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吸气的环绕型吸尘嘴及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336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孔吸气的环绕型吸尘嘴及吸尘器,其中多孔吸气的环绕型吸尘嘴,包括:吸尘环,所述吸尘环内设有吸尘腔,所述吸尘环的内周面设有多个吸尘孔,所述吸尘环的外周面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和所述吸尘孔均与所述吸尘腔连通;导风块,所述导风块内设有导风腔,所述导风腔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导风块自所述进风口向所述出风口逐渐收窄,所述导风块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与所述吸尘环的外周面连接,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通气口连通,吸尘机提供的吸力在外层管的管口处均匀地转化为吸尘孔的径向吸力,径向吸力作用于外层管管口处漂浮粉尘上,将管口处漂浮的粉尘通过最近的吸尘孔吸入到中空的吸尘腔内,从而快速地把漂浮粉尘捕获。地把漂浮粉尘捕获。地把漂浮粉尘捕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吸气的环绕型吸尘嘴及吸尘器


[0001]本技术涉及吸尘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多孔吸气的环绕型吸尘嘴及吸尘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OLE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有机小分子材料纯化处理中,需要将有机小分子材料放入纯化设备中并在高真空环境下进行加热纯化,现有的纯化设备普遍采用两层管内外包裹的结构,外层管用于固定设备,并形成相对密闭的结构,避免高真空时出现明显漏气的现象,内层管用于装载有机小分子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将内层管放入外层管的内部进行生产,生产结束后需要将内层管从外层管内部取出并进行下料、清洗、载料等操作。
[0003]在内层管放入或取出外层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材料从内层管与外层管之间的缝隙经外层管管口处带出,其中较轻的材料会飘散在环境中成为污染源。
[0004]目前对洁净车间的清洁常采用洁净吸尘器,但目前并没有针对粉尘掉落、飘散的场景设计的吸尘器吸嘴,在有机小分子材料纯化的过程中,掉落的粉尘和飘散的粉尘普遍会在当前生产操作步骤结束后才会被清洁,而漂浮在空气中的材料粉尘飘散范围广,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快速沉积到某一平面上,则会导致污染生产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孔吸气的环绕型吸尘嘴,包括,吸尘环和导风块,吸尘环内设有吸尘腔,吸尘环的内周面设有多个吸尘孔,吸尘环的外周面设有通气口,通气口和吸尘孔均与吸尘腔连通;导风块内设有导风腔,导风腔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导风块自进风口向出风口逐渐收窄,导风块靠近进风口的一端与吸尘环的外周面连接,进风口与通气口连通。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孔吸气的环绕型吸尘嘴,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时,吸尘环可正对纯化设备的外层管的管口设置,且吸尘环的内周面设置有多个吸尘孔,通气口和吸尘孔均与吸尘腔连通,导风块靠近进风口的一端与吸尘环的外周面连接,且进风口与通气口连通,出风口可与外接的吸尘机连通,吸尘机提供的吸力经过导风块的扩散作用下可均匀地转化为吸尘孔的径向吸力,径向吸力作用于外层管管口处漂浮粉尘上,将管口处漂浮的粉尘通过最近的吸尘孔吸入到中空的吸尘腔内,从而快速地实现漂浮粉尘的捕获,由于导风腔自进风口向出风口逐渐收窄,即进风口的口径大于出风口的口径,有利于粉尘自进风口处往出风口处收集,该多孔吸气的环绕型吸尘嘴压缩了漂浮粉尘的扩散空间和沉降时间,降低了粉尘对产品、设备和环境的污染,减轻了粉尘污染对车间空气净化系统的压力。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吸尘环的中轴线呈左右延伸设置,吸尘环的外周
面设有多个扣耳,扣耳设置在吸尘环的左端。
[0009]吸尘环的外周面设有多个扣耳,扣耳设置在吸尘环的左端,使用时,该吸尘环可套设在纯化设备的外层管的管口处,扣耳设置在靠近外层管的一端,扣耳可与外层管上法兰盘的螺丝扣合,从而实现该吸尘环与外层管的固定,有利于确保吸尘环对外层管处漂浮的粉尘的捕获,在使用过程中,有利于避免吸尘环与外层管偏心或吸尘环掉落的问题出现。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本技术还包括套环,套环的右端与吸尘环的左端连接,套环与吸尘环同轴设置,多个扣耳均设置在套环的外周面上。
[0011]套环设置在吸尘环的左端,使用时,可将套环套设在外层管的管口处,从而保证每个吸尘孔均可对外层管管口处漂浮的粉尘进行捕获,多个扣耳均设置在套环的外周面上,以实现扣耳与法兰盘上的螺丝扣合的功能,有利于避免吸尘环与外层管偏心或吸尘环掉落的问题出现。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吸尘腔内设有隔板,隔板沿吸尘环的径向延伸,隔板设置在吸尘环远离通气口的一端。
[0013]吸尘机的吸力通过导风块扩散至吸尘环内,隔板设置在吸尘环远离通气口的一端,且隔板是沿吸尘环的径向延伸的,吸尘腔在远离通气口的一端呈密封设置,有利于减少吸力在吸尘环远离通气口一端的吸力损耗。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吸尘环包括第一子环、第二子环和第三子环,第一子环、第二子环和第三子环首尾相连以围成环形,第一子环、第二子环和第三子环的首尾相连处均可拆连接,第一子环、第二子环和第三子环的内周面均设有吸尘孔。
[0015]第一子环、第二子环和第三子环的首尾相连处均可拆连接,使用后或需要清洁时,使用者可将吸尘环拆除,并分别对第一子环、第二子环和第三子环进行清洁,清洁时可通过第一子环、第二子环和第三子环的中空端口实现对吸尘腔内部的清洁,有利于避免仅清洁吸尘环的外部而导致吸入吸尘腔内的粉尘再度从内部扩散到环境中而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子环和第二子环均与第三子环连通,第一子环和第二子环远离第三子环的端面均呈密封设置,以围成吸尘腔。
[0017]第一子环和第二子环均与第三子环连通,当通气口与外接的吸尘机连通时,吸尘机的吸力通过第三子环可分布至第一子环和第二子环的吸尘孔处,从而实现对纯化设备的外层管管口处漂浮的粉尘的捕获,且第一子环和第二子环在远离第三子环的端面处呈密封设置,有利于避免第一子环与第二子环连通时,第一子环与第二子环连通处产生吸力损耗的问题出现。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子环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一连接槽,第二子环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块和第二连接槽,第三子环的两端分别设有呈第三连接块和第三连接槽,第一连接块与第三连接槽卡接,第三连接块与第二连接槽卡接,第二连接块与第一连接槽卡接,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槽、第三连接块和第三连接槽的延伸方向均与吸尘环的中轴线平行。
[0019]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槽、第三连接块和第三连接槽的延伸方向均与吸尘环的中轴线平行,使用时,使用者沿吸尘环的中轴线方向可将第一连接块与第三连接槽卡接,第三连接块与第二连接槽卡接,第二连接块与第一连接槽卡接,以围
成环形,且通过连接块与连接槽的设置有利于实现第一子环、第二子环和第三子环的初步连接和定位,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第一子环、第二子环和第三子环的连接稳定性。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本技术还包括第一卡扣,第一子环、第二子环和第三子环的相接处均设有第一卡扣,第一卡扣设置在吸尘环的外周面上。
[0021]第一子环、第二子环和第三子环的相接处均设有第一卡扣,通过第一卡扣的连接,从而可使得第一子环、第二子环和第三子环在插接后实现锁定,有利于保证吸尘环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子环、第二子环和第三子环的连接稳定性和密闭性,有利于避免第一子环、第二子环和第三子环之间产生缝隙而导致吸力损耗或粉尘漂浮至外部环境的问题出现。
[0022]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如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示的多孔吸气的环绕型吸尘嘴;吸尘机本体,吸尘机本体包括抽气口,抽气口与出风口连通。
[0023]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吸气的环绕型吸尘嘴,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环(100),所述吸尘环(100)内设有吸尘腔(140),所述吸尘环(100)的内周面设有多个吸尘孔(141),所述吸尘环(100)的外周面设有通气口(142),所述通气口(142)和所述吸尘孔(141)均与所述吸尘腔(140)连通;导风块(600),所述导风块(600)内设有导风腔,所述导风腔包括进风口(610)和出风口(620),所述导风腔自所述进风口(610)向所述出风口(620)逐渐收窄,所述导风块(600)靠近所述进风口(610)的一端与所述吸尘环(100)的外周面连接,所述进风口(610)与所述通气口(14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吸气的环绕型吸尘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环(100)的中轴线呈左右延伸设置,所述吸尘环(100)的外周面设有多个扣耳(300),所述扣耳(300)设置在所述吸尘环(100)的左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孔吸气的环绕型吸尘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环(700),所述套环(700)的右端与所述吸尘环(100)的左端连接,所述套环(700)与所述吸尘环(100)同轴设置,多个所述扣耳(300)均设置在所述套环(700)的外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孔吸气的环绕型吸尘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腔(140)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沿所述吸尘环(100)的径向延伸,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吸尘环(100)远离所述通气口(142)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孔吸气的环绕型吸尘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环(100)包括第一子环(110)、第二子环(120)和第三子环(130),所述第一子环(110)、所述第二子环(120)和所述第三子环(130)首尾相连以围成环形,所述第一子环(110)、所述第二子环(120)和所述第三子环(130)的首尾相连处均可拆连接,所述第一子环(110)、所述第二子环(120)和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凡健赵伟明戴雷蔡丽菲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阿格瑞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