[0027]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侧视图。
[0028]图6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多个导电端子插入端子骨架后的示意图。
[0029]图7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凸起结构的细节图。
[0030]图8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侧视图。
[0031]图9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详细讨论实施例的实施和使用。然而,应当理解,所讨论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示范性地说明实施和使用本技术的特定方式,而非限制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连接导线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臂,所述第一臂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第二臂,所述第二臂包括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成角度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导线接触部,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上,并且被配置为当所述导电端子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插入一个端子骨架内时,刺破放置在所述端子骨架内导线的绝缘层,以与所述导线形成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臂还包括从所述第一部分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二端的一端沿一个第三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接触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上的一条或多条锋利的凸起边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接触部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上的一个或多个条形通孔,其中,形成所述条形通孔的边缘包括所述锋利的凸起边缘。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边缘通过使用翻边工艺被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导电端子插入所述端子骨架内时,抵靠在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之间,以防止所述第二臂变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建丁通豹R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