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竹条自动扎捆生产线的抬升拼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6501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26
应用于竹条自动扎捆生产线的抬升拼接机构,包括将进料槽体内两组竹条先后提升的抬升架以及将抬升架上的两组竹条进行拼接形成待捆竹条的翻转拼接架;所述抬升架包括抬升横梁以及装设在抬升横梁上并且左右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抬升竖梁,每个抬升竖梁上安装有呈上下间隔布置并用于先抓起进料槽体上的一组竹条的上夹爪和用于后抓起进料槽体上的另一组竹条的下夹爪,上、下夹爪均可打开或闭合;所述抬升架还包括装设在机架上并带动抬升横梁作抬升动作的竖直油缸。升动作的竖直油缸。升动作的竖直油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竹条自动扎捆生产线的抬升拼接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竹条自动扎捆生产线,具体地是指应用于竹条自动扎捆生产线的抬升拼接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毛竹是中国栽培悠久、面积最广、经济价值也最重要的竹种。毛竹具有坚韧、生长快等特点,毛竹制成的竹条被广泛运用于生活中,可加工制成各种工艺品、家具、生活用品等。将较长的毛竹切断成为较短的毛竹筒,然后再将毛竹筒开片后,经机械加工形成具有一定规格尺寸、横断面基本为矩形的长条状竹片(即竹条),竹条一般经过粗刨加工之后,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扎在一起(一般是以5条一组,每两组黄面相对扎在一起)。该扎捆工序往往采用人工手动完成,费时费力,而且劳动力价格逐年增高,竹加工企业有需求将这部分人工替换成可自动化执行的机械设备。
[0003]传统竹条扎捆是工人手工将竹条堆成捆,再用尼龙绳捆扎起来,捆扎时候竹条不容易理顺,容易散开,捆扎效果并不好,而且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极低等缺点。现有竹条采用人工进行拼接成捆的方式,虽然也能实现后序的扎捆作业,但是工人操作较为繁琐,拼接成捆效果并不好, 拼接成捆的衔接性不好,而且费时费力,工人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难以实现规模化一体式的生产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应用于竹条自动扎捆生产线的抬升拼接机构,其目的在于主要克服现有采用人工进行拼接成捆的方式并不理想,拼接成捆的衔接性不好,而且费时费力,难以实现规模化一体式的生产模式等缺点。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应用于竹条自动扎捆生产线的抬升拼接机构,包括将进料槽体内两组竹条先后提升的抬升架以及将抬升架上的两组竹条进行拼接形成待捆竹条的翻转拼接架;所述抬升架包括抬升横梁以及装设在抬升横梁上并且左右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抬升竖梁,每个抬升竖梁上安装有呈上下间隔布置并用于先抓起进料槽体上的一组竹条的上夹爪和用于后抓起进料槽体上的另一组竹条的下夹爪,上、下夹爪均可打开或闭合;所述抬升架还包括装设在机架上并带动抬升横梁作抬升动作的竖直油缸。
[0007]进一步地说,所述翻转拼接架包括与上、下夹爪配合并且可带动两组竹条作90
°
翻转靠拢动作的上、下拼接夹爪,使得两组竹条拼接成所需的待捆竹条;还包括分别带动上、下拼接夹爪作90
°
翻转动作并且呈上下间隔布置的上、下翻转推动组件。
[0008]进一步地说,所述上翻转推动组包括上活动轴以及以上活动轴为轴线作90
°
的向下翻转的上转动轴以及套设在上活动轴和上转动轴之间并且位于左侧的第一基座板和位于右侧的第二基座板,该第一、二基座板上均装设有上拼接夹爪;所述下翻转推动组包括下活动轴以及以下活动轴为轴线作90
°
的向上翻转的下转动轴以及套设在下活动轴和下转动
轴之间并且位于左侧的第三基座板和位于右侧的第四基座板,该第三、四基座板上均装设有下拼接夹爪。
[0009]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抬升拼接机构结构设计理想和巧妙,拼接成捆的衔接性好,可以实现将两组竹条自动提升并将其拼接形成待捆竹条的方式,可连续进行,大大地提高了后序对该待捆竹条的捆扎作业效率。而且人工成本小,采用自动化操作,可以实现规模化一体式的生产模式。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竹条自动扎捆生产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
[0011]图2为本竹条自动扎捆生产线的主视方向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竹条自动扎捆生产线中进料槽体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竹条自动扎捆生产线中进料槽体的进料口处的示意图,其中竹条未进入进料口。
[0014]图5为本竹条自动扎捆生产线中进料槽体的进料口处的示意图,其中前一个竹条已进入进料口。
[0015]图6为本竹条自动扎捆生产线中进料槽体和抬升架之间配合的示意图。
[0016]图7为本竹条自动扎捆生产线中抬升架的示意图,其中动力机构未画出。
[0017]图8为本竹条自动扎捆生产线中抬升架和翻转拼接架之间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9为本竹条自动扎捆生产线中抬升架和翻转拼接架之间配合侧视方向的示意图。
[0019]图10为本竹条自动扎捆生产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堆叠机构未画出。
[0020]图11为本竹条自动扎捆生产线中捆扎机构和堆叠机构之间配合的示意图。
[0021]图12为本竹条自动扎捆生产线的主视方向的示意图,其中带有转运车。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参照附图1至图12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3]参照附图1、图2和图4。一种竹条自动扎捆生产线,包括机架1以及装设在机架1上并用于接收预设数量的竹条2并将其逐一堆叠暂存的进料机构3,该预设数量的竹条2构成一组竹条;还包括将进料机构3上的两组竹条提升并将其拼接形成待捆竹条的抬升拼接机构4、将抬升拼接机构上4的待捆竹条进行捆扎作业的捆扎机构5、用于接收捆扎机构5上捆竹条的堆叠机构6以及控制器,所述进料机构3、抬升拼接机构4、捆扎机构5和堆叠机构6均受控于控制器。本扎捆设备结构设计理想和巧妙,可以实现竹条2的自动进料堆叠暂存、自动将两组竹条提升并将其拼接形成待捆竹条、自动对待捆竹条进行捆扎作业以及捆竹条自动堆叠排出,整个捆扎过程全自动化操作,送竹条连续进行,竹条捆扎效率得到大大地提升。
[0024]参照附图1、图2和图3。所述进料机构3包括用于接收预设数量(如5根)的竹条的进料槽体31以及装设在进料槽体31一侧并用于感应进料槽体31内的竹条数量是否达到预设数量的感应器30(如光电感应器),该进料槽体31前端设有进料口32,所述预设数量的竹条2
逐一从进料口32进入至进料槽体31内堆叠暂存,该进料槽体31设有将每组竹条水平地提升排出的顶面开口37。
[0025]参照附图1和图3。所述进料槽体31呈长条形,并且该进料槽体31内腔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竹条2的宽度。所述顶面开口32设有盖板33,该盖板33一侧和所述进料槽体31的顶面一侧通过合页35连接,该盖板33另一侧可活动地搭设在顶面另一侧上。所述盖板33在整个过程中起到辅助的作用,防止弯曲过大的竹条2在从进料口32伸入进料槽体31内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竹条2局部区域的反作用力的影响,避免了竹条2从进料槽体31内翘出,甚至掉落。
[0026]参照附图3、图6和图7。所述进料槽体31为内部相通的分段式槽体,该分段式槽体包括左单元槽体311、右单元槽体312以及位于左、右单元槽体311、312之间的二个中间单元槽体313,该中间单元槽体313和左单元槽体311之间形成用于抬升架41的一个夹爪411抓住一组竹条并可将该一组竹条一端向上提升的左竖直通道314,该中间单元槽体313和右单元槽体312之间形成用于抬升架41的另一个夹爪412抓住一组竹条并可将该一组竹条另一端向上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竹条自动扎捆生产线的抬升拼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将进料槽体内两组竹条先后提升的抬升架以及将抬升架上的两组竹条进行拼接形成待捆竹条的翻转拼接架;所述抬升架包括抬升横梁以及装设在抬升横梁上并且左右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抬升竖梁,每个抬升竖梁上安装有呈上下间隔布置并用于先抓起进料槽体上的一组竹条的上夹爪和用于后抓起进料槽体上的另一组竹条的下夹爪,上、下夹爪均可打开或闭合;所述抬升架还包括装设在机架上并带动抬升横梁作抬升动作的竖直油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竹条自动扎捆生产线的抬升拼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拼接架包括与上、下夹爪配合并且可带动两组竹条作90
°
翻转靠拢动作的上、下拼接夹爪,使得两组竹条拼接成所需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丰段嘉诚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迈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