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链霉菌生防菌株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0845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技术的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稻稻瘟病的生物防治的链霉菌(Streptomycessp.QJ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链霉菌生防菌株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技术的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链霉菌(Streptomycessp.QJK

30)生防菌株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稻瘟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水稻真菌病害,每年造成水稻产量损失10%

30%,严重时产量损失可达到50%,甚至绝收,全世界每年因稻瘟病损失的水稻足以养活6000万人。稻瘟病在水稻3

4叶期、分蘖盛期和始穗期容易发生。病原为稻瘟菌(Magnaportheoryzae),生理小种繁多,高度可变,且受地理和气候影响影响较大,因而治理难度较大。
[0003]目前,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抗病品种选育与利用、农业栽培管理以及化学农药施用。抗病品种选育难度大,周期长。传统的农业在栽培措施防治稻瘟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为了追求水稻的高产,采用了高产、多蘖良种以及推广抛秧、高密度、施用高氮肥的栽培技术,为病原菌创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致使农业栽培措施防治困难重重。化学农药高残留,对人畜有害,污染环境,具有环境风险,且长期使用导致抗药性。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因选择性好、易降解和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在植物病害绿色防控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根际有益微生物对植物具有较好的亲和性,施用后易在植物体表或体内存活、定殖,防治效果持久稳定。虽然目前已发现了一些对稻瘟病菌的拮抗菌株或潜在的生防菌株,如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芽孢杆菌(Bacillussp.)和某些链霉菌(Streptomycessp.),但不同的拮抗微生物作用机理及使用方法不同。不同的生产应用需求不同的生防菌株,因此筛选更多更有效的生防菌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链霉菌(Streptomycessp.QJK

30)生防菌株,可以用作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稻瘟病。
[0005]本专利技术的链霉菌(Streptomycessp.QJK

30)是从水稻根际土壤中采用土壤连续梯度稀释法,并结合室内对峙试验分离筛选获得。该链霉菌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武汉大学),保藏单位简称为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9376,保藏日期为2019年5月20日。其具有以下的微生物学特性:革兰氏阳性菌,孢子链呈紧密的螺旋形,液化明胶,牛奶胨化阳性,接触酶阳性,氧化酶阳性,酯酶阳性,淀粉水解阳性,纤维素水解阴性,不产生H2S;能利用D

葡萄糖、D

果糖、蔗糖、蜜二糖、D

木糖、D

棉子糖、L

鼠李糖等碳源,不能利用甘油、肌醇、L

树胶醛糖、D

甘露醇、D

半乳糖和α

乳糖;氮源利用广泛(除D

丝氨酸和L

精氨酸不能利用以外)。在NA培养基上培养7d后,菌落圆滑,基内菌丝体黄褐的橄榄色,气生菌丝体丰富,白色,无可溶性色素。在N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3d,发酵液呈金黄色,澄清透明,菌体生长旺盛,菌球细小。
[0006]本专利技术的链霉菌(Streptomycessp.QJK

30)的培养方法(或繁殖方法)、检测存活性条件:(1)营养琼脂(NA)培养基,10g蛋白胨,5g氯化钠,5g牛肉膏,15g琼脂粉,1L蒸
馏水,pH 7.2

7.4,28℃下培养。实验室液体培养采用营养肉汤(NB)培养基。(2)大量发酵培养基为小米培养基:葡萄糖10 g、蛋白胨3 g、2.5 g

NaCl、CaCO32 g

,小米10g,蒸馏水1000 mL,pH值7.2

7.4


[0007]该微生物制剂可以作为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稻瘟病,防治效果可达70.9%。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链霉菌QJK

30为植物根际有益放线菌,能在植物体表和体内定殖,防治效果持久稳定。
[0009](2)本专利技术的链霉菌QJK

30对环境友好。
[0010](3)本专利技术的链霉菌QJK

30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显著。
[0011](4)本专利技术的链霉菌QJK

30培养条件简单,易保存,易于工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0012]附图说明:图1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QJK

30)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的单菌落形态;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QJK

30)的系统进化树(基于16S rDNA序列);图3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QJK

30)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00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验实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14]实施例1:链霉菌QJK

30的分离筛选。
[0015]本专利技术的链霉菌,其属名为Streptomyces,种名为Streptomyces sp.,株名为QJK

30,从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水稻种植区水稻根际土壤中分离,通过土壤连续梯度稀释法和平板对峙试验筛选获得,所述筛选方法属于本领域常规实验方法。
[0016]具体方法及过程描述如下:取根际土样(距土表层约10 cm深)1 g于99 mL无菌水中制成10
‑2的土壤悬液,28℃,180 rpm摇瓶30 min,静置30 min后取上清液,连续梯度稀释后,涂布在高氏一号培养基平板上,置于28℃培养。挑取单菌落,在高氏一号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划线培养,获得一株链霉菌,编号为QJK

30。
[0017]所述高氏一号培养基配方为:20 g可溶性淀粉,1 g KNO3,0.5 g NaCl,0.5 g K2HPO4·
3H2O,0.5 g MgSO4·
7H2O,0.01 g FeSO4·
7H2O,16 g琼脂,蒸馏水1000 mL,pH 7.4

7.6。
[0018]实施例2: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QJK

30)的鉴定1、形态学鉴定QJK

30菌株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28℃恒温培养7d后,菌落圆形,质地紧致,气生菌丝白色,如图1显示。
[0019]2、生理生化鉴定QJK

30菌株革兰氏染色、氧化酶、接触酶、酯酶、脲酶和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甲基红试验、V

P试验和吲哚产生试验阴性,不产生H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链霉菌(Streptomycessp.QJK

30)生防菌株,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单位简称为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NO:MM201937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霉菌(Streptomycessp.QJK

30)生防菌株,其特征是,所述链霉菌(Streptomycessp.QJK

30)是从水稻根际土壤中采用土壤连续梯度稀释法,并结合室内对峙试验分离筛选获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霉菌(Streptomycessp.QJK

30)生防菌株,其特征是,所述链霉菌(Streptomycessp.QJK

30)具有以下的微生物学特性:革兰氏阳性菌,孢子链呈紧密的螺旋形,液化明胶,牛奶胨化阳性,接触酶阳性,氧化酶阳性,酯酶阳性,淀粉水解阳性,纤维素水解阴性,不产生H2S;能利用D

葡萄糖、D

果糖、蔗糖、蜜二糖、D

木糖、D

棉子糖、L

鼠李糖等碳源,不能利用甘油、肌醇、L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华彭喜旭陶宗邬姝欣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