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苯并噻二嗪酮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31183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苯并噻二嗪酮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通式如下:本发明专利技术区别于传统HPPD抑制剂单一苯环体系,构建了新颖的稠环母核骨架,与传统HPPD抑制剂母核结构完全不同,并且生物活性测定与硝磺草酮相当,除草活性优异。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苯并噻二嗪酮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保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苯并噻二嗪酮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4

hydroxyphenylpyruvate dioxygenase,HPPD)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是一种依赖二价铁离子的非血红素氧化酶,在一个单一催化循环中将对羟基丙酮酸经脱羧、取代基迁移和芳香环的氧化催化转化为尿黑酸。
[0003]在植物体中,HPPD将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催化转化为尿黑酸这一过程时酪氨酸在植物体中代谢过程的一部分,催化的产物尿黑酸是指物体赖以生存的关键物质质体醌与生育酚生物合成的起始原料,靶向除草剂抑制HPPD,导致阻碍4

羟苯基丙酮酸向尿黑酸的转变并间接抑制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促使植物分生组织产生白化症状,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0004]鉴于其上述重要作用和特点,使其成为继ALS、ACC以及PPO之后又一新的除草剂靶标酶。由于该酶抑制剂用于除草方面具有广谱、高效、残留低、环境相容性好、使用安全的特点。
[0005]本专利技术区别于传统HPPD抑制剂单一苯环体系,构建了新颖的稠环母核骨架,并且生物活性测定与硝磺草酮相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的具有HPPD抑制作用的苯并噻二嗪酮类化合物(即具有优良的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4

hydroxyphenylpyruvate dioxygenase,HPPD)抑制活性的苯并噻二嗪酮类衍生物)。
[0007]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苯并噻二嗪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0008]技术方案:一种苯并噻二嗪酮类化合物,通式如下:
[0009][0010]其中,
[0011]R1为1

6个碳原子的烷基;
[0012]R2为氢原子、环丙基或三氟甲基和1

6个碳原子的烷基。
[0013]所述的苯并噻二嗪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14][0015]所述的苯并噻二嗪酮类化合物的使用方法,向杂草或杂草生长截止或地点上施用除草活性组分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除草制剂混合物。
[0016]所述的苯并噻二嗪酮类化合物用于除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杂草及木本杂草中用途。
[0017]一种除草剂的组合物,含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和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1~99%。
[0018]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区别于传统HPPD抑制剂单一苯环体系,构建了新颖的稠环母核骨架,与传统HPPD抑制剂母核结构完全不同,并且生物活性测定与硝磺草酮相当,除草活性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室温”通常是指大约10℃至大约35℃。混合溶剂表示的比例是体积混合比例,除非另作说明。
[0020]利用Fourier变换类型NMR,测定1H

NMR(质子核磁共振波谱)。对于分析,使用ACD/SpecManager等。不描述很轻的质子(例如羟基、氨基等等)的峰。
[0021]利用LC/MS(液相色谱质谱仪)测定MS(质谱)。作为电离法,使用ESI(电喷射离子化)方法等。数据表示那些实测值。通常,观察分子离子峰。在盐的情况下,通常观察到游离形式的分子离子峰或碎片离子峰。
[0022]实施例1
[0023]具体实施例:2

硝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制备
[0024][0025]将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9.4g)溶解于20mL 98%浓硫酸在100mL三口反应瓶中,常温搅拌溶解直至澄清。10min内滴加12mL 65%硝酸,常温反应1h。TLC监控反应完全后,将反应液缓慢倒入冰水中,析出黄色固体,抽滤真空干燥至恒重,得2

硝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0026]实施例2
[0027]具体实施例:2

氨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制备
[0028][0029]向100mL三口反应瓶中加入2

硝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0.00g)、0.5g10%钯碳和60mL甲醇,氢气加压反应,TLC监控反应直至完全。硅藻土助滤除去钯碳,滤液脱溶得白色固体。
[0030]实施例3
[0031]中间体通式A1制备通法:
[0032]具体实施例:异丙基氨磺酰氯的制备
[0033][0034]先将异丙胺制备为其盐酸盐,烘干至恒重。向100mL三口反应瓶中加入异丙胺基盐酸盐(20.00g)和60mL磺酰氯,60℃反应24h。脱溶回收多于磺酰氯,精馏得到透明粘稠液体为异丙氨基磺酰氯。
[0035]实施例4
[0036]中间体通式A2制备通法:
[0037]具体实施例:2

((N

异丙基氨磺酰基)氨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制备
[0038][0039]向50mL三口反应瓶中加入2

氨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2.09g)、无水三乙胺(1.5g)和20mL无水二氯乙烷,在冰浴条件下滴加异丙氨基磺酰氯(1.60g),TLC监控反应直至完全。水洗萃取,将有机相干燥负压脱溶得到2

((N

异丙基氨磺酰基)氨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粗品,甲醇重结晶精制粗品。
[0040]实施例5
[0041]中间体通式A3制备通法:
[0042]具体实施例:3

异丙基
‑4‑
氧代

3,4

二氢

1H

苯并[c][1,2,6]噻二嗪
‑7‑
羧酸2,2

二氧化物的制备
[0043][0044]向50mL三口反应瓶中加入2

((N

异丙基氨磺酰基)氨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3.30g)、甲醇钠(2.0g)和20mL甲醇,常温反应3h,加入2mL纯化水,TLC监控反应直至完全。使用浓盐酸调节pH至1,析出白色固体,抽滤烘干至恒重,得3

异丙基
‑4‑
氧代

3,4

二氢

1H

苯并[c][1,2,6]噻二嗪
‑7‑
羧酸2,2

二氧化物。
[0045]实施例6
[0046]目标产物制备通法:
[0047]具体实施例:7

(5

羟基

1,3

二甲基

1H

吡唑
‑4‑
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苯并噻二嗪酮类化合物,通式如下:其中,R1为1

6个碳原子的烷基;R2为氢原子、环丙基或三氟甲基和1

6个碳原子的烷基。2.权利要求1所述的苯并噻二嗪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起始原料为对二苯甲酸二甲酯,经过混酸硝化,钯碳氢气还原,得到中间体2

氨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取代的伯胺制备为盐酸盐后与磺酰氯反应生成对应的氨基磺酰氯,随后与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浩冷静高庆柳茜琼乔东明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