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超支化聚酯、制备方法、应用及尼龙复合材料技术

技术编号:3445879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耐高温超支化聚酯、制备方法、应用及尼龙复合材料。该超支化聚酯具有含氮杂环结构及超支化结构。该超支化聚酯具有热分解度高、耐热性好的优点。能有效增强尼龙与玻璃纤维的界面强度,提高玻璃纤维的分散,消除浮纤现象,使高含量纤维的复合材料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该复合材料通过添加该超支化聚酯,使其熔体黏度降低、易于加工成型,有效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加工温度。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流动性、优良机械力学性能、热稳定性高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电力、机械、汽车、航空等领域。该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附加值高、适于工业化生产。适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高温超支化聚酯、制备方法、应用及尼龙复合材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复合材料
,具体而言,涉及耐高温超支化聚酯、制备方法、应用及尼龙复合材料。

技术介绍

[0002]为满足汽车轻量化产业的需求,尼龙/玻纤复合材料被称为汽车轻量化行业发展的首选。玻纤增强尼龙复合材料在保持原有的加工性能和耐化学性等优点外,不但其耐热性和力学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且尺寸稳定性也得到显著改善。玻纤增强尼龙复合材料作为典型的汽车轻量化材料替代有色金属或钢材,不仅能够减轻零部件约40

50%的重量,而且有效降低了燃油的消耗以及碳氨化合物的排放,在提高汽车动力、增加安全性等方面也可以发挥非常好的作用。
[0003]随着玻纤含量的提高,尼龙复合材料会出现熔体黏度增大、成型加工困难、和表面粗糙等缺点,“浮纤”现象、熔融加工中玻纤折断严重、玻纤保留长度极低、玻纤与尼龙基体界面结合差、玻纤分散分布不均等技术难题一直是玻纤增强尼龙复合材料高性能化的关键问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对玻纤增强尼龙复合材料的分散加工、界面改性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如中国专利201210104899.2、201710430703.1和201410685151.5等采用硅酮和乙撑双硬脂酸酰胺作为防玻纤外露调节剂。但硅酮、EBS等线性聚合物助剂仅能提高融指,且易挥发、与基体树脂相容性差,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降低明显,难于提高玻纤等填料含量。中国专利201510547380.5、CN201510548351.0在玻纤表面包覆纳米管和氧化石墨烯涂层提高玻纤和尼龙树脂的相容性,但在玻纤表面包覆纳米材料成本高,限制了其在汽车轻量化材料中的应用。
[0004]通常高温尼龙的加高温度超过300℃,制备此类材料所用的改性剂需要热分解温度高在加工过程中不能分解,常规的改性剂因为分解温度不够难以应用在高温尼龙用改性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耐高温超支化聚酯、制备方法、应用及尼龙复合材料。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高温超支化聚酯,其结构式如通式(1)所示:
[0008][0009]其中,R`、R``、R```相同或不同,并且分别独立的表示为通式(2)、通式(3)或通式(4)的结构:
[0010][0011][0012]其中,至少一个X表示为R3,其余X表示为H;
[0013]R1表示为通式(5):
[0014]R2表示为通式(6)~(11)中的一种:
[0015][0016]R3为C7~C
19
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
[0017]进一步,R3为

C7H
15


C9H
19


C
11
H
23


C
14
H
27


C
15
H
31


C
17
H
35


C
19
H
39
中的一种。
[0018]进一步,其化学结构式为
[0019][0020]其中,R4为R5为R6为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如上述的耐高温超支化聚酯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先将含氮杂环多元醇、酸酐混合均匀后在150

180℃下搅拌反应1

4h,得到含氮杂环端羟基超支化聚酯,再将所述含氮杂环端羟基超支化聚酯、饱和脂肪酸和酯化反应催化剂在140

200℃下搅拌反应2

5h,得到耐高温超支化聚酯;所述含氮杂环多元醇和所述酸酐的摩尔比为(1.04

1.33):1;所述含氮杂环端羟基超支化聚酯的羟基摩尔数和所述饱和脂肪酸的摩尔比为1:(0.1

1),所述酯化反应催化剂的质量为所述含氮杂环端羟基超支化聚酯的0.5

1%。
[0023]进一步,所述含氮杂环多元醇为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所述酸酐为邻苯二甲酸酐、六氢苯酐、甲基六氢苯酐、纳迪克酸酐、甲基纳迪克酸酐或丁二酸酐中的一种;所述饱和脂肪酸为辛酸、癸酸、月桂酸、豆蔻酸、软脂酸、硬脂酸或花生酸中的一种;所述酯化反应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钛酸正丁酯、钛酸乙丙酯或乙酸锌中的一种。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上述的耐高温超支化聚酯在尼龙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尼龙复合材料,所述尼龙复合材料的成分为尼龙树脂、玻璃纤维和如上述的耐高温超支化聚酯。
[0026]进一步,所述尼龙树脂的质量百分数为40~90%,所述玻璃纤维的质量百分数为10~60%,所述耐高温超支化聚酯的质量百分数为0.1%~1%。
[0027]进一步,所述尼龙树脂为聚酰胺

6、聚酰胺

66、聚酰胺

1010、聚酰胺

610、聚酰胺

1010、聚酰胺

610、聚酰胺

612、聚酰胺

11、聚酰胺

12或聚酰胺

46中的一种;所述玻璃纤维为无碱玻璃纤维、中碱玻璃纤维、高碱玻璃纤维、耐碱玻璃纤维或者高强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如上述的尼龙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先将所述尼龙树脂、所述玻璃纤维和所述耐高温超支化聚酯混合均匀,再挤出造
粒,得到所述尼龙复合材料;其中,所述挤出造粒的温度为215~235℃。
[00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1](1)本专利技术的耐高温超支化聚酯,采用氮杂环多元醇和芳香类酸酐赋予了超支化聚酯耐高温性能;另外,高温尼龙熔体粘度大,流动性差,不容易加工,本专利技术的超支化聚酯可以降低其熔体粘度、提高流动性,从而降低加工温度,便于加工。
[0032](2)本专利技术的耐高温超支化聚酯,能有效增强尼龙与玻璃纤维的界面强度,提高玻璃纤维的分散,消除浮纤现象,使高含量纤维的复合材料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
[0033](3)本专利技术的尼龙复合材料,通过添加耐高温超支化聚酯对其进行改性,使得在添加高含量玻纤时,复合材料的熔体黏度降低、易于加工成型,有效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加工温度,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能源。
[0034](4)本专利技术的尼龙复合材料,通过添加耐高温超支化聚酯,能够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流动性,同时具有优良的机械力学性能,高温蠕变小,热稳定性高,尺寸精度好,耐磨,着色性能好,可广泛应用于电力、机械、汽车、航空等领域...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超支化聚酯,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通式(1)所示:其中,R`、R``、R```相同或不同,并且分别独立的表示为通式(2)、通式(3)或通式(4)的结构:其中,至少一个X表示为R3,其余X表示为H;R1表示为通式(5):R2表示为通式(6)~(11)中的一种:
R3为C7~C
19
的直链或支链的烷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耐高温超支化聚酯,其特征在于,R3为

C7H
15


C9H
19


C
11
H
23


C
14
H
27


C
15
H
31


C
17
H
35


C
19
H
39
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耐高温超支化聚酯,其特征在于,其化学结构式为其中R4为R5为R6为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耐高温超支化聚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先将含氮杂环多元醇、酸酐混合均匀后在150

180℃下搅拌反应1

4h,得到含氮杂环端羟基超支化聚酯,再将所述含氮杂环端羟基超支化聚酯、饱和脂肪酸和酯化反应催化剂在140

200℃下搅拌反应2

5h,得到耐高温超支化聚酯;
所述含氮杂环多元醇和所述酸酐的摩尔比为(1.04

1.33):1;所述含氮杂环端羟基超支化聚酯的羟基摩尔数和所述饱和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道洪余礼杰张俊珩程娟许泽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民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