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制动总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8985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制动总泵,属于汽车制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出气口出气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泵体,泵体内设有施力件,所述的施力件下方设有可被施力件推动活动的活塞,活塞下方设有第一阀门,活塞与第一阀门之间设有可供气体流动的第一腔体,泵体上设有用于控制后桥制动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的第一出气口与第一腔体相通,所述的第一阀门内设有可供气体流动的第二腔体,所述的第一进气口与第二腔体相通,所述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相通,所述的活塞可活动挤压第一腔体内的气体使其流动至第一出气口,所述的第一腔体水平高度高于第一出气口水平高度,所述的第一出气口与第一腔体之间设有可使两者相通的出气管。两者相通的出气管。两者相通的出气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制动总泵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制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制动总泵。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制动系统中,制动总泵通过控制压缩气体的输出来控制气继动阀的开闭,从而控制刹车分泵,最终控制制动动作实现汽车的制动。
[0003]现有的汽车刹车总泵结构各异,但工作原理均大致相同。一般都是通过一个进气口向一个可压缩的腔体通气,用户通过踩踏施力件,施力件推动活塞挤压腔体,腔体内的气体再通向出气口,从而控制继动阀。
[0004]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出气口位置常常由于尺寸原因,干涉到其他结构,只能将其设置于低于腔体水平高度的位置,导致出气口与腔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可压缩空间,降低了出气效率,从而影响到继动阀的响应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出气效率高的汽车制动总泵。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制动总泵,包括泵体,所述的泵体内设有施力件,所述的施力件下方设有可被施力件推动活动的活塞,所述的活塞下方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的活塞与第一阀门之间设有可供气体流动的第一腔体,所述的泵体上设有用于控制后桥制动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的第一出气口与第一腔体相通,所述的第一阀门内设有可供气体流动的第二腔体,所述的第一进气口与第二腔体相通,所述的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相通,所述的活塞可活动挤压第一腔体内的气体使其流动至第一出气口,所述的第一腔体水平高度高于第一出气口水平高度,所述的第一出气口与第一腔体之间设有可使两者相通的出气管。
[0007]施力件可被用户踩踏向下运动,施力件向下运动可带动活塞向下运动,活塞向下运动可挤压第一腔体内的气体。第一进气口用于进气,气体可通向第二腔体,第二腔体的气体又可通向第一腔体。由于第一腔体被活塞挤压,气体最终可通向第一出气口。通过设置出气管将位于不同水平高度的第一出气口与第一腔体连通,第一出气口无需设置较高的位置,因此不会与泵体外侧结构相干涉,增加结构稳定性,并且出气管的管径可控,可以保证快速压缩气体,出气效率高,从而提高继动阀的响应速度。
[0008]在上述的汽车制动总泵中,所述的泵体内壁与第一腔体之间设有第三腔体,所述的第一腔体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一腔体内的气体可通过第一通孔进入第三腔体,所述的第三腔体与出气管相通。
[0009]在泵体内壁与第一腔体之间设置第三腔体,即沿第一腔体外周设置,第一腔体与第三腔体之间可通过第一通孔相通,保证活塞活动挤压第一腔体后,第一腔体内可增加足够的气压使得气体快速进入第三腔体,再由第三腔体通入出气管。
[0010]在上述的汽车制动总泵中,所述的泵体内壁与第一阀门之间设有第四腔体,所述的第一阀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的第四腔体内的气体可通过第二通孔进入第二腔体,所述的第四腔体与第一进气口相通。
[0011]在泵体内壁与第一阀门之间设置第四腔体,即沿第一阀体外周设置,第一阀体内的第二腔体与第四腔体之间可通过第二通孔相通,第一进气口进气后,先进入第四腔体,再由第四腔体进入第二腔体,保证第二腔体内可增加足够的气压使得气体便于通入第一腔体。
[0012]在上述的汽车制动总泵中,所述的第一阀门的阀瓣上设有可使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相通的第三通孔。
[0013]在上述的汽车制动总泵中,所述的第一进气口包括两个内径大小不同的进气口。通过设置两个内径大小不同的进气口,可以适配不同型号的继动阀。
[0014]在上述的汽车制动总泵中,所述的施力件与活塞之间设有可使施力件复位的第一复位机构。
[0015]用户可踩踏施力件克服第一复位机构的作用力使得施力件向下运动,用户卸力后,施力件可被第一复位机构复位。
[0016]在上述的汽车制动总泵中,所述的第一复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施力件与活塞之间的安装座和设置于安装座上的第一弹簧,所述的第一弹簧可使施力件始终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
[0017]安装座用于安装第一弹簧,用户对施力件施力时可克服第一弹簧的弹力,用户卸力时,第一弹簧的弹力使得施力件向上运动复位。
[0018]在上述的汽车制动总泵中,所述的活塞下方设有可使活塞复位的第二复位机构。
[0019]用户踩踏施力件时,施力件向下运动可带动活塞克服第二复位机构的作用力向下运动,用户卸力后,活塞可在第二复位机构的作用力下复位。
[0020]在上述的汽车制动总泵中,所述的第二复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泵体内的安装槽和设置于安装槽上的第二弹簧,所述的第二弹簧可使活塞始终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
[0021]安装槽用于安装第二弹簧,施力件对活塞施力时可克服第二弹簧的弹力,施力件卸力时,第二弹簧的弹力使得活塞向上运动复位。
[0022]在上述的汽车制动总泵中,所述的第一阀门下方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的泵体与第二阀门之间设有第五腔体,所述的第二阀门内设有第六腔体,所述的泵体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前桥制动的第二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所述的第二进气口与第六腔体相通,所述的第二出气口与第五腔体,所述的第五腔体与第六腔体相通,所述的第二出气口与第六腔体相通。
[0023]第二进气口进气后通入第五腔体,再由第五腔体通过第二阀门进入第六腔体,最终从第二出气口出气,以此实现前桥制动控制。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出气管将位于不同水平高度的第一出气口与第一腔体连通,第一出气口无需设置较高的位置,因此不会与泵体外侧结构相干涉,增加结构稳定性,并且出气管的管径可控,可以保证快速压缩气体,出气效率高,从而提高继动阀的响应速度;通过在泵体内壁与第一腔体之间设置第三腔体,保证活塞活动挤压第一腔体后,第一腔体内可增加足够的气压使得气体快速进入第三腔体,再由第三腔体通入出气管;通过在泵体内壁与第一阀门之间设置第四腔体,保证第二腔体内可增加足够的气压使
得气体便于通入第一腔体;通过设置两个内径大小不同的进气口,可以适配不同型号的继动阀;通过设置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来控制前桥制动。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7]图3是本技术第一阀门阀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泵体;2、施力件;3、活塞;4、第一阀门;5、第一腔体;6、第一进气口;7、第一出气口;8、第二腔体;9、出气管;10、第三腔体;11、第一通孔;12、第四腔体;13、第三通孔;14、第一复位机构;141、安装座;142、第一弹簧;15、第二复位机构;151、安装槽;152、第二弹簧;16、第二阀门;17、第五腔体;18、第六腔体;19、第二进气口;20、第二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0]如图1

3所示,本技术包括泵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制动总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所述的泵体(1)内设有施力件(2),所述的施力件(2)下方设有可被施力件(2)推动活动的活塞(3),所述的活塞(3)下方设有第一阀门(4),所述的活塞(3)与第一阀门(4)之间设有可供气体流动的第一腔体(5),所述的泵体(1)上设有用于控制后桥制动的第一进气口(6)和第一出气口(7),所述的第一出气口(7)与第一腔体(5)相通,所述的第一阀门(4)内设有可供气体流动的第二腔体(8),所述的第一进气口(6)与第二腔体(8)相通,所述的第一腔体(5)与第二腔体(8)相通,所述的活塞(3)可活动挤压第一腔体(5)内的气体使其流动至第一出气口(7),所述的第一腔体(5)水平高度高于第一出气口(7)水平高度,所述的第一出气口(7)与第一腔体(5)之间设有可使两者相通的出气管(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总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体(1)内壁与第一腔体(5)之间设有第三腔体(10),所述的第一腔体(5)开设有第一通孔(11),所述的第一腔体(5)内的气体可通过第一通孔(11)进入第三腔体(10),所述的第三腔体(10)与出气管(9)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总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体(1)内壁与第一阀门(4)之间设有第四腔体(12),所述的第一阀门(4)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的第四腔体(12)内的气体可通过第二通孔进入第二腔体(8),所述的第四腔体(12)与第一进气口(6)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制动总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阀门(4)的阀瓣上设有可使第一腔体(5)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鸿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