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调色膜以及车辆外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775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电调色膜,其具备形成在金属板上的基底层、形成在基底层上的第一透明导电层、形成在第一透明导电层上的EC层以及形成在EC层上的第二透明导电层。EC层构成为通过电而调整颜色。调整颜色。调整颜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调色膜以及车辆外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调色膜以及车辆外板。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形成在基材上的电致变色设备(例如,参照日本特表2017

520808)。
[0003]日本特表2017

520808的电致变色设备包括形成在基材上的下部透明导电层、形成在下部透明导电层上的EC层和形成在EC层上的上部透明导电层。在电致变色设备中,可以对EC层通电以改变显色状态。基材例如是玻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此,考虑到根据基材的材质、形状的不同而难以恰当地形成电致变色设备的情况。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论基材的材质、形状如何都能够恰当地形成的电调色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使用该电调色膜来改变颜色的车辆外板。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电调色膜。电调色膜具备形成在金属板上的基底层、形成在基底层上的第一透明导电层、形成在第一透明导电层上的第一电调色层以及形成在第一电调色层上的第二透明导电层。第一电调色层构成为通过电而调整颜色。
[0007]通过这样构成,通过在基材与第一透明导电层之间设置基底层,无论基材的材质、形状如何,都能够恰当地形成电调色膜。
[0008]在上述电调色膜中,基底层可以为白色或银色。
[0009]在上述电调色膜中,基材可以是金属板,基底层可以具有绝缘性。
[0010]在上述电调色膜中,可以是,具备:在第二透明导电层上形成的第二电调色层;以及在第二电调色层上形成的第三透明导电层,第一电调色层以及第二电调色层是显色状态因通电而变化的电致变色层或液晶层,被配置为成为相互不同的颜色。
[0011]在该情况下,可以是,具备:在第三透明导电层上形成的第三电调色层;以及在第三电调色层上形成的第四透明导电层,第三电调色层是显色状态因通电而变化的电致变色层或液晶层,第一电调色层至第三电调色层被配置为,成为青色、品红色、黄色。
[0012]在上述电调色膜中,可以是,具备形成在最上侧的保护层,保护层被配置为,保护配置在基底层与保护层之间的透明导电层以及电调色层。
[0013]在上述电调色膜中,基材可以形成为具有凹凸部或弯曲部的三维形状。
[0014]在上述电调色膜中,可以是,第一~第四基底层上的透明导电层以及第一~第三电调色层中的至少一个通过喷涂法形成。
[001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涉及具备上述任一项电调色膜的车辆外板。
[0016]根据第一方面的电调色膜,无论基材的材质、形状如何,都能够恰当地进行形成。根据第二方面的车辆外板,能够使用该电调色膜来改变颜色。
附图说明
[0017]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上和工业上的意义进行说明,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部件,其中:图1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外板的示意图。图2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外板的示意图。图3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外板的示意图。图4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外板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图4的车辆外板的颜色被切换的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用于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外板的示意图。图7是示出图6的车辆外板的颜色被切换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9](第一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外板100的构成进行说明。
[0020]车辆外板100是配置在车辆的外表面上的板体,构成车辆的外观面。如图1所示,车辆外板100具备金属板1和在金属板1上形成的电调色膜50。因此,车辆外板100构成为能够利用电来改变颜色。
[0021]金属板1是车辆外板100的主体部,作为供电调色膜50形成的基材而发挥作用。金属板1例如形成为具有凹凸部或弯曲部的三维形状。另外,金属板1是本专利技术的“基材”的一例。
[0022]电调色膜50包含EC层(电致变色层)4、透明导电层3l以及3u、基底层2、保护层5。该电调色膜50能够通过通电而改变EC层4的显色状态,相对于金属板1配置在外侧(被目视的一侧)。具体而言,在金属板1上形成有基底层2,在基底层2上形成有透明导电层3l,在透明导电层3l上形成有EC层4,在EC层4上形成有透明导电层3u,在透明导电层3u上形成有保护层5。
[0023]基底层2具有绝缘性,介存于金属板1与透明导电层31之间。即,基底层2构成为使金属板1与透明导电层3l绝缘。基底层2例如是白色,其使可见波段的光几乎全部漫反射。
[0024]EC层4通过电化学反应而着色/消色,并具有保持其着色/消色状态的记忆性。即,在通过通电使EC层4着色的情况下,在切断通电后EC层4仍保持着色状态,在通过通电使EC层4消色的情况下,在切断通电后EC层4仍保持消色状态。另外,EC层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电调色层”的一例。
[0025]透明导电层3l以及3u是为了对EC层4通电而设置。该透明导电层3l以及3u是透明的,具有导电性,以夹着EC层4的方式配置。透明导电层3l上设置有端子部31,透明导电层3u上设置有端子部32,端子部31以及32构成为能够与电源6连接。电源6构成为能够在透明导电层3l和3u之间施加电压而对EC层4通电,并且能够改变施加该电压时的极性。另外,透明导电层3l以及3u分别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透明导电层”以及“第二透明导电层”的一例。
[0026]保护层5具有耐候性,配置在最上侧(外侧)。该保护层5构成为保护配置在基底层2与保护层5之间的透明导电层3l、3u以及EC层4。保护层5是透明的并且具有绝缘特性。
[0027]基底层2、透明导电层3l及3u、EC层4、保护层5例如可以通过喷涂法形成。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使用使各层的材料微粒化(雾化)而附着的涂装机,以喷涂法成形各层。涂装机的材料的微粒化方式可以是任何方式,例如可以是空气喷射式,也可以是旋转雾化式。另外,在材料的微粒化时,可以利用成形空气,也可以利用基于静电的静电微粒化法。
[0028]‑
颜色的改变

接着,参照图1,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外板100的颜色的改变进行说明。另外,在EC层4为消色状态时,车辆外板100的颜色为基底层2的颜色(白色)。
[0029]并且,当通过电源6对EC层4通电时,EC层4成为着色状态。即,可见波段中规定的波长范围的光被EC层4吸收,可看到该被吸收的光的补色。因此,车辆外板100的颜色就成为EC层4的颜色。另外,由于EC层4具有记忆性,所以即使在切断电源6的通电后也仍保持着色状态。
[0030]另外,在车辆外板100的颜色复原的情况下,利用电源6向与着色时相反的方向对EC层4通电,由此,EC层4成为消色状态。
[0031]‑
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车辆外板100具备电调色膜50,由此,能够使用电调色膜50来改变颜色。因此,与在车辆外板上重新涂敷涂料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调色膜,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基材上形成的基底层;在所述基底层上形成的第一透明导电层;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上形成的第一电调色层;以及在所述第一电调色层上形成的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一电调色层被配置为,通过电来调整颜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调色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为白色或银色。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调色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金属板,所述基底层具有绝缘性。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调色膜,其特征在于,具备:在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上形成的第二电调色层;以及在所述第二电调色层上形成的第三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一电调色层以及所述第二电调色层是显色状态因通电而变化的电致变色层或液晶层,被配置为成为相互不同的颜色。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调色膜,其特征在于,具备:在所述第三透明导电层上形成的第三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井裕树谷真二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