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废气治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332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废气治理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和多个废气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废气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SDG吸附单元、光催化单元、活性炭吸附单元和臭氧催化分解单元,其中,SDG吸附单元的前端与废气进口连接,臭氧催化分解单元的后端与废气出口连接,设备壳体在对应各单元的底部位置分别设有排液口;所述SDG吸附单元、光催化单元、活性炭吸附单元、臭氧催化分解单元均设有多个单元组件,各单元组件均设有安装构件的抽屉式支撑架,所述构件包括净化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废气治理设备结构规划合理,且维护使用方便,尤其适合科研院所、医院、高校实验室等低浓度、大风量废气排放场所对废气的净化处理。量废气排放场所对废气的净化处理。量废气排放场所对废气的净化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废气治理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环保装置
,尤其涉及VOCs气体处理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环境治理的持续深入,以往不被重视的科研院所、医院、高校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排放的VOCs也逐渐受到关注。研发机构排放的VOCs虽然总体浓度低,感官上污染程度较轻,但因研发机构数量多,总体排风量大,其排放的总量也不容小视。目前,针对研发机构废气,相对较有效的治理工艺技术有吸收法、吸附法、光催化、植物液等手段。然而,上述技术均有各自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能吸纳各种技术优势且适用于科研院所、医院、高校实验室等研发机构的新工艺方式或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针对科研院所、医院、高校实验室等废气排放场所设计了一种易于安装和维护的一体化废气治理设备。
[0004]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一体化废气治理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和多个废气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废气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SDG吸附单元、光催化单元、活性炭吸附单元和臭氧催化分解单元,其中,SDG吸附单元的前端与废气进口连接,臭氧催化分解单元的后端与废气出口连接,设备壳体在对应各单元的底部位置分别设有排液口;
[0006]所述SDG吸附单元、光催化单元、活性炭吸附单元、臭氧催化分解单元均设有多个单元组件,各单元组件均设有安装构件的抽屉式支撑架,所述构件包括净化材料;
[0007]所述SDG吸附单元、活性炭吸附单元和臭氧催化分解单元的净化材料为颗粒型,所述光催化单元的净化材料为板材型;
[0008]所述SDG吸附单元、活性炭吸附单元和臭氧催化分解单元的抽屉式支撑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抽屉底板,所述抽屉底板上安装有格栅板,格栅板上铺设有丝网,对应的净化材料铺在所述丝网上形成填料层,同时所述丝网上开设有卸料口,格栅板和抽屉底板在对应所述卸料口的位置具有落料的通孔,所述卸料口处安装有封堵卸料口的可拆卸挡板;
[0009]所述光催化单元的单元组件的构件还包括光催化灯管,光催化单元的抽屉式支撑架设有分别用于安装光催化灯管和板型光催化剂的支撑件;
[0010]所述SDG吸附单元、活性炭吸附单元和臭氧催化分解单元各自设有至少一个由其多个单元组件组成的竖向阵列,其上下相邻的单元组件之间或单元组件与设备壳体内壁之间的横向气流通道一侧开口,另一侧被挡板封闭,且不同侧开口/封闭的横向气流通道在竖直方向上交替出现。
[00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改进的方案还包括:
[0012]进一步的,所述SDG吸附单元与活性炭吸附单元之间安装有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设有至少一个单元组件,过滤单元的单元组件设有安装颗粒物过滤材料的抽屉式支撑
架。
[0013]进一步的,所述设备壳体在对应SDG吸附单元、光催化单元、活性炭吸附单元和臭氧催化分解单元的位置分别安装有温度变送器接口,在相邻单元的交接处安装有压差计接口。
[0014]进一步的,所述光催化单元设有至少一个由其多个单元组件组成的横向阵列,且光催化单元的每一行单元组件的前侧对应设有至少一个过滤单元的单元组件。
[0015]进一步的,所述可拆卸挡板由冲孔板制成。
[0016]进一步的,所述设备壳体的顶部盖板下方设铺设有降温喷淋管,用于对SDG吸附单元、光催化单元、活性炭吸附单元和臭氧催化分解单元的降温。
[0017]进一步的,所述设备壳体包括锥台型的进气斗和出气斗,废气进口和废气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进气斗和出气斗的端部,顺着气体在设备中的整体流动方向,所述进气斗的横截面积逐渐扩大,出气斗的横街面积逐渐缩小。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技术废气治理设备集成了SDG吸附单元、光催化单元、活性炭吸附单元和臭氧催化分解单元,可对低浓度、大风量、成分复杂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气体进行多工艺、多阶段的充分净化处理。本技术废气处理设备结构规划合理,其模块化的结构设计使其可在合适在加工场地完成主体制造后,通过吊装等方式转运到使用场地,并在简易安装或调试后投入使用,无需在使用场地进行大规模的土木施工;本技术设备中单元组件的抽屉式填料支撑结构的设计,使得各反应阶段的填料易于装卸更换,便于设备的后期维护;本技术设备中气流通道的折流式布局和组合方式使废气可以与反应材料充分接触,延长停留时间,提高净化效果;本技术设备中的各个工艺单元均为干式净化工艺,区别于湿法工艺,避免循环水、吸收液等的使用,明显减轻设备荷载,增大了在老旧建筑楼顶应用的便利性或可能性;本技术设备通过一体化设计,缩小了设备尺寸,显著降低设备的一次性投资费用,并减少了设备占地。基于以上优点,本技术设备尤其适用于科研院所、医院、高校实验室等低浓度、大风量、废气成分复杂多变、设备布置用地紧张、楼顶荷载不够、缺乏专业运维团队的废气排放场所,且维护使用设备不会给此类用户带来较大负担,使其场所排放的废气能够得以及时有效的处理。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废气处理设备的半剖视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废气处理设备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0022]图3是SDG吸附单元中气流通道的分布示意图;
[0023]图4是活性炭吸附单元的单元组件的局部放大结构图;
[0024]图5是本技术废气处理设备的外观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废气处理设备一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6]图中:1

废气进口;2

SDG吸收单元;201

SDG抽屉式支撑架;202

SDG填料层;203:压差计接口;204

SDG卸料口;3

光催化单元;301

光催化剂填料支撑架;302

光催化灯管;4

活性炭吸附单元;401

活性炭填料层;402

格栅板;403

活性炭填料层;404

丝网;405

方钢;407

卸料口;5

臭氧催化分解单元;501

臭氧分解催化剂填料层;502

卸料口;6

排液
口;7

第三连接段;8

第二连接段2;9

吊耳;10

废气出口;11

过滤单元;12

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8]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一体化废气治理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和安装在设备壳体中的多个废气处理单元。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废气治理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和多个废气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废气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SDG吸附单元(2)、光催化单元(3)、活性炭吸附单元(4)和臭氧催化分解单元(5),其中,SDG吸附单元(2)的前端与废气进口(1)连接,臭氧催化分解单元(5)的后端与废气出口(10)连接,设备壳体在对应各单元的底部位置分别设有排液口;所述SDG吸附单元(2)、光催化单元(3)、活性炭吸附单元(4)、臭氧催化分解单元(5)均设有多个单元组件,各单元组件均设有安装构件的抽屉式支撑架,所述构件包括净化材料;所述SDG吸附单元(2)、活性炭吸附单元(4)和臭氧催化分解单元(5)的净化材料为颗粒型,所述光催化单元(3)的净化材料为板材型;所述SDG吸附单元(2)、活性炭吸附单元(4)和臭氧催化分解单元(5)的抽屉式支撑架包括水平设置的抽屉底板,所述抽屉底板上安装有格栅板,格栅板上铺设有丝网,对应的净化材料铺在所述丝网上形成填料层,同时所述丝网上开设有卸料口,格栅板和抽屉底板在对应所述卸料口的位置具有落料的通孔,所述卸料口处安装有封堵卸料口的可拆卸挡板;所述光催化单元(3)的单元组件的构件还包括光催化灯管,光催化单元(3)的抽屉式支撑架设有分别用于安装光催化灯管和板型光催化剂的支撑件;所述SDG吸附单元(2)、活性炭吸附单元(4)和臭氧催化分解单元(5)各自设有至少一个由其多个单元组件组成的竖向阵列,其上下相邻的单元组件之间或单元组件与设备壳体内壁之间的横向气流通道一侧开口,另一侧被挡板封闭,且不同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斌刘芝林洪小伟王腾骄李莹雪
申请(专利权)人:南大恩洁优环境技术江苏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