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停车位用载车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961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停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停车位用载车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停车位用载车板,包括:底托架,所述底托架适于承载车辆;承接架,所述承接架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底托架一端,所述承接架适于拉动所述底托架上下滑动;其中安装时,所述承接架能够沿竖直方向插入所述底托架的一端,以使底托架能够搬运承载的车辆。通过底托架的设置,能够承载车辆。承接架适于连接底托架和升降机,以搬运车辆。底托架和承接架的模块化设计,便于拆装以及维修。拆装以及维修。拆装以及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停车位用载车板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停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停车位用载车板。

技术介绍

[0002]申请号:CN201822028841.X,公开号:CN209179588U,该技术公开了带立柱的载车板及采用该载车板的码垛式立体车库,包括矩形载车板和固定在载车板四角的管状立柱,立柱尖端呈锥体状用于叠放时引导,锥体下部安有法兰状支撑盘,立柱下部贯通兼做插接孔,两个带立柱的载车板可以上下对齐垂直叠放,下一层载车板的立柱尖部插入上一层载车板对应的插接孔,下一层的立柱支撑着上一层的载车板及所载车辆,这样实现车辆的码垛式立体堆放,龙门架带有码垛升降和横移搬运装置,龙门架通过滚轮沿轨道横移,本技术创造性地将平面载车板体立体化,带立柱的载车板通过龙门架实现各层载车板的抓取和升降、码垛、避让、平移,在无框架的条件下实现多层泊车,有效提高了车库的空间利用率,结构简洁,使用快捷方便。但是上述立体车库的载车板和立柱一体设置,这导致载车板损坏时需要对立柱以及与立柱连接的其它相关结构都需要进行对应的拆装,维修复杂,用工较多,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模块化的只能停车用载车板,以使载车板从停车位的支撑结构中分离出来,以便于对载车板进行拆装和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停车位用载车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停车位用载车板,包括:底托架,所述底托架适于承载车辆;
[0005]承接架,所述承接架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底托架一端,所述承接架适于拉动所述底托架上下滑动;其中
[0006]安装时,所述承接架能够沿竖直方向插入所述底托架的一端,以使底托架能够搬运承载的车辆。
[0007]进一步地,所述底托架包括框架主体和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内侧的样板;
[0008]所述样板两端垂直向下延伸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框架主体的长度相同;
[0009]所述样板两侧垂直向上延伸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框架主体的宽度相同;其中
[0010]所述样板沿竖直方向插入框架主体内侧时,所述样板上表面能够承载车辆。
[0011]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主体包括外框、固定在所述外框内侧的若干横梁和若干与所述横梁垂直的纵梁;
[0012]所述外框呈“U”字型;
[0013]所述横梁两端与所述外框的长边内壁固定,所述纵梁两端与所述横梁的侧壁固定。
[0014]进一步地,所述承接架包括连接框架和固定在所述连接框架下端的两插接块,所述插接块与所述外框的长边对应;其中
[0015]安装时,所述连接框架能够通过所述插接块与所述外框插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框架内壁设置有若干加强梁。
[0017]进一步地,所述外框远离所述连接框架的一端设置有一引导斜坡。
[0018]进一步地,所述载车板还包括两斜拉梁,所述斜拉梁一端与所述外框的长边插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框架远离所述外框的一侧插接。
[0019]进一步地,所述底托架两侧分别固定有雷达发射器和雷达接收器;
[0020]所述雷达发射器和所述雷达接收器沿所述底托架斜角方向设置,且所述雷达发射器正对所述雷达接收器。
[002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底托架的设置,能够承载车辆。承接架适于连接底托架和升降机,以搬运车辆。底托架和承接架的模块化设计,便于拆装以及维修。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3]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智能停车位用载车板的立体图;
[0024]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底托架的立体图;
[0025]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样板的立体图;
[0026]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框架主体的立体图;
[0027]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斜拉梁的立体图;
[0028]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连接框架的立体图。
[0029]图中:
[0030]1、底托架;11、框架主体;111、外框;112、横梁;113、纵梁;12、样板;121、第一限位板;122、第二限位板;
[0031]2、承接架;21、连接框架;22、插接块;23、加强梁;
[0032]3、斜拉梁;4、雷达发射器;41、雷达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34]如图1至6所示,一种智能停车位用载车板,包括:底托架1和承接架2,底托架1适于承载车辆。承接架2适于连接底托架1。针对于上述部件,下面进行一一详述。
[0035]底托架1
[0036]底托架1设置在一水平面上,底托架1的上表面适于承载车辆,并且车辆行驶至底托架1上后,底托架1能够托举车辆,从而将车辆搬运至对应停车位上,以实现智能停车以及对车辆的立体停放。
[0037]为了实现上述底托架1承载以及托举车辆的效果,所述底托架1包括框架主体11和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11内侧的样板12。框架主体11适于支撑样板12,样板12适于支撑车辆。
所述框架主体11包括外框111、固定在所述外框111内侧的若干横梁112和若干与所述横梁112垂直的纵梁113。所述外框111呈“U”字型,即外框111由两长边和一短边拼接形成“U”型。横梁112沿外框111的长边方向设置,且所述横梁112两端与所述外框111的长边内壁固定。纵梁113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横梁112之间,纵梁113整体呈“V”字型,且纵梁113的开口朝上设置。横梁112和纵梁113沿外框111长度方向的周向对称,以使外框111对样板12提供均匀稳定的支撑。
[0038]为了使得样板12和外框111可靠的连接,所述样板12两端垂直向下延伸有第一限位板121,所述第一限位板121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外框111的长度相同;所述样板12两侧垂直向上延伸有第二限位板122,所述第二限位板122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外框111的宽度相同。所述样板12沿竖直方向插入框架主体11内侧时,第一限位板121和第二限位板122能够分别从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架设在外框111上,从而对样板12进行限位,以使样板12上表面能够承载车辆。
[0039]承接架2
[0040]承接架2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底托架1一端,所述承接架2适于拉动所述底托架1上下滑动。具体来说,承接架2适于连接底托架1和一升降机,升降机与承接架2固定连接,升降机启动时,能够带动承接架2同步升降,而由于承接架2由于底托架1固定连接,承接架2升降时,能够带动底托架1同步升降。安装时,所述承接架2能够沿竖直方向插入所述底托架1的一端,以使底托架1能够搬运承载的车辆。
[0041]为了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停车位用载车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托架(1),所述底托架(1)适于承载车辆;承接架(2),所述承接架(2)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底托架(1)一端,所述承接架(2)适于拉动所述底托架(1)上下滑动;其中安装时,所述承接架(2)能够沿竖直方向插入所述底托架(1)的一端,以使底托架(1)能够搬运承载的车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停车位用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架(1)包括框架主体(11)和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11)内侧的样板(12);所述样板(12)两端垂直向下延伸有第一限位板(121),所述第一限位板(121)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框架主体(11)的长度相同;所述样板(12)两侧垂直向上延伸有第二限位板(122),所述第二限位板(122)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框架主体(11)的宽度相同;其中所述样板(12)沿竖直方向插入框架主体(11)内侧时,所述样板(12)上表面能够承载车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停车位用载车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11)包括外框(111)、固定在所述外框(111)内侧的若干横梁(112)和若干与所述横梁(112)垂直的纵梁(113);所述外框(111)呈“U”字型;所述横梁(112)两端与所述外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渭锋
申请(专利权)人:水滴智汇停车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