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辊及超薄柔性玻璃撕膜与覆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9953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撕膜覆膜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吸附辊及超薄柔性玻璃撕膜与覆膜装置,该吸附辊包括:呈圆柱形的辊主体和设置于辊主体两端的移动支撑结构,辊主体的外曲面上设置有吸附辊气孔,辊主体的第一端设置有负压吸气孔,负压吸气孔贯穿与其同端的移动支撑结构并延伸至外部,辊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连通负压吸气孔和吸附辊气孔的气腔,辊主体的第二端连接有驱动辊主体自转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安装于与其同端的移动支撑结构上;使用该吸附辊制造负压用于吸附超薄柔性玻璃薄膜来撕膜与覆膜,不仅更加稳定,而且不会损伤超薄柔性玻璃,大大提高了撕膜与覆膜的效率和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附辊及超薄柔性玻璃撕膜与覆膜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撕膜覆膜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吸附辊及超薄柔性玻璃撕膜与覆膜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厚度小于100微米的玻璃称为超薄柔性玻璃,基于超薄柔性玻璃超轻、超薄的物理特性,目前超薄柔性玻璃撕膜方式大多为人工手动撕膜或使用吹嘴将膜吹起撕掉的方式,并无针对超薄柔性玻璃的全自动撕膜装置。
[0003]人工手动撕膜及吹嘴吹起撕膜的方式均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容易对超薄柔性玻璃造成损伤,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人工手动撕膜及吹嘴吹起撕膜的方式均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容易对超薄柔性玻璃造成损伤,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吸附辊及超薄柔性玻璃撕膜与覆膜装置,使用该吸附辊制造负压用于吸附超薄柔性玻璃薄膜来撕膜与覆膜,不仅更加稳定,而且不会损伤超薄柔性玻璃,大大提高了撕膜与覆膜的效率和效果。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吸附辊,所述吸附辊包括:呈圆柱形的辊主体和设置于所述辊主体两端的移动支撑结构,所述辊主体的外曲面上设置有吸附辊气孔,所述辊主体的第一端设置有负压吸气孔,所述负压吸气孔贯穿与其同端的所述移动支撑结构并延伸至外部,所述辊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负压吸气孔和所述吸附辊气孔的气腔,所述辊主体的第二端连接有驱动所述辊主体自转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安装于与其同端的所述移动支撑结构上。
[0006]优选的,所述吸附辊气孔均匀分布在所述辊主体的外曲面上,且位于两端的所述吸附辊气孔之间的距离不大于被吸附的物料薄膜的宽度。
[0007]优选的,多个所述吸附辊气孔位于所述辊主体的外曲面上沿其轴向方向呈层状分布,每层中的多个所述吸附辊气孔围绕所述辊主体的外曲面的周向设置,且每层中沿所述辊主体的外曲面的周向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吸附辊气孔的间距不大于所述辊主体圆周长的六分之一。
[0008]优选的,所述移动支撑结构包括:横向设置的连接柱和与所述连接柱相固接的纵向设置的支撑柱,所述辊主体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与其相邻的所述连接柱上;
[0009]所述负压吸气孔贯穿与其对应的所述连接柱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安装于靠近所述辊主体的第二端的所述连接柱上,并与所述辊主体的第二端传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辊主体的第二端轴连接。
[0011]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超薄柔性玻璃撕膜与覆膜装置,所述超薄柔性玻
璃撕膜与覆膜装置包括:上述的吸附辊以及提供所述辊主体两端的所述移动支撑结构移动的吸附平台;
[0012]所述吸附平台中部设置有用于放置超薄柔性玻璃的放置区域,所述放置区域上设置有用于吸附超薄柔性玻璃的吸附平台气孔,所述吸附平台内设置有与所述吸附平台气孔连通的气道。
[0013]优选的,所述吸附平台上表面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并用于提供所述移动支撑结构移动的滑轨,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吸附平台气孔外侧位置。
[0014]优选的,每个所述移动支撑结构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排列的滚轮,所述移动支撑结构的底部至少安装有一个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一个所述滚轮传动连接,位于同端的多个所述滚轮之间依次传动连接,以使得所述辊主体转动的时所述滚轮能够沿水平方向同步移动。
[0015]优选的,所述吸附平台的后端安装有用于剪切物料薄膜的剪切机构,所述滑轨上位于所述剪切机构的下方位置设置有用于启动所述剪切机构的触发开关。
[0016]优选的,所述剪切机构包括刀片和设置于所述刀片的两端用于控制所述刀片升降的液压杆,所述吸附平台上位于所述剪切机构的下方设置有收纳槽。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吸附辊制造负压用于吸附超薄柔性玻璃薄膜来撕膜与覆膜,由于吸附的作用,薄膜的整端被吸附,薄膜的受力更加均匀,不仅更加稳定,而且不会损伤超薄柔性玻璃,大大提高了撕膜与覆膜的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超薄柔性玻璃撕膜覆膜两用全自动装置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吸附平台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辊主体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
辊主体,2

吸附辊气孔,3

负压吸气孔,4

第一驱动机构,5

吸附平台, 6

吸附平台气孔,7

滑轨,8

滚轮,9

第二驱动机构,10

触发开关,11

刀片, 12

液压杆,13

收纳槽,14

超薄柔性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4]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左、右、前、后”通常是以图1的视图为准,后侧即是图1中剪切机构所处方位,前侧是指图1中辊主体1所处方位;“内、外”是指以吸附平台5中心为准,靠近吸附平台5中心为内,远离吸附平台5中心为外。
[0025]参见图3所示,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吸附辊,吸附辊包括:呈圆柱形的辊主体1和设置于辊主体1两端的移动支撑结构,辊主体1的外曲面上设置有吸附辊气孔2,辊主体1的第一端设置有负压吸气孔3,负压吸气孔3贯穿与其同端的移动支撑结构并延伸至外部,辊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连通负压吸气孔3和吸附辊气孔2的气腔,辊主体1的第二
端连接有驱动辊主体1自转的第一驱动机构4,第一驱动机构4安装于与其同端的移动支撑结构上。
[0026]在使用吸附辊撕膜时,负压吸气孔3通过软管连接气泵,气泵抽取空气,由于负压吸气孔3通过气腔与吸附辊气孔2连通,因此吸附辊气孔2会产生由外向内的吸力,利用此吸力可以将超薄柔性玻璃14表面一端的物料薄膜吸附在辊主体1的外表面。而后通过移动支撑结构沿着超薄柔性玻璃14移动辊主体1,同时启动第一驱动机构4驱使辊主体1自转,由于物料薄膜的一端已经被吸附在辊主体1表面,相当于一端固定,因此在辊主体1自转时,会拉扯物料薄膜,使物料薄膜包裹在辊主体1表面,当辊主体1从超薄柔性玻璃14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时,物料薄膜已经完全被辊主体1从超薄柔性玻璃14表面撕扯下来,关闭气泵,吸附辊气孔2的吸力消失,可以轻松的将物料薄膜从辊主体1上取下。应当注意的是,在撕膜过程中超薄柔性玻璃 14是通过吸力平整固定在平面上的,不会随物料薄膜贴覆在辊主体1上。相比于人工手动撕膜及吹嘴吹起撕膜的方式,使用吸附辊制造负压撕膜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附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辊包括:呈圆柱形的辊主体(1)和设置于所述辊主体(1)两端的移动支撑结构,所述辊主体(1)的外曲面上设置有吸附辊气孔(2),所述辊主体(1)的第一端设置有负压吸气孔(3),所述负压吸气孔(3)贯穿与其同端的所述移动支撑结构并延伸至外部,所述辊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负压吸气孔(3)和所述吸附辊气孔(2)的气腔,所述辊主体(1)的第二端连接有驱动所述辊主体(1)自转的第一驱动机构(4),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安装于与其同端的所述移动支撑结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辊气孔(2)均匀分布在所述辊主体(1)的外曲面上,且位于两端的所述吸附辊气孔(2)之间的距离不大于被吸附的物料薄膜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辊,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吸附辊气孔(2)位于所述辊主体(1)的外曲面上沿其轴向方向呈层状分布,每层中的多个所述吸附辊气孔(2)围绕所述辊主体(1)的外曲面的周向设置,且每层中沿所述辊主体(1)的外曲面的周向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吸附辊气孔(2)的间距不大于所述辊主体(1)圆周长的六分之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撑结构包括:横向设置的连接柱和与所述连接柱相固接的纵向设置的支撑柱,所述辊主体(1)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与其相邻的所述连接柱上;所述负压吸气孔(3)贯穿与其对应的所述连接柱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安装于靠近所述辊主体(1)的第二端的所述连接柱上,并与所述辊主体(1)的第二端传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附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为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辊主体(1)的第二端轴连接。6.一种超薄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李赫然刘志朋娄源鹏谢文武李亚宾孙聪杰董月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旭创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