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气囊组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8333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汽车气囊组件及汽车。其中汽车气囊组件包括:导气袋、用于向所述导气袋内充气的气源,以及至少三个沿车头高度方向连接的气囊;所述至少三个气囊呈沿车头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所述导气袋分别与所述至少三个气囊相连通。本申请可同时对各个气囊进行充气,使充气过程中各气囊的膨胀展开速度一致,保证各气囊的气流的均衡性以及各个气囊到位的一致性;同时,本申请的至少三个气囊可对应保护行人的头部、胸部及腿部,起到对行人全面保护的作用。到对行人全面保护的作用。到对行人全面保护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气囊组件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气囊组件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车辆事故中,危险系数最高以及死亡率最高的则是车辆的前部与行人发生碰撞。
[0003]为了减小这种车辆事故对行人造成的损害,厂商会使用可充气行人保护气囊,其收纳在发动机盖的内部,并且在展开时部分覆盖到发动机盖和前格栅的表面,以使在发生车辆事故时,行人会撞上气囊上,起到对行人保护的作用。如文献CN201910480956.9公开了一种碰撞物保护装置,其在检测或预测到碰撞物的碰撞时使气囊膨胀展开,该碰撞物保护装置在于,所述气囊具有沿车辆的前格栅的上部在车宽方向上膨胀展开的前部袋体,所述前部袋体的内部空间由在车宽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多个隔壁划分为多个膨胀室,在所述膨胀室的内部压力达到规定压力时,所述膨胀室的通气机构打开。
[0004]上述专利虽然可以起到保护行人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发现,常常会因为车速过高,但用于其采用层级充气方式,导致气囊未及时膨胀展开或者只膨胀展开一部分时行人就撞上气囊,另外,还存在气囊展开后无法定位,导致气囊无法完全覆盖对应的位置,导致无法充分保护行人的腿部、胸部和头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气囊组件,其能够保证流入各腔室的气流的均衡性,使各个气囊到位时间一致,使避免以往在行人碰撞后部分气囊还没展开的情况,以起到对行人全面保护的作用。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气囊组件,其包括:导气袋、用于向所述导气袋内充气的气源,以及至少三个沿车头高度方向连接的气囊;所述至少三个气囊呈沿车头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所述导气袋分别与所述至少三个气囊相连通。
[0007]可选的,所述至少三个气囊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第三气囊;所述导气袋分别与所述第一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以及所述第三气囊相连通;所述导气袋呈沿车头高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且所述第一气囊、所述第二气囊、所述第三气囊依次沿所述导气袋的延伸方向布设。
[0008]可选的,在所述第一气囊、所述第二气囊和所述第三气囊处于膨胀展开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气囊沿车头高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气囊和第三气囊沿车头高度方向上的宽度。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气囊包括对称设于所述导气袋相对两侧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二气囊包括对称设于所述导气袋相对两侧的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第三气囊包括对称设于所述导气袋相对两侧的第五腔室和第六腔室。
[0010]可选的,在所述导气袋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左侧孔和第一右侧孔,所述导气袋通
过所述第一左侧孔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导气袋通过所述第一右侧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在所述导气袋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左侧孔和第二右侧孔,所述导气袋通过所述第二左侧孔与所述第四腔室连通,所述导气袋通过所述第二右侧孔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在所述导气袋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左侧孔和第三右侧孔,所述导气袋通过所述第三左侧孔与所述第六腔室连通,所述导气袋通过所述第三右侧孔与所述第五腔室连通。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左侧孔、所述第二左侧孔和所述第三左侧孔的面积与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四腔室和所述第六腔室沿车头高度方向上的宽度成正比;所述第一右侧孔、所述第二右侧孔和所述第三右侧孔的面积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三腔室和所述第五腔室沿车头高度方向上的宽度成正比。
[0012]一种汽车,其包括车头、收纳盒、设置在所述车头上的发动机盖、设置在所述车头上并与所述发动机盖邻接的前格栅,以及如上所述的汽车气囊组件;所述发动机盖覆盖在所述收纳盒上;在所述发动机盖上开设有第一释放口;所述收纳盒具有用于收纳充气前的所述第一气囊、充气前的所述第二气囊、充气前的所述第三气囊,以及充气前的所述导气袋的收纳腔;所述收纳盒具有用于释放所述第一气囊、所述第二气囊、所述第三气囊、所述导气袋的第二释放口;所述第二释放口朝向所述第一释放口。
[0013]可选的,所述收纳腔呈长条状,所述收纳腔沿所述发动机盖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导气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收纳腔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0014]可选的,还包括:用于将充气后的所述第一气囊保持在所述发动机盖上的第一保持结构、用于将充气后的所述第二气囊保持在所述前格栅上部上的第二保持结构,以及用于将充气后的所述第三气囊保持在所述前格栅上表面上的第三保持结构。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保持机构为第一拉绳,所述第一拉绳连接所述第一气囊和所述收纳盒;所述第二保持机构为第二拉绳,所述第二拉绳连接所述第二气囊和所述收纳盒;所述第三保持机构为第三拉绳,所述第三拉绳连接所述第三气囊和所述收纳盒。
[0016]可选的,还包括:用于检测车前的行人信息的感知模块、及用于根据所述行人信息控制所示气源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感知模块和气源电连接。
[0017]可选的,所述感知模块包括摄像设备、雷达探测器、红外线传感器以及信息处理模块;
[0018]所述摄像设备用于获取车前的环境参数;
[0019]所述雷达探测器用于获取车前的障碍物参数;
[0020]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用于获取车前的行人参数;
[0021]所述信息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摄像设备、所述雷达探测器以及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环境参数、所述障碍物参数以及所述行人参数生成所述行人信息。
[00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汽车气囊组件及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23]通过将气源充入的气体先充入导气袋内,然后导气袋再通过通孔分别输送至各个气囊内,由于本申请是同时对各个气囊进行充气,因此在充气的过程中,各气囊的膨胀展开速度一致,保证各气囊的气流的均衡性以及各个气囊到位的一致性。同时,本申请的至少三个气囊能够分别对应车头的发动机盖的上表面、前格栅的上部、前格栅的前表面膨胀展开,保护行人的头部、胸部以及腿部。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汽车气囊组件处于膨胀展开状态的正视图;
[0025]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收纳盒与车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为了方便示意将隐藏在发动机盖内的收纳盒视出);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感知模块与车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汽车气囊组件处于膨胀展开状态的侧视图(为了方便示意将隐藏在发动机盖内的收纳盒、第一拉绳、第二拉绳和第三拉绳视出);
[0029]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收纳盒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汽车气囊组件;11、导气袋;111、第一右侧孔;112、第二右侧孔;113、第三右侧孔;114、第一左侧孔;115、第二左侧孔;116、第三左侧孔;12、第一气囊;121、第一腔室;122、第二腔室;13、第二气囊;131、第三腔室;132、第四腔室;14、第三气囊;14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气袋、用于向所述导气袋内充气的气源,以及至少三个沿车头高度方向连接的气囊;所述至少三个气囊呈沿车头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所述导气袋分别与所述至少三个气囊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个气囊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第三气囊;所述导气袋分别与所述第一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以及所述第三气囊相连通;所述导气袋呈沿车头高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且所述第一气囊、所述第二气囊、所述第三气囊依次沿所述导气袋的延伸方向布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气囊、所述第二气囊和所述第三气囊处于膨胀展开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气囊沿车头高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气囊和第三气囊沿车头高度方向上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汽车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包括对称设于所述导气袋相对两侧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二气囊包括对称设于所述导气袋相对两侧的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第三气囊包括对称设于所述导气袋相对两侧的第五腔室和第六腔室。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气袋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左侧孔和第一右侧孔,所述导气袋通过所述第一左侧孔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导气袋通过所述第一右侧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在所述导气袋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左侧孔和第二右侧孔,所述导气袋通过所述第二左侧孔与所述第四腔室连通,所述导气袋通过所述第二右侧孔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在所述导气袋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左侧孔和第三右侧孔,所述导气袋通过所述第三左侧孔与所述第六腔室连通,所述导气袋通过所述第三右侧孔与所述第五腔室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侧孔、所述第二左侧孔和所述第三左侧孔的面积与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四腔室和所述第六腔室沿车头高度方向上的宽度成正比;所述第一右侧孔、所述第二右侧孔和所述第三右侧孔的面积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三腔室和所述第五腔室沿车头高度方向上的宽度成正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孔福孙丽付康妹谢文风刘宗华张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