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电致变色显示面板技术

技术编号:3507407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3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衬底基板、驱动层和像素电极层,像素电极层包括与驱动层电连接的多个子像素电极组;将多个子像素电极组依次作为工作电极,通过电化学聚合工艺形成与多个子像素电极组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电致变色层;其中,不同的电致变色层的显示颜色不同,当多个子像素电极组中的任意一个作为工作电极时,工作电极接入预设正电压,电致变色层形成在对应的工作电极上。本申请通过电化学聚合工艺在阵列基板上制得均匀且大面积的、像素级图案化的、不同显示颜色的多个电致变色层,可实现电致变色被动式显示。可实现电致变色被动式显示。可实现电致变色被动式显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致变色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电致变色显示面板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电致变色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电致变色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0002]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c,EC)是指材料或者器件在外界电场的控制下可改变其禁带宽度或能级,对连续光谱进行选择性吸收,从而产生在可见

红外

微波波段内可逆的光学性质(例如透过率、吸收率和反射率)变化。电致变色材料对可见光进行不同波形的吸收和透过即可显示出不同颜色的变化,有潜力被应用为显示技术的显色材料。由于大部分电致变色材料具有良好的记忆效应,在变化后不给电也能保持断电前的光学特性,所以使用其制备的器件具有低能耗,低驱动压的特点。
[0003]电致变色材料种类繁多,根据成分可以分为过渡金属氧化物、无机金属

有机骨架材料、导电聚合物、以及有机小分子。其中,导电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可设计性最强,通过改变共轭分子结构即可改变聚合物显色时的颜色,进而得到能显示全色系颜色的电致变色材料。选择其中褪色态为黑(白/透明),着色态单一色的材料即可改变颜色的灰阶。由于导电聚合物具有低能耗、全色系、灰阶可调等优点,把电致变色导电聚合物如何制备成为显示器件已成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0004]关于电致变色显示领域的研究、材料的开发以及合成已经较为成熟,据报道,现已有超过400种导电聚合物被报道了电致变色性能,而且基于变色原理,理论上所有导电聚合物均具有电致变色性能;其中,导电聚合物的能级带宽处于3.2eV

1.6eV区间的,在可见区具有良好的显色性能。从2000年之后,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了导电聚合物的颜色性能与分子构型的关系,验证了多种制备方法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并对材料的生长机理及成膜性能进行了详细系统的研究,得到了若干材料的成膜合成工艺及器件构型。而电致变色材料不能进一步实现显示应用的关键难点在于材料的像素化成膜工艺,即如何均匀且大面积的实现三基色电致变色材料的图案化生长成为了制约电致变色被动式显示技术的关键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致变色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可以通过电化学聚合工艺在阵列基板上制得厚度均匀的、大面积的、像素级图案化的、以及不同显示颜色的多个电致变色层,有利于实现电致变色被动式显示技术。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制作阵列基板;其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驱动层和像素电极层,所述像素电极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子像素电极组;以及
[0008]将所述多个子像素电极组依次作为工作电极,通过电化学聚合工艺形成与所述多个子像素电极组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电致变色层;其中,不同的所述子像素电极组对应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显示颜色不同,当所述多个子像素电极组中的任意一个作为所述工作电
极时,所述工作电极接入预设正电压,所述电致变色层形成在对应的所述工作电极上。
[0009]可选地,当所述多个子像素电极组中的任意一个作为所述工作电极时,其他的所述子像素电极组接入预设负电压。
[0010]可选地,所述多个子像素电极组包括第一子像素电极组、第二子像素电极组和第三子像素电极组;所述多个电致变色层包括与所述第一子像素电极组、所述第二子像素电极组和所述第三子像素电极组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电致变色层、第二电致变色层和第三电致变色层;
[0011]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的显示颜色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的显示颜色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中不同于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三电致变色层的显示颜色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中不同于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和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的任意一种。
[0012]可选地,所述将所述多个子像素电极组依次作为工作电极,通过电化学聚合工艺形成与所述多个子像素电极组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电致变色层,包括以下步骤:
[0013]配制第一电解液、第二电解液和第三电解液;其中,所述第一电解液包含有第一电致变色单体,所述第二电解液包含有第二电致变色单体,所述第三电解液包含有第三电致变色单体;
[0014]以所述阵列基板中的所述第一子像素电极组作为所述工作电极,构建第一电极体系,并将所述第一电极体系放入所述第一电解液中,进行第一次电化学聚合反应,在所述第一子像素电极组上形成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
[0015]以形成有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的所述阵列基板中的所述第二子像素电极组作为所述工作电极,构建第二电极体系,并将所述第二电极体系放入所述第二电解液中,进行第二次电化学聚合反应,在所述第二子像素电极组上形成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以及
[0016]以形成有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和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的所述阵列基板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电极组为所述工作电极,构建第三电极体系,并将所述第三电极体系放入所述第三电解液中,进行第三次电化学聚合反应,在所述第三子像素电极组上形成所述第三电致变色层。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体系、所述第二电极体系和所述第三电极体系中的任意一个包括三电极体系;所述三电极体系包括所述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
[0018]所述对电极包括金电极、银电极、铂电极和氧化铟锡电极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参比电极包括银

氯化银电极和甘汞电极中的任意一种。
[0019]可选地,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单体、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单体和所述第三电致变色单体中的任意一种的材料包括苯胺、吡咯、吡啶、蒽醌、苯乙烯、吡喃、噁嗪、噻吩、噻喃、三苯胺、吡唑林、吩嗪和吩噁嗪中的任意一种的衍生物、派生物和类似物中的至少一种。
[0020]可选地,所述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具有相邻设置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像素电极层位于所述显示区;
[0021]所述驱动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一连接走线组、第二连接走线组和第三连接走线组以及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一加电端子、第二加电端子和第三加电端子;所述第一连接走线组与所述第一子像素电极组对应电连接且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与所述第一加电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走线组与所述第二子像素电极组对应电连接且延伸至所述非显
示区与所述第二加电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走线组与所述第三子像素电极组对应电连接且延伸至所述非显示区与所述第三加电端子电连接;
[0022]所述第一加电端子、第二加电端子和第三加电端子中的任意一个用于接入所述预设正电压。
[0023]可选地,所述第一子像素电极组包括呈多列设置的多个第一子像素电极;所述第二子像素电极组包括呈多列设置的多个第二子像素电极;所述第三子像素电极组包括呈多列设置的多个第三子像素电极;
[0024]所述第一连接走线组包括与多列所述第一子像素电极一一对应电连接的多条第一源极线;所述第二连接走线组包括与多列所述第二子像素电极一一对应电连接的多条第二源极线;所述第三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制作阵列基板;其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驱动层和像素电极层,所述像素电极层包括间隔设置且与所述驱动层电连接的多个子像素电极组;以及将所述多个子像素电极组依次作为工作电极,通过电化学聚合工艺形成与所述多个子像素电极组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电致变色层;其中,不同的所述子像素电极组对应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显示颜色不同,当所述多个子像素电极组中的任意一个作为所述工作电极时,所述工作电极接入预设正电压,所述电致变色层形成在对应的所述工作电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子像素电极组中的任意一个作为所述工作电极时,其他的所述子像素电极组接入预设负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像素电极组包括第一子像素电极组、第二子像素电极组和第三子像素电极组;所述多个电致变色层包括与所述第一子像素电极组、所述第二子像素电极组和所述第三子像素电极组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电致变色层、第二电致变色层和第三电致变色层;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的显示颜色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的显示颜色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中不同于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三电致变色层的显示颜色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中不同于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和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的任意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多个子像素电极组依次作为工作电极,通过电化学聚合工艺形成与所述多个子像素电极组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电致变色层,包括以下步骤:配制第一电解液、第二电解液和第三电解液;其中,所述第一电解液包含有第一电致变色单体,所述第二电解液包含有第二电致变色单体,所述第三电解液包含有第三电致变色单体;以所述阵列基板中的所述第一子像素电极组作为所述工作电极,构建第一电极体系,并将所述第一电极体系放入所述第一电解液中,进行第一次电化学聚合反应,在所述第一子像素电极组上形成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以形成有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的所述阵列基板中的所述第二子像素电极组作为所述工作电极,构建第二电极体系,并将所述第二电极体系放入所述第二电解液中,进行第二次电化学聚合反应,在所述第二子像素电极组上形成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以及以形成有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层和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层的所述阵列基板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电极组为所述工作电极,构建第三电极体系,并将所述第三电极体系放入所述第三电解液中,进行第三次电化学聚合反应,在所述第三子像素电极组上形成所述第三电致变色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体系、所述第二电极体系和所述第三电极体系中的任意一个包括三电极体系;所述三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航川陈黎暄凃偲阳
申请(专利权)人: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