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解生物共聚酯、抗病毒共聚酯膜制备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75778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降解生物共聚酯、抗病毒共聚酯膜制备及应用,属于抗病毒材料制备领域。新戊二醇、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降解生物共聚酯、抗病毒共聚酯膜制备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降解生物共聚酯、抗病毒共聚酯膜制备及应用,属于抗病毒材料制备领域,具体以新戊二醇、1,4

环己烷二羧酸和2,5

嘧啶二甲酸为原料,通过催化酯化和催化缩聚反应合成一种可降解生物共聚酯P,将所制备的可降解生物共聚酯P制成薄膜,薄膜通过自制的Ag2S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胶使其表面充分浸润,制成抗病毒共聚酯薄膜,下一步用于制备抗病毒医用器材的基材。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全国各地疫情不断频发,新冠病毒也不断以新的方式生存与传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的蔓延,不仅使人们清晰地认识到病毒的可怕,也大大增加了人们抗病毒意识。病毒通过气溶胶、粪口、尿液、结膜、母婴等多种途径传播。大量抗病毒防护用品被用来隔离保护未感染人群以及医务人员,尤其是医务人员在与患者的血液、衣物、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接触时,应穿着医用防护用品进行隔离防护,防止交叉感染,降低感染的风险。医用防护用品包括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帽子或布帽、工作鞋袜、工作服、手套、防护服或隔离衣、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防护眼镜以及鞋套等。研究表明,纺织品在病毒感染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从这些医用防护用品尤其是医用纺织材料中提取出大量病毒。因此研究抗病毒防护聚酯纺织品尤为重要
[1]([1]陈楠楠,王进美,陶丽珍.抗病毒防护纺织品[J].合成纤维,2020,49(09):32

35.)。如何更好的保护普通消费者安全,以抗击新冠病毒疫情为契机,对抗病毒加工材料的社会需求空前高涨,以降低感染风险,维持生活空间整体的清洁。近期,纺织业新技术专利技术多种新型抗病毒材料,该类技术旨在防止织物表面形成有害病毒和细菌传播的温床,从而帮助降低污染和传播的风险及速度。因此,对具有抗病毒功能的日用消费品也更加青睐
[2]([2]胡力主.ISO 18184纺织品抗病毒活性测定标准解读[J].针织工业,2021(01):74

77.)。
[0003]由于高分子材料具有成本低、容易加工成型、机械性能优异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因此,从20世纪至今高分子材料发展迅速,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服装、汽车、餐具、电子产品及日常生活用品等各个方面,在人类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聚酯纤维是消费量最大的化学纤维品种,占全球纺织纤维消费量的52.2%。聚酯是合成纤维及塑料领域的重要材料,2020年我国聚酯纤维产量已达4 980万t;有300万t左右的聚酯被用于各种饮料、液体食品包装;此外还有上百万吨的聚酯薄膜类产品。但大多数高分子材料都具有不可生物降解性或难降解性。对不当处理所造成的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首先,塑料很难降解,用C14同位素跟踪考察塑料在土壤中的降解,结果表明其降解速度通常都需要200~400年,而土壤环境被恶化后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其次,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吞食后,易引起动物肠梗阻而死亡;三是不易回收的塑料废弃物散落在街道、农电、铁路等处,造成视觉污染;四是对废弃塑料的焚烧处理所产生的二噁英、H2S等有害气体会严重污染大气,释放大量有毒气体,产生大量粉尘和烟雾,引起雾霾,影响人体健康
[3]([3]王琪,瞿金平,石碧,陈宁,聂敏,杨双桥.我国废弃塑料污染防治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1,23
(1):160

166.)。
[0004]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在材料达到有效抗病毒的同时,还需减少其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为此,制备兼具抗病毒和可降解性能的共聚酯材料将成为研究的热点。以生物基聚酯作为基体的抗病毒材料由于整合了各类材料自身优点,具有抗病毒特性和良好的力学韧性,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0005]基于以上背景,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二元醇、二元酸原料均可从生物质中或生物质衍生物得到,通过催化熔融聚合法合成一种基于新戊二醇的可降解生物共聚酯。将所制备的可降解生物共聚酯P制成薄膜,薄膜通过自制的Ag2S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胶使其表面充分浸润,可用作制备抗病毒医用器材的基材,对人体安全性能高,其力学性能、柔韧性较好,具有良好的抗病毒特性,废弃后易被环境降解。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以生物质新戊二醇作为醇源,以1,4

环己烷二羧酸以及2,5

嘧啶二甲酸分别作为第一酸源、第二酸源,通过催化酯化和催化缩聚反应合成一种可降解生物共聚酯。将所制备的可降解生物共聚酯P制成薄膜,薄膜通过自制的Ag2S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胶使其表面充分浸润,可用作制备抗病毒医用器材的基材,其对人体安全性能高,其力学性能、柔韧性好,质量轻而韧性好的特性使得以其制作的薄膜适于医用防护领域,而与其独到的良好的抗病毒特性相结合,特别适宜于医用防护用品的制备,包括医用防护口罩、医用手套、医用防护服或隔离衣、防护帽及防护鞋套等。其使用完被废弃后易被环境降解。
[0007]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降解生物共聚酯、抗病毒共聚酯膜制备及应用,共聚酯及抗病毒共聚酯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一种可降解生物共聚酯P,其特征为具有如式1所示的结构:式1其中:式1中的x为108~137,y为110~138。
[0008]2、一种可降解生物共聚酯P的制备,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共聚酯粗品的合成:CAS号为126

30

7的新戊二醇作为醇源,CAS号为1076

97

7的1,4

环己烷二羧酸作为第一酸源,CAS号为127527

24

6的2,5

嘧啶二甲酸作为第二酸源,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醇源:第一酸源:第二酸源=10:(5~5.7):(3.5~4.2)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加入适量催化剂单丁基氧化锡,通入氮气保护,在150~180℃下搅拌反应2~4h,得到酯化产物,将酯化产物继续升温到220~240℃,并控制反应体系内的绝对压力在90~140 Pa,充分搅拌下进行缩聚反应2~4 h,得到共聚酯粗品;2) 共聚酯粗品的纯化:将共聚酯粗品用氯仿溶解,过滤,取清液,在清液中加入适量低碳醇直到沉淀不再增加,离心分离,过滤,所得固体用乙醇洗涤、过滤,再次过滤后的固
体在60~70℃干燥1~2 h,得到一种可降解生物共聚酯P。
[0009]3)步骤1)中的适量催化剂单丁基氧化锡为新戊二醇的物质的量的0.05%~0.15%。
[0010]4)步骤2)中的低碳醇为甲醇、乙醇和异丙醇中的一种。
[0011]3、抗病毒共聚酯膜制备及应用,得到的可降解生物共聚酯P,下一步可用于制备抗病毒医用器材的基材,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共聚酯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解生物共聚酯P,其特征为具有如式1所示的结构:式1其中:式1中的x为108~137,y为110~138。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生物共聚酯P,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共聚酯粗品的合成:CAS号为126

30

7的新戊二醇作为醇源,CAS号为1076

97

7的1,4

环己烷二羧酸作为第一酸源,CAS号为127527

24

6的2,5

嘧啶二甲酸作为第二酸源,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醇源:第一酸源:第二酸源=10:(5~5.7):(3.5~4.2)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加入适量催化剂单丁基氧化锡,通入氮气保护,在150~180℃下搅拌反应2~4h,得到酯化产物,将酯化产物继续升温到220~240℃,并控制反应体系内的绝对压力在90~140 Pa,充分搅拌下进行缩聚反应2~4 h,得到共聚酯粗品;2) 共聚酯粗品的纯化:将共聚酯粗品用氯仿溶解,过滤,取清液,在清液中加入适量低碳醇直到沉淀不再增加,离心分离,过滤,所得固体用乙醇洗涤、过滤,再次过滤后的固体在60~70℃干燥1~2 h,得到一种可降解生物共聚酯P。3.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降解生物共聚酯P,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适量催化剂单丁基氧化锡为新戊二醇的物质的量的0.05%~0.15%。4.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降解生物共聚酯P,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低碳醇为甲醇、乙醇和异丙醇中的一种。5.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一种可降解生物共聚酯P,得到的可降解生物共聚酯P,下一步可用于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丕升程正载李佳其杨迎澳覃基松张卢博王欢蔡拴普王林枫马里奥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