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炼钢红泥的混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26157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21
一种适用于炼钢红泥的混料装置,包括第一返矿卸料机构、第二返矿卸料机构、连续式混料机和红泥压条部分;所述连续式混料机设置在传送带的末端;所述第一返矿卸料机构、红泥压条机构和第二返矿卸料机构按顺序依次排列设置在传送带的上方,第二返矿卸料机构相比红泥压条部分更靠近连续式混料机;所述红泥压条部分包括两个红泥压条机构,且两个红泥压条机构均位于第一返矿卸料机构和第二返矿卸料机构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炼钢红泥与烧结返矿料的混合均匀度。混合均匀度。混合均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炼钢红泥的混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混料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够使炼钢红泥与其他物料均匀混合的装置,属于混料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转炉在炼钢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经过湿法除尘后变成含铁污泥,也就是炼钢红泥;转炉每生产一吨钢大约会产生10

30kg的炼钢红泥;炼钢红泥是一种宝贵的二次资源,但其因为粘性大,脱水困难等特性导致其不容易再利用;目前,部分钢铁企业通过将炼钢红泥混入烧结返矿料中来降低其含铁料的投入成本,但因为炼钢红泥的含水量大,粘度大,导致炼钢红泥与烧结返矿料无法均匀混合,粘度大的炼钢红泥粘结成块无法打散与烧结返矿料均匀混合,这会影响烧结配料的均匀度,造成配料成份的波动,进而影响烧结质量;故需要一种能够使炼钢红泥与烧结返矿料均匀混合的装置,确保炼钢红泥与烧结返矿料能够均匀混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炼钢红泥的混料装置,它能够提高炼钢红泥与烧结返矿料的混合均匀度。
[0004]本技术所述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0005]一种适用于炼钢红泥的混料装置,包括第一返矿卸料机构、第二返矿卸料机构、连续式混料机和红泥压条部分;所述连续式混料机设置在传送带的末端;所述第一返矿卸料机构、红泥压条机构和第二返矿卸料机构按顺序依次排列设置在传送带的上方,第二返矿卸料机构相比红泥压条部分更靠近连续式混料机;所述红泥压条部分包括两个红泥压条机构,且两个红泥压条机构均位于第一返矿卸料机构和第二返矿卸料机构之间。
[0006]上述适用于炼钢红泥的混料装置,所述红泥压条机构包括压筒、压块、侧板、液压缸和横板;所述压筒设置在传送带的正上方,且压筒内部为垂直向的贯穿性孔;所述压筒的底端设置有篦板;所述压筒的两个外侧壁上设置有侧板,且侧板的下端面通过支架设置在地面上;所述侧板的上端面设置有液压缸;所述压块插设在压筒的内部,且压块的顶端设置有横板,两个液压缸活塞杆的端部均与横板的下端面连接;所述压筒侧壁的顶端设置有缺口,压筒侧壁上设置有补泥斜板,且补泥斜板与压筒侧壁顶端的缺口对接。
[0007]上述适用于炼钢红泥的混料装置,所述第一返矿卸料机构和第二返矿卸料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返矿卸料机构包括返矿料仓、铺料方筒和卸料阀;所述返矿料仓位于传送带的正上方,且返矿料仓的出料口与卸料阀的进料口连接;所述返矿料仓内装有烧结返矿料;所述卸料阀的出料口与铺料方筒的进料口连接。
[0008]上述适用于炼钢红泥的混料装置,所述连续式混料机的进料口位于传送带末端的正下方,且连续式混料机的出料口与配料仓的进料口对接。
[0009]本技术通过第一返矿卸料机构将烧结返矿料平铺在皮带上,然后红泥压条部
分将红泥压成条状一根根铺设在皮带上的烧结返矿料上,然后在条状红泥上铺设一层烧结返矿料,这样条状的红泥被两层烧结返矿料夹在中间,红泥在经过篦板挤压后变成条状不再成块,更容易与烧结返矿料在连续式混料机内进行混合处理,从而提高了烧结返矿料与红泥的混合均匀度。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俯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仰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传送带,2.连续式混料机,3.压筒,4.压块,5.液压缸,6.横板,7.返矿料仓,8.侧板,9.补泥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看图1和图2,本技术包括第一返矿卸料机构、第二返矿卸料机构、连续式混料机2和红泥压条部分;第一返矿卸料机构和第二返矿卸料机构均用于铺设烧结返矿料;所述连续式混料机2设置在传送带1的末端;连续式混料机2用于将红泥和烧结返矿料混合;所述第一返矿卸料机构、红泥压条机构和第二返矿卸料机构按顺序依次排列设置在传送带1的上方,第二返矿卸料机构相比红泥压条部分更靠近连续式混料机2,也就是说,第二返矿卸料机构最靠近传送带1的末端;由于红泥压条机构位于第一返矿卸料机构和第二返矿卸料机构之间,所以铺设的两层烧结返矿料之间会铺设有红泥;所述红泥压条部分包括两个红泥压条机构,且两个红泥压条机构均位于第一返矿卸料机构和第二返矿卸料机构之间;由于红泥压条机构内的红泥是压出来的,会存在红泥供应中断的问题,为了确保混合作业的顺利进行,当一个红泥压条机构内的红泥压尽后,启动另一台红泥压条机构继续供应红泥,同时对压尽红泥的红泥压条机构补充红泥。
[0014]所述红泥压条机构包括压筒3、压块4、侧板8、液压缸5和横板6;所述压筒3设置在传送带1的正上方,且压筒3内部为垂直向的贯穿性孔;所述压筒3的底端设置有篦板;压筒3内装有红泥,红泥被下压且经过篦板时,红泥被篦板进行了切割并呈条状排出,经过篦板的红泥不再成块,且呈条状,条状的红泥与烧结返矿料之间的接触面积得到了加大,相比粘结成块的红泥,条状的红泥与烧结返矿料的混合更加均匀;所述压筒3的两个外侧壁上设置有侧板8,且侧板8的下端面通过支架设置在地面上;所述侧板8的上端面设置有液压缸5;所述压块4插设在压筒3的内部,且压块4的顶端设置有横板6,两个液压缸5活塞杆的端部均与横板6的下端面连接;通过液压缸5带动横板6垂直移动,从而也带动了压块4在压筒3内垂直移动,通过压块4向下移动,压块4的底端挤压红泥下行并通过篦板;所述压筒3侧壁的顶端设置有缺口,压筒3侧壁上设置有补泥斜板9,且补泥斜板9与压筒3侧壁顶端的缺口对接;当压筒3内没有红泥后,通过补泥斜板9向压筒3内倾倒补充红泥。
[0015]所述第一返矿卸料机构和第二返矿卸料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返矿卸料机构包括返矿料仓7、铺料方筒和卸料阀;所述返矿料仓7内装有烧结返矿料;所述返矿料仓7位于传送带1的正上方,且返矿料仓7的出料口与卸料阀的进料口连接;所述卸料阀的出料口与铺料方筒的进料口连接;返矿料仓7内的烧结返矿料经过铺料方筒后平铺到皮带上。
[0016]红泥被上下两层烧结返矿料夹在中间,再经过连续式混料机2混合,能够混合的更
加均匀;相比成块的红泥,一条条的红泥增大了与烧结返矿料的接触面积,使得混合更加充分均匀;所述连续式混料机2的进料口位于传送带1末端的正下方,且连续式混料机2的出料口与配料仓的进料口对接;红泥与烧结返矿料混合好后进入配料仓内等待调用。
[0017]实际使用过程:第一返矿卸料机构向传送带1的皮带上铺设烧结返矿料,然后两个红泥压条机构中的一个进行动作,动作的红泥压条机构内的液压缸5带动压块4下行,压块4将压筒3内的红泥进行下压,使得红泥从篦板内排出,红泥呈条状一根根的铺设在第一层烧结返矿料上然后在经过第二返矿卸料机构时,第二返矿卸料机构进行卸料,为红泥的上方铺设一层烧结返矿料,此时红泥的上下铺设了两层烧结返矿料,当其移动至传送带1的末端时,进入到连续式混料机内进行混合,混合完成后进入配料仓待用;在传送带1和各个返矿卸料机构运行的过程中,如果正在运行的红泥压条机构内的红泥已经压尽,则启动另一台未启动的红泥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炼钢红泥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返矿卸料机构、第二返矿卸料机构、连续式混料机(2)和红泥压条部分;所述连续式混料机(2)设置在传送带(1)的末端;所述第一返矿卸料机构、红泥压条机构和第二返矿卸料机构按顺序依次排列设置在传送带(1)的上方,第二返矿卸料机构相比红泥压条部分更靠近连续式混料机(2);所述红泥压条部分包括两个红泥压条机构,且两个红泥压条机构均位于第一返矿卸料机构和第二返矿卸料机构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炼钢红泥的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泥压条机构包括压筒(3)、压块(4)、侧板(8)、液压缸(5)和横板(6);所述压筒(3)设置在传送带(1)的正上方,且压筒(3)内部为垂直向的贯穿性孔;所述压筒(3)的底端设置有篦板;所述压筒(3)的两个外侧壁上设置有侧板(8),且侧板(8)的下端面通过支架设置在地面上;所述侧板(8)的上端面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海郭阳召王业平杨焱鑫张会斌郭振刚
申请(专利权)人:德龙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