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4234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铸模具。包括底座和升降板,两者滑动连接,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抽气管,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定模具,所述升降板下方设置有动模具,所述定模具顶部的定模型腔外围的一周设置有导气槽,所述定模型腔周围设置有多个与其连通的第一排气槽,所述第一排气槽连通有扩张槽,所述第一排气槽和扩张槽位于定模型腔与导气槽之间,所述导气槽上设置有导气孔,所述导气孔通过抽气孔与抽气管连通;所述动模具底部的动模型腔上设置有当定模具与动模具合在一起时连通扩张槽和导气槽的第二排气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排气槽和扩张槽来使金属熔液在其中凝固,从而省去了油缸和滑阀等结构,可靠性较高。可靠性较高。可靠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铸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压铸
,尤其涉及一种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压铸是一种铸造工艺,其是利用高压将金属熔液快速压入模具的型腔中,待金属熔液凝固成型后,进行脱模,得到所需铸件。申请号为201420006559.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压铸模具,采用在定模上设置连通型腔的抽真空流道,抽真空装置与抽真空流道连通,定模外壁上固定有油缸,油缸驱动滑阀可将抽真空流道密封。此种结构能对型腔抽真空,从而不需要在压铸模具上设置排气口,解决了在压铸成型过程中工件上会生成气孔的问题,但是,在压铸成型时滑阀会受到垂直于其滑动方向的压力,长时间的工作后容易损坏,并且万一滑阀失效,金属熔液会进入抽气管,损坏抽气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压铸模具,设置有排气槽和扩张槽来使金属熔液在其中凝固,从而省去了油缸和滑阀等结构,可靠性较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铸模具,包括底座和升降板,两者滑动连接,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抽气管,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定模具,所述升降板下方设置有动模具,所述定模具顶部的定模型腔外围的一周设置有导气槽,所述定模型腔周围设置有多个与其连通的第一排气槽,所述第一排气槽连通有扩张槽,所述第一排气槽和扩张槽位于定模型腔与导气槽之间,所述导气槽上设置有导气孔,所述导气孔通过抽气孔与抽气管连通;所述动模具底部的动模型腔上设置有当定模具与动模具合在一起时连通扩张槽和导气槽的第二排气槽。/>[0005]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定模具上在与扩张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凸柱,所述凸柱呈半球型。
[0006]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扩张槽呈半球型。
[000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抽气孔包括相互连通的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的第一抽气孔和延伸方向为竖直方向的第二抽气孔,所述第一抽气孔与导气孔连通,所述第二抽气孔与抽气管连通。
[0008]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抽气孔位于导气孔的上部。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第一排气槽连接有扩张槽,金属熔液通过第一排气槽进入扩张槽后,速度大幅减慢,从而容易凝固,第二排气槽的横截面较小,进入其中的少量金属熔液会在模具的冷却下迅速凝固;2、凸柱位于扩张槽内部,挡在第一排气槽前方,并且第一排气槽和第二排气槽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使得从第一排气槽进入的金属熔液不会直接朝向第二排气槽,从而不容易进入第二排气槽中;3、第一抽气孔位于导气孔的上部,当万一有金属颗粒通过导气槽进入导气孔时,其也不容易进入抽气孔中,从
而不会进入抽真空装置;4、型腔中残留的少量空气可以被金属液压进导气槽、导气孔、第一抽气孔、第二抽气孔、抽气管以及抽真空管路,更不容易生成气孔,也减少了冷纹的产生;5、省去了油缸和滑阀等结构,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一种压铸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中Ⅰ处的放大视图。
[0012]图3为定模具的俯视图。
[0013]图4为动模具的仰视图。
[0014]图中:1、底座;2、定模具;21、定模型腔;22、扩张槽;221、第一排气槽;23、导气槽;24、导气孔;25、第一抽气孔;26、第二抽气孔;3、抽气管;4、注射口;5、升降板;6、动模具;61、动模型腔;62、凸柱;63、第二排气槽;7、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16]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

4所示,一种压铸模具,包括底座1和升降板5,两者滑动连接,所述底座1下方设置有抽气管3,在使用时,抽气管3通过管道连接真空泵等抽真空装置。所述底座1上方设置有定模具2,所述升降板5下方设置有动模具6。所述升降板5顶部设置有注射口4,所述动模具6与升降板5上设置有流道7,流道7与动模具6上的动模型腔61连通。所述定模具2顶部的定模型腔21外围的一周设置有导气槽23,导气槽23的横截面积比较大,可以达到1平方厘米左右。所述定模型腔21周围设置有多个与其连通的第一排气槽221,第一排气槽221的横截面积比较小,一般小于1平方毫米,优选为0.5平方毫米以下,所述第一排气槽221连通有扩张槽22,所述第一排气槽221和扩张槽22位于定模型腔21与导气槽23之间,所述导气槽23上设置有导气孔24,所述导气孔24通过抽气孔与抽气管3连通。所述动模具6底部的动模型腔61上设置有当定模具2与动模具6合在一起时连通扩张槽22和导气槽23的第二排气槽63,第二排气槽63的横截面积比较小,一般小于1平方毫米,第二排气槽63的延伸方向可以为直线型,也可以为曲线型。所述扩张槽22的横截面积比第一排气槽221的横截面积大的多,使得金属熔液通过第一排气槽221进入扩张槽22后,速度大幅减慢,从而容易凝固,不容易进入第二排气槽63。
[0017]所述定模具2上在与扩张槽2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凸柱62,所述凸柱62呈半球型。当定模具2与动模具6合在一起时,凸柱62位于扩张槽22内部,并挡在第一排气槽221前方且与第一排气槽221间留有间隙,使得从第一排气槽221进入的金属熔液不会直接朝向第二排气槽63。
[0018]所述扩张槽22呈半球型,当动模具6向上移动时,扩张槽22内的金属固体容易从定模具2上脱离。
[0019]所述抽气孔包括相互连通的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的第一抽气孔25和延伸方向为
竖直方向的第二抽气孔26,所述第一抽气孔25与导气孔24连通,所述第二抽气孔26与抽气管3连通。所述第一抽气孔25位于导气孔24的上部。当万一有金属颗粒通过导气槽23进入导气孔24时,其也不容易进入抽气孔中,从而不会进入抽真空装置。
[0020]实际使用中,在定模具2与动模具6合在一起后,定模型腔21与动模型腔61组成了用来给铸件成型的型腔,该型腔依次通过第一排气槽221、扩张槽22、第二排气槽63、导气槽23、导气孔24、第一抽气孔25、第二抽气孔26与抽气管3连通,抽真空装置工作可将型腔抽成真空。当抽真空工作完成后,可通过注射口4和流道7向型腔内注射金属液,在真空以及压力的作用下金属液会进入第一排气槽221,之后在扩张槽22中凝固,很难进入第二排气槽63,即使进入第二排气槽63一些,由于其横截面较小,也会在模具的冷却下迅速凝固。因此,本压铸模具可以省去油缸、滑阀以及两者的相关结构,可靠性较高。此外,我们知道,抽真空并不能将型腔内的空气完全抽干净,型腔中残留的少量空气可以被金属液压进导气槽23、导气孔24、第一抽气孔25、第二抽气孔26、抽气管3以及抽真空管路,更不容易生成气孔,并且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铸模具,包括底座(1)和升降板(5),两者滑动连接,所述底座(1)下方设置有抽气管(3),所述底座(1)上方设置有定模具(2),所述升降板(5)下方设置有动模具(6),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具(2)顶部的定模型腔(21)外围的一周设置有导气槽(23),所述定模型腔(21)周围设置有多个与其连通的第一排气槽(221),所述第一排气槽(221)连通有扩张槽(22),所述第一排气槽(221)和扩张槽(22)位于定模型腔(21)与导气槽(23)之间,所述导气槽(23)上设置有导气孔(24),所述导气孔(24)通过抽气孔与抽气管(3)连通;所述动模具(6)底部的动模型腔(61)上设置有当定模具(2)与动模具(6)合在一起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强祖连合刘军王军华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致胜金属加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