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污泥与助燃料破碎预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696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污泥与助燃料破碎预混合装置,属于破碎混合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干污泥与助燃料破碎预混合装置包括钢架平台,所述钢架平台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传动齿轮,所述钢架平台上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环槽,所述钢架平台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环槽上转动连接有破碎组件,破碎组件对干污泥进行多级破碎处理,所述传动齿轮上转动连接有混合组件,混合组件利用离心力在干污泥表面铺撒助燃料,利用螺旋叶片翻混预热干污泥和助燃料,有利于后续焚烧处理,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振捣组件,振捣组件防止干污泥附着筒壁以及使干污泥飞撒,有利于助燃料的铺撒。有利于助燃料的铺撒。有利于助燃料的铺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污泥与助燃料破碎预混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破碎混合
,具体为一种干污泥与助燃料破碎预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泥是一种量大面广且含水率高、有恶臭、易腐败、含有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毒化学物质和病原微生物的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存在较高的二次污染风险,未经有效处理处置,极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威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因此就需要对污泥进行处置,目前污泥的主要处置方式有:填埋、投海、焚烧、土地利用等。
[0003]其中污泥焚烧处理可作为建筑材料进行资源化利用而被广泛采用,大多数能源厂家都是先将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再将干污泥放置在焚烧炉内配合助燃料进行焚烧处理这种焚烧方式的效率较低,且容易导致干污泥燃烧不充分的情况出现,还需进行二次焚烧处理,费时费力,助燃料大多采用干式粉末状,避免出现污泥粘结成较大块状不易焚烧的情况,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干污泥焚烧处理前的破碎预混合装置,以提高干污泥和助燃料之间的混合,解决污泥焚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污泥与助燃料破碎预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干污泥与助燃料破碎预混合装置,所述该干污泥与助燃料破碎预混合装置包括钢架平台,所述钢架平台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传动齿轮,所述钢架平台上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环槽,所述钢架平台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环槽上转动连接有破碎组件,破碎组件对干污泥进行多级破碎处理,所述传动齿轮上转动连接有混合组件,混合组件利用离心力在干污泥表面铺撒助燃料,利用螺旋叶片翻混预热干污泥和助燃料,有利于后续焚烧处理,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振捣组件,振捣组件防止干污泥附着筒壁以及使干污泥飞撒,有利于助燃料的铺撒。
[0007]所述破碎组件包括锥形外筒,所述锥形外筒上设置有内齿圈,所述内齿圈与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锥形外筒内开设有破碎混合舱,所述锥形外筒的内壁安装有多个连接板,多个所述连接板之间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安装块与连接板以及锥形外筒的内壁之间形成入料槽。
[0008]所述锥形外筒的外壁安装有多个凸块,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传动通槽,多个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突刺,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安装有进泥管,所述进泥管上连通有污泥传送装置,所述进泥管的下端安装有密封罩,所述密封罩与密封环转动连接,通过控制器启动干污泥传送装置和电机,传动齿轮带动内齿圈和从动齿轮做相对运转,即锥形外筒与锥形内筒做相反方向旋转,传送装置将干污泥向进泥管内输送,到达进泥管内干污泥率先经过入料槽区域,连接板上的突刺对入料槽区域的干污泥进行初步破碎处理,经过初步破碎的干污
泥掉落到锥形外筒与锥形内筒之间的第一锥形夹角区域,个体较大的干污泥在锥形外筒与锥形内筒的相互转动作用下被快速磨辊碾碎达到一级破碎效果。
[0009]所述混合组件包括锥形内筒,所述锥形内筒由三部分组成,所述锥形内筒的上部分的辊面设置为第一锥体,所述锥形内筒下部分设置为第二锥体,所述第二锥体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锥体,第一椎体的平截面为第一等腰梯形,第一等腰梯形的底角度数设置为60度,第二椎体的平截面为第二等腰倒梯形,第二等腰倒剃形的底角度数设置为120度,第二椎体的设置在一定程度节省破碎混合舱空间的同时,又使甩料槽甩出的助燃料可以在甩料槽槽口边缘有较大空间进行飞散,提高助燃料铺撒在破碎处理后干污泥上的效果,所述锥形内筒上安装有轴杆,所述轴杆在第一安装槽内转动,所述第一安装槽上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上连通有助燃料输送装置,所述锥形内筒的中部设置为平辊面,所述锥形内筒上开设有多个甩料槽。
[0010]所述轴杆上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内齿圈和传动齿轮以及从动齿轮三者齿数比为3:2:1,被一级破碎的干污泥个体较小,在自身重力以及上部干污泥的压力作用下进入到第二锥形夹角区域,由于第二锥形夹角区域的夹角间隙小于第一锥形夹角,在经过第二锥形夹角区域的干污泥被二次磨辊碾碎,以形成个体更小的干污泥,经过二级破碎处理的干污泥在到达直夹角区域时,被锥形外筒和平辊面细碎成颗粒状。
[0011]所述轴杆内开设有通槽,所述锥形内筒内开设有料舱和出料舱,所述通槽与料舱连通,所述料舱和出料舱连通处设置有出料阀,所述出料舱与多个甩料槽连通。
[0012]所述锥形外筒的内壁与锥形内筒之间形成第一锥形夹角和第二锥形夹角,所述锥形外筒的内壁与平辊面形成直夹角,所述第一锥形夹角与第二锥形夹角以及直夹角的间隙大小依次递减,所述甩料槽靠近直夹角的一端高于靠近出料舱的一端,由于甩料舱倾斜设置,在装置停止运行时,助燃料粉末也不会出撒漏的情况,通过送料装置向通槽内输送助燃料,助燃料经过料舱以及到达出料舱处,由于内齿圈与传动齿轮以及从动齿轮三者齿数比为3:2:1,故锥形内筒的旋转速率较快,出料舱中助燃料在离心力作用下,通过甩料槽被甩至锥形外筒内壁,随后铺撒在细碎完成后滑落的干污泥颗粒上,达到在细碎滑落后干污泥表面铺撒助燃料的效果,再配合锥形外筒的转动,凸块拨动震击块,在扭簧扭力作用下,震击块拍击锥形外筒筒壁,使锥形外筒内壁受到振动效应,存在于筒壁上的干污泥被震落,震击的力使得干污泥做离开筒壁的运动,使干污泥有一个飞撒的效果,飞撒导致干污泥颗粒之间存在间隙,更有利于助燃料甩至干污泥颗粒上。
[0013]所述锥形内筒的下端安装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上分布有电热丝,所述轴杆在安装块的传动通槽内转动。
[0014]所述振捣组件包括扭杆,所述扭杆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扭杆的下端设置有扭簧,所述扭杆上设置有震击块,所述震击块与凸块滑动连接,再通过螺旋叶片的搅拌混合,通过控制器向螺旋叶片上电热丝通电,使锥形外筒内底部的干污泥和助燃料由下而上翻混的同时被预热,进一步提高干污泥和助燃料混合效果的同时又起到预热效果,有利于后续的污泥焚烧处理,也提高了污泥焚烧工艺的焚烧效率,为后续工艺流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0015]所述锥形外筒的下端设置有出泥口,所述出泥口与破碎混合舱通过出泥阀连通,当破碎混合处理工作完成后,控制控制器关闭污泥传送装置和助燃料输送装置以及出料
阀,控制电机反转并开启出泥阀,螺旋叶片将破碎混合以及预热后的干污泥和助燃料输送至焚烧处理装置中,进行后续工艺处理,待输送完毕后,再通过控制器关闭出泥阀,开启污泥传送装置和助燃料输送装置以及出料阀,控制电机正转,再次进行干污泥和助燃料破碎混合工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装置通过内齿圈和传动齿轮以及从动轮的啮合,使内、外锥形筒形成相对方向运转与转速差,再通过锥形外筒和锥形内筒特定形状的筒壁对干污泥进行多级破碎处理,提高干污泥的破碎效率;本装置使出料舱内粉末状助燃料在离心力作用下,通过甩料槽被甩至细碎完成后在锥形外筒内壁滑落的干污泥颗粒上,达到在滑落的干污泥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污泥与助燃料破碎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干污泥与助燃料破碎预混合装置包括钢架平台(1),所述钢架平台(1)上安装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安装有传动齿轮(601),所述钢架平台(1)上安装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上开设有环槽(301),所述钢架平台(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01)和第二安装槽(102),所述环槽(301)上转动连接有破碎组件,所述传动齿轮(601)上转动连接有混合组件,所述支撑板(3)上设置有振捣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污泥与助燃料破碎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组件包括锥形外筒(2),所述锥形外筒(2)上设置有内齿圈(201),所述内齿圈(201)与传动齿轮(601)啮合连接,所述锥形外筒(2)内开设有破碎混合舱,所述锥形外筒(2)的内壁安装有多个连接板(203),多个所述连接板(203)之间安装有安装块(205),所述安装块(205)上设置有密封环(204),所述安装块(205)与连接板(203)以及锥形外筒(2)的内壁之间形成入料槽(2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污泥与助燃料破碎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外筒(2)的外壁安装有多个凸块(206),所述安装块(205)上开设有传动通槽,多个所述连接板(203)上设置有突刺,所述第二安装槽(102)内安装有进泥管(4),所述进泥管(4)上连通有污泥传送装置,所述进泥管(4)的下端安装有密封罩(2041),所述密封罩(2041)与密封环(204)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干污泥与助燃料破碎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件包括锥形内筒(701),所述锥形内筒(701)由三部分组成,所述锥形内筒(701)的上部分的辊面设置为第一锥体,所述锥形内筒(701)下部分设置为第二锥体,所述第二锥体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锥体,所述锥形内筒(701)上安装有轴杆(7),所述轴杆(7)在第一安装槽(101)内转动,所述第一安装槽(101)上设置有进料管(5),所述进料管(5)上连通有助燃料输送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万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尔瑞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