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线控制的显示基板、制作方法、显示屏及车辆技术

技术编号:351953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8:23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光线控制的显示基板、制作方法、显示屏及车辆,其中,包括:基板本体;像素定义层设置在基板上方;发光显示单元按照预设位置设置在像素定义层上方;电致变色层设置在像素定义层上方,且覆盖发光显示单元以外的位置,发光显示单元低于电致变色层的高度,形成凹槽结构,以通过调整电致变色层的厚度改变凹槽深度,以改变发光显示单元的光学出光角度;电致变色驱动电极与电致变色层相连,用于向电致变色层通电,改变电致变色层的透光度。本申请通过发光显示单元和电致变色层形成凹槽结构,调整电致变色层的厚度改变凹槽深度,以改变发光显示单元的光学出光角度,从而避免倒影问题,有效保证驾驶安全,提升驾驶体验。提升驾驶体验。提升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光线控制的显示基板、制作方法、显示屏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座舱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光线控制的显示基板、制作方法、显示屏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汽车异军突起,对传统汽车智能座舱有着良好的冲击力,使得当下汽车的智能座舱领域发生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对于仪表和副驾显示屏有很大的变化,例如,现在的仪表已经逐渐取消帽檐等设计,造型更加美观,设计更大胆,并且部分汽车已采用三联屏等设计,新增副驾显示等设计。在车辆中,由于光线角度问题,车载显示会存在倒影等问题,影响驾驶安全。
[0003]在相关技术中,为了解决车载倒影问题,仪表设计主要分为有帽檐设计和无帽檐设计。其中,有帽檐设计的仪表可以解决倒影问题,但是帽檐设计会遮挡显示视角,影响驾驶安全,并且造型不美观,占用仪表盘较大的空间,降低驾驶体验。而无帽檐设计的仪表,可以通过调整座椅、风挡等方式,使得驾驶员的观测视角无倒影,但是对不同坐姿和身高的驾驶员,无法同时保证驾驶员的舒适性和最佳观测角度,从而影响驾驶安全,降低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光线控制的显示基板、制作方法、显示屏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的有帽檐设计的仪表会遮挡显示视角,影响驾驶安全,并且造型不美观,占用仪表盘较大的空间,无帽檐设计的仪表,无法同时保证驾驶员的舒适性和最佳观测角度,从而影响驾驶安全,降低驾驶体验等问题。
[0005]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光线控制的显示基板,包括:基板本体;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方;发光显示单元,所述发光显示单元按照预设位置设置在所述像素定义层上方;电致变色层,所述电致变色层设置在所述像素定义层上方,且覆盖所述发光显示单元以外的位置,所述发光显示单元低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高度,形成凹槽结构,以通过调整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改变所述凹槽深度,以改变所述发光显示单元的光学出光角度;电致变色驱动电极,所述电致变色驱动电极与所述电致变色层相连,用于向所述电致变色层通电,改变所述电致变色层的透光度。
[0006]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发光显示单元和电致变色层形成凹槽结构,调整电致变色层的厚度改变凹槽深度,以改变发光显示单元的光学出光角度,从而避免倒影问题,有效保证驾驶安全,提升驾驶体验。由此,无需改变座椅或风挡的角度,可以同时保证驾驶员的舒适性和最佳观测角度,且造性美观,无需额外占用仪表盘的空间。
[0007]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显示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颜色发光器件和红绿蓝彩膜滤光结构。
[0008]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至少一个颜色发光器件和红绿蓝彩膜滤光结构的作为发光显示单元,实现显示内容的多样性,提高驾驶体验。
[0009]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颜色发光器件包括至少一个红色发光器件、至少一个绿色发光器件和/或至少一个蓝色发光器件。
[0010]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包括红绿蓝三原色发光器件的颜色发光器作为发光显示单元,实现显示内容的多样性,提高驾驶体验。
[0011]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为玻璃基板。
[0012]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利用玻璃作为基板的材质,不仅有利于光线的传播,还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0013]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观测角度匹配最佳光学出光角度,基于所述光学出光角度匹配电致变色层的目标厚度;在基板上制作像素定义层,在所述像素定义层上方按照预设位置设置制作发光显示单元,在所述像素定义层上方制作所述目标厚度的所述电致变色层,且覆盖所述发光显示单元以外的位置,所述发光显示单元和所述电致变色层形成凹槽结构;向所述电致变色层通电,改变所述电致变色层的透光度,使得所述发光显示单元按照所述最佳光学出光角度进行出光。
[0014]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观测角度匹配最佳光学出光角度包括:利用预先构建的观测角度

出光角度关系匹配所述观测角度对应的最佳光学出光角度。
[0015]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所述光学出光角度匹配电致变色层的目标厚度包括:利用预先构建的出光角度

电致变色层厚度对应关系匹配所述最佳光学出光角度对应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目标厚度。
[0016]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基于光线控制的显示基板。
[0017]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显示屏。
[0018]由此,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1)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发光显示单元和电致变色层形成凹槽结构,调整电致变色层的厚度改变凹槽深度,以改变发光显示单元的光学出光角度,从而避免倒影问题,有效保证驾驶安全,提升驾驶体验。由此,无需改变座椅或风挡的角度,可以同时保证驾驶员的舒适性和最佳观测角度,且造性美观,无需额外占用仪表盘的空间。
[0020](2)可以通过至少一个颜色发光器件和红绿蓝彩膜滤光结构的作为发光显示单元,实现显示内容的多样性,提高驾驶体验。
[0021](3)可以通过包括红绿蓝三原色发光器件的颜色发光器作为发光显示单元,实现显示内容的多样性,提高驾驶体验。
[0022](4)可以通过利用玻璃作为基板的材质,不仅有利于光线的传播,还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0023]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4]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5]图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基于光线控制的显示基板装置的示例图;
[0026]图2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光线控制的显示基板装置截面示意图;
[0027]图3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光线控制的显示基板装置俯视示意图;
[0028]图4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带电致变色光线控制的光学出光角度示意图;
[0029]图5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电致变色光线控制的光学出光角度示意图;
[0030]图6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带电致变色光学控制的人眼图像示意图;
[0031]图7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电致变色光学控制的人眼图像示意图;
[0032]图8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0033]其中,10

基于光线控制的显示基板装置、1

基板本体、2

像素定义层、3

发光显示单元、3
‑1‑
红色发光器件、3
‑2‑
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光线控制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本体;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方;发光显示单元,所述发光显示单元按照预设位置设置在所述像素定义层上方;电致变色层,所述电致变色层设置在所述像素定义层上方,且覆盖所述发光显示单元以外的位置,所述发光显示单元低于所述电致变色层的高度,形成凹槽结构,以通过调整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改变所述凹槽深度,以改变所述发光显示单元的光学出光角度;电致变色驱动电极,所述电致变色驱动电极与所述电致变色层相连,用于向所述电致变色层通电,改变所述电致变色层的透光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显示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颜色发光器件和红绿蓝彩膜滤光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颜色发光器件包括至少一个红色发光器件、至少一个绿色发光器件和/或至少一个蓝色发光器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玻璃基板。5.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

4所述的基于光线控制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根据观测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傲周鹏魏晓燕王嘉鑫杨小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