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制动总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088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3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制动总泵,属于汽车制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不便调节泵体内部气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泵体,所述的泵体上设有可供用户施力的施力件,所述的施力件下方设有可被施力件顶推活动的第一活塞,所述的第一活塞下方设有可控制汽车后桥制动的后桥制动机构,所述的后桥制动机构下方设有第二活塞,所述的第二活塞下方设有可控制汽车前桥制动的前桥制动机构,所述的第一活塞可开启或关闭后桥制动机构,所述的第二活塞可开启或关闭前桥制动机构,所述的第二活塞上设有可被第一活塞顶推的推杆,所述的泵体内设有可调节推杆与第一活塞间距的第一调节结构。可调节推杆与第一活塞间距的第一调节结构。可调节推杆与第一活塞间距的第一调节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汽车制动总泵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制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制动总泵。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制动系统中,制动总泵通过控制压缩气体的输出来控制气继动阀的开闭,从而控制制动分泵,最终控制制动动作实现汽车的制动。
[0003]现有的汽车制动总泵结构各异,但工作原理均大致相同。一般都是通过一个进气口向一个可压缩的腔体通气,用户通过踩踏施力件,施力件推动活塞挤压腔体,腔体内的气体再通向出气口,从而控制继动阀。
[0004]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制动总泵结构复杂,难以调节后桥制动机构与前桥制动机构的气压平衡,影响制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便于调节泵体内部气压的汽车制动总泵。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新型制动总泵,包括泵体,所述的泵体上设有可供用户施力的施力件,所述的施力件下方设有可被施力件顶推活动的第一活塞,所述的第一活塞下方设有可控制汽车后桥制动的后桥制动机构,所述的后桥制动机构下方设有第二活塞,所述的第二活塞下方设有可控制汽车前桥制动的前桥制动机构,所述的第一活塞可开启或关闭后桥制动机构,所述的第二活塞可开启或关闭前桥制动机构,所述的第二活塞上设有可被第一活塞顶推的推杆,所述的泵体内设有可调节推杆与第一活塞间距的第一调节结构。
[0007]施力件可推动第一活塞在泵体内运动,第一活塞运动可控制后桥制动机构开启或关闭,第二活塞可控制前桥制动机构开启或关闭,第一活塞可顶推推杆来带动第二活塞运动,利用第一调节结构来调节推杆与第一活塞的间距,通过改变两者的间距来改变两者之间的气压大小,以此调节后桥制动机构和前桥制动机构之间的气压差,还可调节急刹灵敏度,从而实现不同的制动效果。
[0008]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制动总泵中,所述的第一调节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二活塞上的第一内螺纹、设置于推杆外侧与第一内螺纹相匹配的第一外螺纹和设置于推杆上的第一受力部,所述的第一受力部可受力带动推杆转动。
[0009]通过设置第一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使得第二活塞与推杆螺纹连接,可以转动调节两者间距,第一受力部可在调节工具的作用力下带动推杆转动。
[0010]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制动总泵中,所述的第一受力部包括设置于推杆上远离第一外螺纹一端的凹槽。凹槽可被调节工具插入并被带动随调节工具转动。
[0011]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制动总泵中,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的第一受力部包括设置于推杆上的棱形内壁。棱形内壁可适配相应形状的调节工具,调节工具插入推杆内可带
动其转动。
[0012]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制动总泵中,所述的施力件与第一活塞之间设有可使施力件复位的第一复位弹簧和可调节第一复位弹簧形变程度的第二调节结构。
[0013]用户对施力件卸力后,施力件受到第一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复位,利用第二调节结构可调节第一复位弹簧的形变程度,即调节施力件的灵敏度。
[0014]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制动总泵中,所述的第二调节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活塞与施力件之间的调节杆、设置于施力件上的第二内螺纹、设置于调节杆上与第二内螺纹相匹配的第二外螺纹和设置于调节杆上的第二受力部,所述的第二受力部可受力带动调节杆转动,所述的第一复位弹簧下方设有弹簧座,所述的调节杆上设有可与弹簧座相抵的阶梯。
[0015]通过设置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使得调节杆与施力件螺纹连接,将弹簧座和阶梯相抵,便于调节杆施力至弹簧座,弹簧座再对弹簧施力。
[0016]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制动总泵中,所述的阶梯上设有可与弹簧座螺纹连接的自锁螺纹。利用自锁螺纹的特性可以保证调节杆调节时与弹簧座的连接稳定性。
[0017]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制动总泵中,所述的第二受力部包括设置于调节杆上的棱形内壁。
[0018]通过在调节杆上设置棱形内壁,可适配相应形状的工具插入调节杆内带动其转动。
[0019]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制动总泵中,所述的泵体底部设有用于供调节工具伸入泵体内部的通孔。
[0020]通过在泵体底部设置通孔,便于调节工具伸入泵体内配合第一调节结构对推杆与第一活塞的间距进行调节。
[0021]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制动总泵中,所述的第一活塞与泵体内壁之间设有可使第一活塞复位的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的第二活塞与泵体内壁之间设有可使第二活塞复位的第三复位弹簧。
[0022]施力件卸力后,第一活塞受到第二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复位,第二活塞受到第三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复位。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利用第一调节结构来调节推杆与第一活塞的间距,通过改变两者的间距来改变两者之间的气压大小,以此调节后桥制动机构和前桥制动机构之间的气压差,还可调节急刹灵敏度,从而实现不同的制动效果;通过设置第二调节结构可调节第一复位弹簧的形变程度,即调节施力件的灵敏度;通过设置自锁螺纹可以保证调节杆调节时与弹簧座的连接稳定性;通过在泵体底部设置通孔,便于调节工具伸入泵体内配合第一调节结构对推杆与第一活塞的间距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6]图3是本技术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调节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泵体;2、施力件;3、第一活塞;4、后桥制动机构;41、第一阀门;42、第一腔
体;43、第二腔体;44、第一进气口;45、第一出气口;5、第二活塞;6、前桥制动机构;61、第二阀门;62、第三腔体;63、第四腔体; 64、第二进气口;65、第二出气口;7、推杆;8、第一调节结构;81、第一内螺纹;82、第一外螺纹;83、第一受力部;9、第二调节结构;91、调节杆;92、第二内螺纹;93、第二外螺纹;94、第二受力部;95、阶梯;96、自锁螺纹;10、第一复位弹簧;11、弹簧座;12、通孔;13、第二复位弹簧;14、第三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0]如图1

4所示,本技术包括泵体1,所述的泵体1上设有可供用户施力的施力件2,所述的施力件2下方设有可被施力件2顶推活动的第一活塞3,所述的第一活塞3下方设有可控制汽车后桥制动的后桥制动机构4,所述的后桥制动机构4下方设有第二活塞5,所述的第二活塞5下方设有可控制汽车前桥制动的前桥制动机构6,所述的第一活塞3可开启或关闭后桥制动机构4,所述的第二活塞5可开启或关闭前桥制动机构6,所述的第二活塞5上设有可被第一活塞 3顶推的推杆7,所述的泵体1内设有可调节推杆7与第一活塞3间距的第一调节结构8。
[0031]施力件2可推动第一活塞3在泵体1内运动,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汽车制动总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所述的泵体(1)上设有可供用户施力的施力件(2),所述的施力件(2)下方设有可被施力件(2)顶推活动的第一活塞(3),所述的第一活塞(3)下方设有可控制汽车后桥制动的后桥制动机构(4),所述的后桥制动机构(4)下方设有第二活塞(5),所述的第二活塞(5)下方设有可控制汽车前桥制动的前桥制动机构(6),所述的第一活塞(3)可开启或关闭后桥制动机构(4),所述的第二活塞(5)可开启或关闭前桥制动机构(6),所述的第二活塞(5)上设有可被第一活塞(3)顶推的推杆(7),所述的泵体(1)内设有可调节推杆(7)与第一活塞(3)间距的第一调节结构(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制动总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调节结构(8)包括设置于第二活塞(5)上的第一内螺纹(81)、设置于推杆(7)外侧与第一内螺纹(81)相匹配的第一外螺纹(82)和设置于推杆(7)上的第一受力部(83),所述的第一受力部(83)可受力带动推杆(7)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制动总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受力部(83)包括设置于推杆(7)上远离第一外螺纹(82)一端的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制动总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受力部(83)包括设置于推杆(7)上的棱形内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汽车制动总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力件(2)与第一活塞(3)之间设有可使施力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峰王堃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泓谦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