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38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插秧机具备:秧苗支承装置(50),以位于机体(11)的上方的方式支承于机体(11),能够载置秧苗;以及秧苗供给装置(60),以从秧苗支承装置(50)的后部朝斜下方的后方延伸的方式支承于机体(11),能够将载置于秧苗支承装置(50)的秧苗供给至载秧台(10)。具备:抑制机构(98),能够抑制秧苗插植装置(5)的横摇。当秧苗插植装置(5)通过连杆机构(3)被上升操作至使载秧台(10)的上端部与秧苗供给装置(60)的下端部接近的供给高度时,通过抑制机构(98)来抑制秧苗插植装置(5)的横摇,能够向载秧台(10)供给秧苗。(10)供给秧苗。(10)供给秧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秧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乘坐型的插秧机、无人的自动操纵式的插秧机中向支承于机体的后部的秧苗插植装置的载秧台供给秧苗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乘坐型的插秧机中,关于向支承于机体的后部的秧苗插植装置的载秧台供给秧苗,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可以考虑配置为:能够载置秧苗的秧苗支承装置以位于机体的上方的方式支承于机体,能够从秧苗支承装置的后部向载秧台供给秧苗。
[0003]在专利文献1中,在从机体的后部朝后方延伸的连杆机构的后部支承有秧苗插植装置,当秧苗插植装置通过连杆机构被上升操作时,载秧台的上端部与秧苗支承装置的后端部(下端部)接近,能够将载置于秧苗支承装置的秧苗供给至载秧台。
[0004]在插秧机中,为了确保秧苗插植装置的插植性能,秧苗插植装置大多以能够绕沿着前后方向的轴心横摇的方式支承于连杆机构的后部。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554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具备秧苗支承装置的插秧机中,将载置于秧苗支承装置的秧苗顺利地供给至被支承为能够横摇的秧苗插植装置的载秧台。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本专利技术的插秧机具备:能行驶的机体;连杆机构,从所述机体的后部朝后方延伸,以能升降操作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机体;秧苗插植装置,设有载秧台,以能够绕沿着前后方向的轴心横摇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连杆机构的后部;秧苗支承装置,以位于所述机体的上方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机体,能够载置秧苗;秧苗供给装置,以从所述秧苗支承装置的后部朝斜下方的后方延伸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机体,能够将载置于所述秧苗支承装置的秧苗供给至所述载秧台;以及抑制机构,能够抑制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横摇,当所述秧苗插植装置通过所述连杆机构被上升操作至使所述载秧台的上端部与所述秧苗供给装置的下端部接近的供给高度时,通过所述抑制机构来抑制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横摇,能够向所述载秧台供给秧苗。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秧苗插植装置通过连杆机构被上升操作至供给高度的情况下,载秧台的上端部与秧苗供给装置的下端部接近,能够向载秧台供给秧苗。
[0013]在该情况下,即使秧苗插植装置以能够横摇的方式支承于连杆机构,当秧苗插植装置通过连杆机构被上升操作至供给高度时,也能通过抑制机构来抑制秧苗插植装置的横摇,因此秧苗以不会从载秧台散落的方式供给至载秧台。
[0014]当秧苗支承装置以位于机体的上方的方式支承于机体时,秧苗支承装置和载秧台
产生较大的高度差。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从秧苗支承装置的后部朝斜下方的后方延伸的方式支承于机体的秧苗供给装置,因此会将载置于高位置的秧苗支承装置的秧苗载置部的秧苗经由秧苗供给装置顺利地供给至低位置的载秧台。
[0016]如上所述,当秧苗插植装置通过连杆机构被上升操作至供给高度时,能通过抑制机构来抑制秧苗插植装置的横摇,并且具备在秧苗支承装置与载秧台之间进行中继的秧苗供给装置,由此,在具备秧苗支承装置的插秧机中,能提高向载秧台供给秧苗的性能。
[0017]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抑制机构设有:右侧的所述抑制机构,以跨于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右部和所述机体的右部的方式设置;以及左侧的所述抑制机构,以跨于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左部和所述机体的左部的方式设置。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设有右侧和左侧的抑制机构,右侧和左侧的抑制机构在左右方向上远离连杆机构,因此能通过右侧和左侧的抑制机构来充分地抑制秧苗插植装置的横摇。
[0019]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抑制机构设有:线材,以跨于所述秧苗插植装置和所述机体的方式连接,具有挠性;以及线材操作部,随着所述秧苗插植装置通过所述连杆机构被上升操作而将所述线材的中间部推向上方,使所述线材产生张力,抑制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横摇,并且,随着所述秧苗插植装置通过所述连杆机构被下降操作而使所述线材松弛,允许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横摇。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抑制机构设有线材和线材操作部,通过线材操作件对线材进行的向上方的上推操作来抑制秧苗插植装置的横摇,并且通过线材操作部来对线材进行松弛操作,由此允许秧苗插植装置的横摇,从而能谋求抑制机构的结构的简化。
[0021]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供给高度设定为:当所述秧苗插植装置通过所述连杆机构被上升操作至所述供给高度时,所述载秧台的上端部与所述秧苗供给装置的下端部之间产生间隙。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秧苗插植装置通过连杆机构被上升操作至供给高度的情况下,以载秧台的上端部与秧苗供给装置的下端部之间产生间隙的状态,载秧台的上端部与秧苗供给装置的下端部接近。
[0023]由此,即使秧苗插植装置通过连杆机构被上升操作至供给高度时秧苗插植装置稍微横摇,也能避免载秧台的上端部与秧苗供给装置的下端部发生碰撞。即使载秧台的上端部与秧苗供给装置的下端部发生碰撞,也能将该碰撞抑制得小。
[0024]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供给高度设定为:当所述秧苗插植装置通过所述连杆机构被上升操作至所述供给高度时,所述载秧台的上端部与所述秧苗供给装置的下端部接触。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秧苗插植装置通过连杆机构被上升操作至供给高度的情况下,以载秧台的上端部与秧苗供给装置的下端部接触的状态,载秧台的上端部与秧苗供给装置的下端部接近。
[0026]由此,当秧苗插植装置通过连杆机构被上升操作至供给高度时,除了抑制机构以外,还通过载秧台的上端部与秧苗供给装置的下端部的接触来进一步抑制秧苗插植装置的横摇。
[0027]在秧苗插植装置通过连杆机构被上升操作至供给高度的状态下载秧台的上端部
与秧苗供给装置的下端部接触时,通过因接触产生的摩擦阻力等来抑制载秧台的上端部与秧苗供给装置的下端部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错位,因此载置于秧苗支承装置的秧苗会经由秧苗供给装置顺利地供给至载秧台。
[0028]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载秧台的上端部和所述秧苗供给装置的下端部中的至少一方安装有弹性件,所述载秧台的上端部与所述秧苗供给装置的下端部经由所述弹性件接触。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秧苗插植装置通过连杆机构被上升操作至供给高度的状态下,载秧台的上端部与秧苗供给装置的下端部经由弹性件接触。由此,防止当秧苗插植装置通过连杆机构被上升操作至供给高度而载秧台的上端部与秧苗供给装置的下端部接触时载秧台的上端部和秧苗供给装置的下端部破损。
[0030]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设定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供给高度设定为:当所述秧苗插植装置通过所述连杆机构被上升操作至所述供给高度时,所述载秧台的上端部与所述秧苗供给装置的下端部之间产生间隙,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供给高度设定为:当所述秧苗插植装置通过所述连杆机构被上升操作至所述供给高度时,所述载秧台的上端部与所述秧苗供给装置的下端部接触,所述插秧机能够选择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具备:能行驶的机体;连杆机构,从所述机体的后部朝后方延伸,以能升降操作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机体;秧苗插植装置,设有载秧台,以能够绕沿着前后方向的轴心横摇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连杆机构的后部;秧苗支承装置,以位于所述机体的上方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机体,能够载置秧苗;秧苗供给装置,以从所述秧苗支承装置的后部朝斜下方的后方延伸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机体,能够将载置于所述秧苗支承装置的秧苗供给至所述载秧台;以及抑制机构,能够抑制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横摇,当所述秧苗插植装置通过所述连杆机构被上升操作至使所述载秧台的上端部与所述秧苗供给装置的下端部接近的供给高度时,通过所述抑制机构来抑制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横摇,能够向所述载秧台供给秧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机构设有:右侧的所述抑制机构,以跨于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右部和所述机体的右部的方式设置;以及左侧的所述抑制机构,以跨于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左部和所述机体的左部的方式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机构设有:线材,以跨于所述秧苗插植装置和所述机体的方式连接,具有挠性;以及线材操作部,随着所述秧苗插植装置通过所述连杆机构被上升操作而将所述线材的中间部推向上方,使所述线材产生张力,抑制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横摇,并且,随着所述秧苗插植装置通过所述连杆机构被下降操作,使所述线材松弛,允许所述秧苗插植装置的横摇。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高度设定为:当所述秧苗插植装置通过所述连杆机构被上升操作至所述供给高度时,所述载秧台的上端部与所述秧苗供给装置的下端部之间产生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高度设定为:当所述秧苗插植装置通过所述连杆机构被上升操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西吉秀山内一喜西村浩二原野朱莉尼崎乔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