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336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主要涉及地下水减压排放设备领域。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包括短管,排水筒外周的下部开设有数个进水孔,所述排水筒的上方设有阻水板,所述排水筒内滑动配合安装锥形结构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顶面的中心开设盲孔,导向杆的下端延伸至盲孔内且与之滑动配合,所述阻水板的顶面开设有数个排水孔,圆环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圆环的外周固定安装有数个与排水孔一一对应的节流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在使用时,本装置能够通过第一活塞和第一弹簧等装置的相互配合,实现对水流的减压,避免流经短管内的水流过大导致排水压力增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地下水减压排放设备
,具体是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下水回灌是采用人工措施将地表水或其他水源的水注入地下以补充地下水,从而保持地层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利用地热能的时候,为了避免地热废水直接排放引起的热污染和化学污染,并为了维持热储压力,需要将地热尾水进行回灌。
[0003]回灌过程中需要将地下水排水压力控制在限定范围内,否则容易导致排水压力过大而产生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减压阀来降低排水压力,减压阀在使用过程中会承受较大压力,长时间处于高压环境下容易发生损坏,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缓冲装置分担阀体承受的水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本装置在使用时通过限流的方式实现管道内水压的控制,从而降低排水水压。
[0005]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包括短管,所述短管内固定连接上大下小的漏斗形的排水筒,所述排水筒外周的下部开设有数个进水孔,所述排水筒的上方设有阻水板,所述阻水板的外周与短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筒内滑动配合安装锥形结构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顶面的中心开设盲孔,所述阻水板底面的中心固定安装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下端延伸至盲孔内且与之滑动配合,所述阻水板的顶面开设有数个排水孔,所述导向杆的外周套装有圆环,所述圆环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阻水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圆环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塞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圆环的外周固定安装有数个与排水孔一一对应的节流装置。
[0006]所述节流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圆环的外周固定安装数个与排水孔一一对应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数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分别固定安装上小下大的锥形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均能够穿过相应的排水孔。
[0007]所述盲孔内固定安装滑套,所述导向杆插入滑套内且与之滑动配合。
[0008]所述短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法兰盘。
[0009]对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使用时,流经短管的水流需要克服第一弹簧的弹力将第一活塞向上顶起后才能够顺利通过短管的下部,且当第一活塞向上移动距离过大时能够进一步触发节流装置实现对水流的限流,避免流经短管内的水流过大导致排水压力增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Ⅰ局部放大图。
[0011]附图中所示标号:1、短管;2、排水筒;3、进水孔;4、阻水板;5、第一活塞;6、盲孔;7、导向杆;8、排水孔;9、圆环;10、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2、连接板;13、连接杆;14、第二活塞;15、滑套;16、法兰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0013]实施例: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如图1

4所示,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其具体结构包括:短管1,所述短管1内固定连接上大下小的漏斗形的排水筒2,所述排水筒2外周的下部开设有数个进水孔3,所述排水筒2的上方设有阻水板4,所述阻水板4的外周与短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筒2内滑动配合安装锥形结构的第一活塞5,所述第一活塞5顶面的中心开设盲孔6,所述阻水板4底面的中心固定安装导向杆7,所述导向杆7的下端延伸至盲孔6内且与之滑动配合,所述阻水板4的顶面开设有数个排水孔8,所述导向杆7的外周套装有圆环9,所述圆环9与导向杆7滑动配合,所述圆环9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0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10的另一端与阻水板4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圆环9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1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10的弹力大于第二弹簧11的弹力,所述第二弹簧11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塞5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0和所述第二弹簧11均套装于导向杆7的外周,所述圆环9的外周固定安装有数个与排水孔8一一对应的节流装置。
[0014]所述节流装置包括连接板12,所述圆环9的外周固定安装数个与排水孔8一一对应的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的顶面固定安装数个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上端分别固定安装上小下大的锥形的第二活塞14,所述第二活塞14的最大直径小于排水孔8的内径,所述第二活塞14均能够穿过相应的排水孔8。此结构设计在工作时,当流经短管1内的水流压力过大时,在水流的作用下第一活塞5被向上顶起,第一活塞5向上移动,此时第二弹簧11首先被压缩,当第一弹簧10的弹力小于施加于圆环9底部向上的压力时,此时圆环9向上移动第一弹簧10被压缩,圆环9通过与之连接的连接板12带动连接杆13及相应的第二活塞14向上移动,第二活塞14分别插入相应的排水孔8内,从而减小排水孔8的可出水面积,从而实现对短管1内流出的水的自动限流,从而稳定排水压力,实现降压效果。
[0015]所述盲孔6内固定安装滑套15,所述导向杆7插入滑套15内且与之滑动配合。此结构设计能够避免导向杆7直接插入盲孔6内,从而隔绝导向杆7与第一活塞5,提高盲孔6的耐磨性,避免第一活塞5因与导向杆7之间的摩擦而造成损坏。
[0016]所述短管1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法兰盘16。此结构设计能够便于使用者将本装置安装于排水管路中,方便使用。
[0017]本装置在使用时,配合现有技术中减压阀进行使用(所述减压阀为现有技术,其具体原理和结构在此不做具体赘述),将本装置安装于减压阀前部,排水时水流经本装置初步减压后再流经减压阀,实现本装置对减压阀所承受水压的减弱;本装置在使用时,当水流进入短管1后,水流经进水孔3流入排水筒2内,在水压的作用下第一活塞5被向上顶起,第一弹簧10被压缩,水流需要克服第一弹簧10的弹力进行流动,实现对水流的一次减压,水流流经第一活塞5上方时被阻水板4、圆环9及节流装置阻碍,从而降低水流的流动,进一步减小流出短管1水流的压力,实现对水流的再次减压,从而实现对减压阀的缓冲效果,通过本装置分担减压阀所承受的水压,实现对地下水排放过程中的减压效果。
[001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水减压排水装置,包括短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管(1)内固定连接上大下小的漏斗形的排水筒(2),所述排水筒(2)外周的下部开设有数个进水孔(3),所述排水筒(2)的上方设有阻水板(4),所述阻水板(4)的外周与短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筒(2)内滑动配合安装锥形结构的第一活塞(5),所述第一活塞(5)顶面的中心开设盲孔(6),所述阻水板(4)底面的中心固定安装导向杆(7),所述导向杆(7)的下端延伸至盲孔(6)内且与之滑动配合,所述阻水板(4)的顶面开设有数个排水孔(8),所述导向杆(7)的外周套装有圆环(9),所述圆环(9)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0)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10)的另一端与阻水板(4)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圆环(9)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1)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王金晓杨元林广奇李传磊关琴徐聪聪刘春伟吴璇张翼飞罗斐张海林韩玉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